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对策:更新观念,形成推进共识;优化结构,加强师资交流;厘清权责,激发共进活力;强化评价,引导规范改革。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学校互助 协同发展 学区制 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07-03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转型是为了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文明和便利,城乡一体化使得义务教育学校从“相对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显得更为迫切。但是,一方面,在短期内实现“优质均衡”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以钦州市钦南区为例,虽然钦南区已经通过了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但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都已经不满足于“有书读”“读好书”的现状,而是向往“读最好的书”,追求优质教育。对此,钦南区推行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模式——学区制,以实现从“相对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过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步伐。但是,学区制是一个新事物,钦南区在推行学区制一年以来仍然存在多种问题。本文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一)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進程中的资源共享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上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优质学校”比“薄弱学校”更具吸引力,“薄弱学校”资源与“优质学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现阶段,要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共享一样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困难的,总不能把所有农村学校学生都安排到城区学校就读,城区学校用地面积本来就非常紧张,运动场地狭小,学生太多就会产生“大班额”问题,稀释原有的优质资源,也让本来优质的资源变得薄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邻的学校可以通过互助与协同的方式组成学区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内涵发展。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将从根本上推进钦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最终以优质均衡助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薄弱学校“软实力”的提高
  优质均衡一方面是重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硬件”优质,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包括教育质量、文化内涵、传统传承在内的“软实力”的优质,这种“软实力”的优质正是老百姓最为看重的。硬件的优质可以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得以实现,即便“硬件”稍有欠缺也无关大局,而“软实力”的优质则需复杂、漫长的积累,它有可能是彻底的学校管理改革,又可能是对教师进行的“大脑革命”,而这些都需要耐心和智慧。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旨在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薄弱学校的办学热情,让薄弱学校重拾信心,引发社会关注,给家长带来新期望。其目的是迅速提高薄弱学校的“软实力”,缩短薄弱学校提升“软实力”的周期,同时整合各学校的富余资源进行资源重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后的社会和谐
  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和产业定向性的聚集,在这个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失衡,许多教育不公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社会和谐。众所周知,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并非绝对均衡,只是在一定评估标准内的相对均衡,通俗地说:“85分是达标,100分也是达标。”也就是说,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评估达标后,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仍然存在差距,类似85分到100分的差距。“一些学校即便挤到走廊外面,学生仍然削尖脑袋往里钻;一些学校即便空空如也,学生也视若无睹,毫无报读欲望”的现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存在。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是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绝不可能一日造就,它需要一个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积累、沉淀的漫长过程。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正是处于“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之间的过渡期,唯有区域内的薄弱学校在“软实力”上也可以与“优质学校”一较高下之后,才可能让人民群众放心地就近选择学校,不为了能够入读条件更为优越的“优质学校”而助长歪风邪气,不因为自己的孩子未能进入“优质学校”而心生不满、感到不公,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优质均衡是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遏制教育腐败的良药,是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目的在于缩小城乡一体化中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优质均衡。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模式的推行要适应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要求,并积极助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进程,缓解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模式不外乎结对帮扶、学区一体化、学区联盟、学区制这几种。钦南区依据自治区、钦州市相关文件精神,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
  (一)现状
  2017年3月,钦南区对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模式——学区制的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当年5月成立了“钦南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钦南区学区制工作方案》,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有效破解择校热”,这标志着钦南区把均衡工作从“相对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作为新的工作目标。钦南区将城区小学设置为4个学区,城区小学联盟再与乡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与村校结成帮扶关系,把全区中学设置为3个联盟区。我校处于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该联盟区以沙埠中学为龙头,联盟黄屋屯中学、康熙岭中学、尖山中学。   下面分析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各校资源优劣势:
  (1)沙埠中学(钦州市第九中学)。该校位于水东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基础建设高标准,是为数不多改造成功的城乡接合部学校,是一所学生向往、人民满意的初级中学。该校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在教科研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准,诸方面在钦南区处于领先地位,是典型的“即便挤到走廊外面,学生仍然削尖脑袋往里钻”的学校,属于较为优质的学校。该校的师生比达1[∶]16,高于标准值。
  (2)黄屋屯中学。该校距钦州市城西13公里,创建于1944年,是一所极具壮乡特色的农村初级中学。该校90%的服务人口距离市区较远,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生源流失较少。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育教学成绩比较优异。在文娱、体育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该校师生比为1[∶]14.3,略高于标准值,在教科研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属于较为优质的农村学校。
