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为教育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习近平主席2015年5月22日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这样写道:“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微课热正是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既可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服务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作为在线学习资源供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地学习。但是面对微课热,教师在微课的制作和运用方面有很多困惑,为此,我们围绕微课展开讨论,以期大家对微课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使微课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育和教学。
  摘   要
  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课运用的方法和意义,并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法。
  关键词
  微课  英语  初中
  现代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微店等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教育的“微时代”也来临了——微课热迅速席卷全国。这顺应了现代生活、工作快节奏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的需求。
  一、什么是微课
  (一)微课的内涵。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当属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此后,微课的研究不断发展,较有影响的有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苏州电教馆金陵等学者。
  发展至今,微课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因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设计精细,交互性强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时代泛在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微课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1. 时间短,学生喜欢。微课大多在5-10分钟,学生学习不容易感到疲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长了思维会懈怠。
  2. 容量小,易于学习。一个微课一般只讲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典型问题等,短小精悍,学生容易掌握。
  3. 使用方便,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反复不断的学习和观看,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暂停、倒退、快进,即“自定学习步调”。
  4. 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微课集声音、形象、图画、文字于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用途广泛,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微课可以用于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教育资源、教师成长与教育改革等方面。
  (三)英语微课的种类。
  微课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英语微课分为以下几类:
  1. 知识类。任何独立的知识点都能做成微课,如: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包括语音、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学生作业、试卷中的难题讲解、分析,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指导。
  2. 技能类。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技能类微课包括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和指导。
  3. 文化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类微课包括教材中的单元话题背景、中西方文化知识介绍等。
  二、微课的运用
  微课资源的用途多种多样。用于教师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用于学科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于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多样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学中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在课前应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它有效服务于前置性学习,配以学案、导学单、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在布置学生看微课时给予一定的思考、记录、练习等学习任务,可以促使他们学得更仔细、更认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会更高。
  微课在课前使用最典型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一传入我国,立即引起了众多学者和教学实践者的浓厚兴趣,我国多所学校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他们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大胆实践,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重庆聚奎中学的“四步五环”翻转课堂、山西昌乐一中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等。苏州电教馆学者金陵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指导了众多学校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学习划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种类型,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结构性知识,对应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就是学习微课的过程;高级学习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对应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做作业,以及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读语篇、认读词汇、听语音、书写词汇属于初级学习,这种记忆类、知识类、阅读类、视听类任务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微课来实现,教师可以将此类内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理解词汇、运用词汇、合作讨论、表演、任务型阅读、写作等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活动属于高级学习,适合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学生根据任务单,结合教材、微课、教材配套音频和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完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依据本班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有层次的题目,避免重复操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为创新思维的发展铺设“跳板”。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在时间上向两端延伸,在空间上向教室外拓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后续学习,有利于课堂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英语课堂中教师需要依托单元话题,架设课堂主线,结合师生生活,激活学生话语,借助合作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这一切都可以借助微课来实现。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我们可以在以下教学环节中适时地使用微课:
  1.导入新课环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点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在传授新的内容时,通过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新知准备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我们可以在优酷、土豆等网上搜索视听效果好,集交互性、趣味性和直观性于一体的视频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类微课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语言与情景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高效和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2.课堂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是以谋求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学生小组合作为辅助形式,以教师启动——学生回应——教师评价为基本模式,以认知、情感、行为等为内容,并建立在师生双方或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基础之上的课堂活动。互动环节的微课应有利于互动的形成和深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互动的形式来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并借此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交际策略和创新精神。
  微课播放前,教师以提问等方式提出具体要求,引起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心理暗示;播放中,教师要求学生快速记录所学内容,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如有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就停下来,通过提问等方式确信学生理解了再继续;观看视频后,教师利用回答问题、复述、讨论、采访、仿写等活动增强课堂互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归纳提升环节。
