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丙泊酚麻醉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肺通气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78岁,体质指数<30 kg/m2,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BIS 45~55)给予丙泊酚,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30 mg/kg,然后行双腔气管插管。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舒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50 μg/kg,如果前1例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则下1例患者增加0.10 μg/kg,否则降低0.10 μg/kg。气管插管反应的标准:气管插管后3 min内最高有创收缩压超过基础水平20%和(或)心率> 90次/min。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公式计算舒芬太尼使患者插入双腔气管插管无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是0.331 μg/kg,95%可信区间是0.246~0.409 μg/kg。

结论

BIS 45~55复合丙泊酚麻醉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是0.331 μg/kg。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现代眼科学和视光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涌现。波前技术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理念不仅将传统屈光不正概念重新定义并补充,出现了更为客观评价人眼光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且基于波前设计的各种手术视觉矫正方案也显示出较好的视觉矫正效果,推动了角膜屈光手术的变革和提高。因此提出临床工作的重点应着眼于视觉新理念的更新,并根据新理念进一步提出提升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可能途径。(中华眼科杂志,2016,
期刊
目的客观评估和比较不同年龄段成年人眼的综合光学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 70岁最佳矫正视力≥4.9的432例(432只眼)对象进行研究,其中双眼视力相同的随机选取一眼,双眼视力不同的选择视力较好的眼。以10岁为间隔分为5个年龄段组。采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客观测量人眼的综合光学质量,参数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Strehl比、客观散射指数(OSI)、3个OQAS值(O
期刊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连续撕镜(CCL)过程中撕镜困难(流畅度不佳)的发生率、类型、处理方法及对手术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连续病例342例(680只眼)由同一术者进行SMILE-CCL操作,术中激光扫描完成后仅对角膜帽微切口、透镜正面8~ 2点钟方位及透镜背面1点边缘分离,采用连续环形撕镜法取出透镜。从同步手术录像中观察撕镜困难病例,记录困难类型
目的研究普适泰改善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进展的高危险因素,减轻下尿路症状(LUTS)。方法连续性入组106例中重度BPH患者,采用随机和协商相结合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6例。对照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实验组每日口服普适泰148 mg,3个月后进行手术。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由同1位病理医生进行诊断和判读炎症情况
目的不合理用药在老年人中是常见、严重现象,容易导致不良的医疗结果如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和药品经济的损失;临床老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混杂,为老年人处方的医师面临老年人合并症多、多药共用或多重用药等困难现状,合理和优化用药成为当前临床工作的一个挑战。实用有效的用药策略和干预方法是老年人合理药物治疗的关键,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老年人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以促进老年人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的了解老年发病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以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IBD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随访记录。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发作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异同。结果老年组IBD患者37例,占9.3%;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克罗恩病(CD)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