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周口市财政社会保障现状
河南省周口市财政社保部门成立于1997年。目前,全市范围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建立。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12万名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保障标准市直、项城、川汇区是160元,其他县是128元,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补齐,2008年最低补差水平不低于95元。从199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低保资金4.17亿元。周口市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制度,按农业人口的3.3%计算,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32万名低保对象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从2008年开始每人每月补差标准不低于40元。
2、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两年就业再就业政策调整较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范围扩大了;增加了对4050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其他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给予50%的财政贴息;公益性岗位的社保补贴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职业培训从再就业人员扩大到就业人员和农民工。
3、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4万人,其中农民工2.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为37.2万人。
4、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长。从2001年到2007年,全市社保资金支出由4.1亿元增长到20.6亿元,增长近4倍,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0%。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1.8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增长40.5%。安排公共卫生支出3亿(包括新农合),增长85.8%。安排抚恤和社会救济1.6亿元,增长78%。
二、周口市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周口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0%以上,是“三农”问题表现最为突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财政社会保障问题也最为突出,也最具有代表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由于周口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也就是50万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大体也是5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0%。
2、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比较重。据统计,周口市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劳动力需求每年仅6万人左右。在近4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每年都需要一部分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周口市的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就业压力非常大。
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全市领取养老金人数是79000人,每月支出养老金8000多万元,加上2008年1月1日起给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工资,预计2008年支出达到9个亿。近几年周口市又处于失业高峰期,由于企业改制破产,解除劳动关系,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全市养老、失业金收支缺口较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
4、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合理配置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农村卫生经费得不到保障,优秀医生集中在县以上的大医院。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技术服务水平较低。
三、几点建议
1、要大力发展经济
要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财政收入上,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运行提供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不断提高生财、聚财、用财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把人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终极享用者。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就是一方面丰富物质财富,一方面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就业都要跟上。
2、尽快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二是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点做好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优先支持“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督促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就业再就业支出。按照规定落实特定政策补助,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做好城乡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工作。根据周口市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结合新政策范围广、项目多、力度大的特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
三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率。按照实际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标准,足额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新农合《实施方案》,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受益。
四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探索政府“花钱”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和免费救治重大传染病病种,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办法。
五是稳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007年集中供养率是30%,2008年要求达到40%。要多渠道筹措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力争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探索建立五保户集中供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经费保障机制。
六是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扩大农民就业。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怎样使农民成为有技术的工人,用市民的标准培养农民,用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是国家政策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农民的期盼。
3、加强社保资金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改变重拨款轻管理的现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财政社保部门主要是配合有关单位工作,监督并管理好资金应该是我们的主线,怎么配合,要发挥好财政的职能作用,要积极主动,吃透情况,做好预算。要主动埋单,保证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群众手中。规范的财政管理就是阳光财政。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投资评审、绩效评价、“金财工程”建设等各项财政改革。用现代化的手段规范财政改革的范围,让资金转起来,让项目透起来,让管理细起来,让财力强起来。真正实现“收入一个筐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一条渠道,信息一套系统”,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财政管理现代化。
(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财政科研所)
河南省周口市财政社保部门成立于1997年。目前,全市范围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建立。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12万名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保障标准市直、项城、川汇区是160元,其他县是128元,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补齐,2008年最低补差水平不低于95元。从199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低保资金4.17亿元。周口市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制度,按农业人口的3.3%计算,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32万名低保对象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从2008年开始每人每月补差标准不低于40元。
2、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两年就业再就业政策调整较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范围扩大了;增加了对4050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其他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给予50%的财政贴息;公益性岗位的社保补贴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职业培训从再就业人员扩大到就业人员和农民工。
3、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4万人,其中农民工2.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为37.2万人。
4、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长。从2001年到2007年,全市社保资金支出由4.1亿元增长到20.6亿元,增长近4倍,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0%。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1.8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增长40.5%。安排公共卫生支出3亿(包括新农合),增长85.8%。安排抚恤和社会救济1.6亿元,增长78%。
二、周口市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周口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0%以上,是“三农”问题表现最为突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财政社会保障问题也最为突出,也最具有代表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由于周口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也就是50万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大体也是5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0%。
2、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比较重。据统计,周口市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劳动力需求每年仅6万人左右。在近4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每年都需要一部分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周口市的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就业压力非常大。
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全市领取养老金人数是79000人,每月支出养老金8000多万元,加上2008年1月1日起给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工资,预计2008年支出达到9个亿。近几年周口市又处于失业高峰期,由于企业改制破产,解除劳动关系,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全市养老、失业金收支缺口较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
4、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合理配置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农村卫生经费得不到保障,优秀医生集中在县以上的大医院。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技术服务水平较低。
三、几点建议
1、要大力发展经济
要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财政收入上,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运行提供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不断提高生财、聚财、用财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把人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终极享用者。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就是一方面丰富物质财富,一方面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就业都要跟上。
2、尽快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二是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点做好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优先支持“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督促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就业再就业支出。按照规定落实特定政策补助,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做好城乡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工作。根据周口市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结合新政策范围广、项目多、力度大的特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
三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合率。按照实际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标准,足额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新农合《实施方案》,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受益。
四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探索政府“花钱”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和免费救治重大传染病病种,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办法。
五是稳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007年集中供养率是30%,2008年要求达到40%。要多渠道筹措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力争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探索建立五保户集中供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经费保障机制。
六是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扩大农民就业。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怎样使农民成为有技术的工人,用市民的标准培养农民,用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是国家政策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农民的期盼。
3、加强社保资金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改变重拨款轻管理的现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财政社保部门主要是配合有关单位工作,监督并管理好资金应该是我们的主线,怎么配合,要发挥好财政的职能作用,要积极主动,吃透情况,做好预算。要主动埋单,保证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群众手中。规范的财政管理就是阳光财政。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投资评审、绩效评价、“金财工程”建设等各项财政改革。用现代化的手段规范财政改革的范围,让资金转起来,让项目透起来,让管理细起来,让财力强起来。真正实现“收入一个筐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一条渠道,信息一套系统”,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财政管理现代化。
(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财政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