  在系列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和归纳,这时可以播放一些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归纳的微课,也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的、开阔视野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形成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微课,以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三)在课后应用,将“补差”工作落到实处。
  微课资源和微课平台为城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均衡的、共享的和能无限使用的学习素材、课程资源。微课使学生拥有了众多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课外辅导老师。每个学生层次不同,接受能力有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仍然有个别学生不理解,学习有困难,将他们聚集起来辅导是我们常态化的做法,但不可避免的是时间上的冲突,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科目多,在校时间安排紧凑,往往“补差”难以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为他们寻找适合学习的微课,引导他们课后学习,并要求他们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同时寻求家长的督促和配合,提高学习的效果。
  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具体的帮助,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为学生寻找合适难度的讲解类微课,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根据每个微课后面的配套测试习题进行专门的学习效果的评估。
  通过指导学困生课后学习微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早日“脱困”。
  三、关于微课运用的思考
  (一)不能简单地以播放微视频代替传统教学,一播到底。我们需把握主次,提高效率。将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而言,是补充,不是取而代之,使用时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二)微课不仅可以用于考试科目,也可以用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由上课教师搜集或设计、创作出的“音乐欣赏”“手工制作”“乐器学习”等微课系列专题一定更受学生欢迎。
  (三)教师要更新观念、顺应潮流,不要把学生上网、用电脑、用手机看成洪水猛兽。目前针对学生上网和用手机的现象,我们老师的确感觉很棘手,网络安全问题、学生上网的自控问题等等,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负面影响就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管理和疏导才是关键。曾经有人说:“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教师应主动顺应新技术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途径广泛、方便快捷的优势,引领学生融入网络社会,源源不断地获得呈“爆炸性”增长的知识。
  结束语
  以前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然而今天,我们知道的,学生也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学生有办法知道。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这是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任何人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任何东西。几十年前,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就说,如果我们还像当年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儿童的未来。面对“互联网+”时代,面对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我们教师要勇于探索微课运用的多种方法,让微课为教育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任教于靖江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苏南小城镇初中学生乐学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与迫切,需要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需要学校创设乐学文化,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  苏南小城镇 初中学生 乐学行为 养成策略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行为发展、学习习惯养成与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苏南小城镇初中学校的生源结构日趋多样,教师与学生依然面临较大的中考压
期刊
选在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呼兰河传》是篇有“趣味”的课文,这种“趣味”体现在有颜色、有温度、有意境的文字之中。  初中生对这种嵌在文字中的“趣味”,虽有一些感知,但往往无法深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种引导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在感受文字“趣味”中领略生活之美。岳亚军老师在执教《呼兰河传》这篇课文时,便努力呈现出这样的引导。  其一,确定感受“趣味”的视角。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启
期刊
摘 要  课堂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与课前预设不符的学情。本文以《柳叶儿》公开课中学生的“笑”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本堂课的教学缺憾,提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和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层思考,让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  《柳叶儿》 学情 文本阅读  最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柳叶儿》。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总结出文章“苦
期刊
第一环节:猜想文本内容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上什么课吗?不知道?哦,那老师告诉你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了解或者去过苏州园林吗?举手示意一下。  (部分同学举手)  师:那我们来猜想一下,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会写些苏州园林的什么呢?又会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呢?我们先来猜第一个问题。  生1:假山。  生2:树木、花草。  生3:围墙、廊子。  生4:池子、动物。  生5:屋子。  
期刊
摘 要  8·12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遇难人数达150人,震惊国人。现代生活中化学危险品离我们也越来越近,普通市民都能买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化学危险品。作为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我深感不安,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危险品 安全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5年8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50人,尚有23人失
期刊
一、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能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过程教学。突出过程即是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形成和优化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课堂的教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课程教与学的强有力的工具,能创新高
期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着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是“统一讲”,学生是“集体听”,一节课下来也就只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结束,再分析几个应用实例,很多学生看似懂了,但你让他回答问题,他只能归到“运动的相对性”,至于怎样理解,对问题的实质是不清楚的,或者说是知道得不透彻。而在“翻转课
期刊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呼兰河传》,课前请大家自读了课文,首先请你们邻近的4个同学交流一下自读的感悟,时间3分钟,然后选一个代表说说自己的感悟。  屏显自读感悟要求:1.你的感悟一定是直觉的、真实的和独立的,不是人云亦云的。2.在各自交流的基础上,请小组推荐一位学生负责汇总小组意见,小组的意见是合成的并体现小组成员的阅读智慧。3.请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交流发言。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期刊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赞美着孩子们的率真自然,痛心着世俗社会磨灭纯真,交汇着丰子恺的快乐和悲哀,努力与无奈。十五六岁的少年们如何深得其中复杂况味,我以“顶针”的修辞方式设计了四个连续的片段,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每个孩子自己的心灵深处。  一、烦恼引发渴望  少年在长大,烦恼其实并不少,只是年轻的心总会对未知的将来充满向往和希望,所以烦恼不会长久
期刊
摘 要  代说是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过程中的变形现象。本文分析了课堂代说的表征和机理,提出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法就是变代说为导问,其实施策略包括:要让问成为真正的问;要让问导出真正的说;要让问与说成为实现课堂变革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代说 导问 课堂教学  一、代说  代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代学生说。代说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灌输,是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