  (3)康熙岭中学。该校位于钦州市城区西南方向15公里处的康熙岭镇,服务人口42 625人,有两个村委距离市区较近,已被划入城区规划红线内,服务人口中约有8 202人被划入钦州市第四中学服务区,生源受到较大影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标。教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在德育、安全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康熙岭中学的师生比为1[∶]7.5,远低于标准值,在教育教学成绩、教科研工作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属于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
  (4)尖山中学。该校创建于1981年,所处的尖山街道办事处成立仅3年,长期处于城乡接合部,是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最年轻的初级中学,虽然是钦南区唯一的城区中学,但学校处于城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工程立项困难,造成该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楼房大部分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非常陈旧;另一方面,因学校服务区域系海水养殖经济区,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可观,生活水平较高,热衷于追求优质教育的家长常常一掷千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区老牌名校或民办学校,造成尖山中学生源减少,优质生源更少。学校在常规管理、教师优质课比赛、安全教育、德育、体育、“控辍”工作等方面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该校师生比为1[∶]6,远远低于标准值,在教学成绩、教科研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典型的“即便空空如也,学生也视若无睹,毫无报读欲望”的薄弱学校。
  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的四所学校各有优劣势,只是有的学校优势多一些,有的学校劣势多一些。它们都处于钦州市新设城区内或周边,均属钦南区管辖;优质学校因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报读人数过高,因不堪负荷而烦恼不已;薄弱学校因優质生源涌向城区优质学校,造成学生很少、教师很多而逐渐失去发展信心。
  (二)学区制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根据《钦南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针对中学联盟一区各校的特点成立了领导组织,由沙埠中学校长担任学区长,协调各校,制订了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校长联席会议制度、资源共享机制、优势互补机制、教师交流机制、教科研活动机制等。联盟一区通过联席会议有效地协调了学区各校的工作关系,解决了制订工作方案、开展学区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教师交流机制,采取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形式,有效解决了沙埠中学、黄屋屯中学师资短缺的问题;通过教科研活动机制,开展了优质课展示、课件制作大赛、教师跨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应该认识到,钦南区中学联盟一区在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推进未达到预期
  推进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模式——学区制本是钦南区人民政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有效破解“择校热”,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而采取的措施,这对于钦南区教育整体发展、对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薄弱学校发展都是有益的。但是,有的学校中层领导甚至校级领导未能正确认识学区制对整个钦南区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缺乏大局意识,“山头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校领导认为该改革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分解自己的优势资源;一些校领导不看好学区制的推行实施,把它看作钦南区对市直学校学区制的“东施效颦”,所以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冷嘲热讽;个别管理者执行学区工作方案时心存私念,工作形式化、简单化,将学区制看作一阵风,敷衍了事,对《钦南区学区制工作方案》了解不深,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工作应付了事,走台面化,对如何推进不上心。
  2.教师交流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师资短缺的沙埠中学、黄屋屯中学需要什么教师,尖山中学、康熙岭中学就给这两所学校派什么老师,只是确保了师资短缺的学校有人上课,派出的人仅仅是能上课而已,而不关心是否在各种层次上有所交流和提高,更别谈中层领导、骨干教师的交流了,换而言之仅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层次阶段。
  3.机制不完善,资源共享打折扣
  学区内学校间要共享资源是学区制的一个重要的做法,具体的形式是:“优质学校”为“薄弱学校”提供平等、公开、无偿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优质资源不足,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教育教学资源没能做到真正的共享。“优质学校”出于自身的各种考虑或是自身“优越感作祟”,心存偏见,在为“薄弱学校”提供优质资源时“教一招留一招”,没有无私豁达的胸怀和远见。因而,虽然是在一个学区内,“优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依然难以实现,影响学校间平等、真诚的合作。
  4.权责不明,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区制在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增加了学区这一管理层级,如何定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区、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是推行学区制改革的关键。钦南区学区制改革已经实施一年,然而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真正的答案。由于在人事任命上,学区内的各校校长级别一样,各校中层编制只属于原校,学区长下达各种指令常常遭遇尴尬,工作施行权责不明,学区内学校在管理、协调、评价、监督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学区长想管,碍于权责,不敢动真格地管,其他学校也未见得愿意接受管理。于是出现资源共享、教学活动、教师培训、质量监测及教师交流等虽然统一但形式化的问题,缺少实际效用。   三、推进钦州市钦南区学校互助与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形成推进共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推进的前提。学区制创造性的提出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阻挠、非議,它本身是一项挑战传统认识的区域性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关键是,许多区域实践已证实,这项改革探索是正确、有效、有价值的,钦南区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的领导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决革除固化的思维方式和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顺应时代的新思维,各岗位、各层次人员上下目标一致,统一思想和步调,形成聚力推进学区制改革的共识,为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优化结构,加强师资交流
  推进学区制改革应实现教师队伍双向有序流动,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学科师资结构。学区长学校要向成员学校输出一定数量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促进各校内涵发展;成员学校之间也可以互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流动可采取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形式。对于学区内领导、教师的交流,学区长制订交流方案,由校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报钦南区教育局审定后实施。根据各校学生人数均衡调配教师人数,不能存在学区内一所学校教师超编,而另一所学校缺编的现象。合理调配学区学校的师资结构,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搭配比例要相当,不能存在太大差距。合理搭配学区各校学科专任教师结构,平衡各校学科专任教师比例。每年学区学校内部领导、教师工作交流一年一变(领导、教师互派到异校工作一年后回本校,再另互派新人工作交流),交流工作的领导、教师的职称岗位、编制不变,参加任教学校的评优评先,原学校承认其所获荣誉,作为考评晋升的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工作的单位领取。建立领导、教师交流业绩考核档案,将领导、教师交流工作纳入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工作突出的交流领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三)厘清权责,激发共进活力
