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由于其血肿小,早期意识障碍不明显,往往不予以重视观察与护理,随后部分患者伤情进展快,加重病情。造成重残率、死亡率明显增高。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护理,可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死亡率。方法:对我科2008.1—2011.12共收治的16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护理,研究其临床效果。 结论:通过对16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患者的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关键词】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观察;护理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是由于头部遭受外伤(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对冲性的前额叶底部的脑组织的损伤。其造成重残率、死亡率明显增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本病多发生于伤后1—7天,给予仔细观察和护理,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8.1—2011.12共16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的患者。1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16例均为枕部着力引起的对冲伤。
临床经过:伤后均有短暂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除颈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入院后经脱水,止血等处理,除2例头痛有缓解外,余14例头痛无明显缓解。14例伤后4~5天突发双瞳孔散大4~6mm,光反射消失,呼吸缓慢、节律不整。立即去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冠状开颅减压手术。
CT征象,血种量的变化:CT显示血肿均位于前额叶底部双侧额叶的内侧。在治疗过程中,血肿量稍增加,由受伤当日的7~10ml增至病情变化前的10~15ml。但中线无移位,基底池消失。
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有昏迷者16例,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1例良好,1例死亡。手术治疗14例,8例良好,中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
2 观察和护理
2.1观察病情:密观察瞳孔的变化。观察瞳孔的变化在颅脑损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须密切观察,并作记录。对病情较重者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应查瞳孔的大小,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迟钝,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意识状态的改变。意识变化是颅脑损伤后先于体征变化的重要指征,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如有意识清楚突然意识丧失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师。
肢体活动的观察。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偏瘫以及偏瘫的程度等。患者伤后无肢体偏瘫而在观察中继发出现肢体偏瘫,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师。
生命体征的变化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应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时则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如不及时的发现则延误患者的治疗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因患者伴有意识或精神症状时会出现昏迷或烦躁不安,做好基础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日行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各2次,预防口腔并发症、尿道口感染。做好皮肤护理,给予气垫床,防止褥疮;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护栏,防止坠床。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肢体运动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预防性康复,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在急性期可协助患者家属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部位僵硬等。恢复期可鼓励患者早活动、早下床、早走路等早期训练者致残率低。
通过对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患者的护理,深刻体会到观察临床动态,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根据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以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荣辉,33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诊治体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2)
[2]童满华,岳景齐,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1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5.11
[3] 陈煜,赖润龙,李勇对冲性前额叶挫裂伤诊治策略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
【关键词】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观察;护理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是由于头部遭受外伤(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对冲性的前额叶底部的脑组织的损伤。其造成重残率、死亡率明显增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本病多发生于伤后1—7天,给予仔细观察和护理,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8.1—2011.12共16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的患者。1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16例均为枕部着力引起的对冲伤。
临床经过:伤后均有短暂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除颈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入院后经脱水,止血等处理,除2例头痛有缓解外,余14例头痛无明显缓解。14例伤后4~5天突发双瞳孔散大4~6mm,光反射消失,呼吸缓慢、节律不整。立即去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冠状开颅减压手术。
CT征象,血种量的变化:CT显示血肿均位于前额叶底部双侧额叶的内侧。在治疗过程中,血肿量稍增加,由受伤当日的7~10ml增至病情变化前的10~15ml。但中线无移位,基底池消失。
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有昏迷者16例,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1例良好,1例死亡。手术治疗14例,8例良好,中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
2 观察和护理
2.1观察病情:密观察瞳孔的变化。观察瞳孔的变化在颅脑损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须密切观察,并作记录。对病情较重者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应查瞳孔的大小,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迟钝,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意识状态的改变。意识变化是颅脑损伤后先于体征变化的重要指征,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如有意识清楚突然意识丧失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师。
肢体活动的观察。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偏瘫以及偏瘫的程度等。患者伤后无肢体偏瘫而在观察中继发出现肢体偏瘫,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师。
生命体征的变化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应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时则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如不及时的发现则延误患者的治疗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因患者伴有意识或精神症状时会出现昏迷或烦躁不安,做好基础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日行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各2次,预防口腔并发症、尿道口感染。做好皮肤护理,给予气垫床,防止褥疮;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护栏,防止坠床。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肢体运动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预防性康复,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在急性期可协助患者家属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部位僵硬等。恢复期可鼓励患者早活动、早下床、早走路等早期训练者致残率低。
通过对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患者的护理,深刻体会到观察临床动态,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根据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以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荣辉,33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诊治体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2)
[2]童满华,岳景齐,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1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5.11
[3] 陈煜,赖润龙,李勇对冲性前额叶挫裂伤诊治策略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