  权限清不清、职责明不明是目前学区制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普遍难解问题,也是影响学区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针对实际,钦南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力量加强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区、学校三级管理机构部门的权利、责任的研究,明晰各层级的权责。政府应负责承担学区制改革的方向把握、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督察调研、经费投入等权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主要承担管理指导与督导评估职能,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性、保障性规定或章程,坚决下放本应由学区和学校拥有的权力,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和经费使用管束,让学区和学校能依法、依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区负有自主组织、管理学区内教学、教研、培训、奖励等工作责任,还应有行使权力,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规划、计划、实施评价方案的责任。学校应拥有更加独立,自主、灵活的人、财、物管理使用权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制度上明晰学区制运行体系中各层级机构的权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的活力。
  (四)强化评价,引导规范改革
  评价具有较强的导向、诊断、教育、激励、规范等功能。学区制改革必须充分利用评价工具和手段,发挥评价多重功能,并以此引导、规范、改进、推动改革。要尽快建立反映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突出学区制特质的工作评价体系。为指导、管理学区工作,政府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区教育局学区工作评价方案,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奖励方案;教育局各相关股室应研制符合钦南区实际的学区工作评价方案或细则,建立学校和教师的奖励机制,并与教育质量评价挂钩;学区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囊括教师、教学、教研和质量评价的细则,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挂钩。只有构建形成了科学、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才能规范引导学区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
  作者简介:黄达莹(1978— ),广西钦州人,二级教师,在职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开发校本课程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关系,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并以百色市右江区第十小学“活水课程”为例,论述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活水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70-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期刊
【摘要】本文以开展《漫威英雄勇救小鲤鱼》戏剧主题活动为例,论述游戏精神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与改革的关键所在,从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的四个方面,介绍了儿童戏剧主题实施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主题实施的方式、路径、价值取向等,结合时空设置、师生关系、活动设计以及情感体验四个关键要素,提炼出“玩戏剧、促体验”的儿童戏剧主题活动方式。  【关键词】儿童戏剧 游戏精神 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论述强化阅读思维与阅读方法的策略,提出利用策略单元教材的课前导读、阅读任务、课后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在运用和总结阅读思维与方法中发现规律,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 思维 方法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55-02  阅读策略对阅读能力的提
期刊
【摘要】本文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为例论述构建生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趣味游戏融入理论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论知识 生动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54-0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期刊
岁且更始,时乃日新。值此一年一度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送上新春的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蹄疾步稳,成绩斐然。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务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的成长经历,结合教学实例对他提出的“四度六步教学法”进行评析,总结该教学法的六个精彩之处,即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简单教”为“活动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师生共同发展以及具有普适意义,以期更多的教师像戴启猛老师一样不断追求,创造更精彩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四度六步”教学法 师生共同发展 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以《爱在家人间》为例,先对教材与学情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展示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的建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式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03-02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形式,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契合度很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渔歌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论述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教材解读,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顺利开展教学,以及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渔歌子》 渔翁 教材 评析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96-04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美丽的瑰宝,其涵盖面宽,意蕴深远。在灿烂的诗歌宝库中,“渔翁”形象已成为一个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建议以文本句段为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表达方法为主线,学习文章谋篇布局;以随堂练笔为抓手,促进深度阅读;以拓展延伸为载体,促进思维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版教材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91-0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读写结合是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要设计好课文教学,不但要了解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编写意图,还要以此为依据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选定教学内容,以及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强化读写结合的训练等,并尽可能在读写结合小练笔中兼顾人文主题和相关的语文要素,从而使“阅读”和“表达”有机融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 练笔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教学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