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是这样教出来的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呼兰河传》,课前请大家自读了课文,首先请你们邻近的4个同学交流一下自读的感悟,时间3分钟,然后选一个代表说说自己的感悟。
  屏显自读感悟要求:1.你的感悟一定是直觉的、真实的和独立的,不是人云亦云的。2.在各自交流的基础上,请小组推荐一位学生负责汇总小组意见,小组的意见是合成的并体现小组成员的阅读智慧。3.请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交流发言。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生: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后花园中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写了“我”在后花园帮祖父干活,和祖父在后花园里游玩等片段,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感情。
  师:你的回答有三个要点:第一,童年后花园;第二,在后花园中与祖父的那几个生活片断;第三,通过跟祖父在后花园中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非常好,请坐!后面的同学回答时,也请用要点加理由的形式。
  生:这篇文章表现了对祖父的热爱和祖父的勤劳、淳朴。
  师:透过我和祖父的后花园生活的表象,不仅写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还写出了自己对祖父的爱。因为祖父是一个对我非常关心的人。这是对第一位同学发言的补充。
  生:还体现了儿童天性的率真。
  师:整篇文章体现了作者的童心、率真,这是我们的感悟。
  生:我觉得作者在后花园里生活得意,不是很拘谨的。
  师:不仅率真,而且率性。
  生:通过作者对后花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童年生活非常美好。而且她对童年生活有一种怀念的感情。
  师:你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结论的呢?
  生:因为我从她的叙述中,感觉她是将自己现在的生活与童年的生活进行对比,我觉得她是向往自己美好的童年的。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呢?
  生:她的身体非常不好,在异处养病。
  师:当时她在香港养病。作者一生颠沛流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是病魔缠身。你有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既阅读文本,又研究文本,还密切关注作者生活的背景,透过文本来折射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所要追求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不只在课堂,也不只在文本,更在课堂、文本之外。今后大家都要向他学习。那么,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怎样要求的?
  生:不仅要读出自己的这种感悟,读出自己的发现,还要读出自己的问题。
  师: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吗?我看没有。请再读课文,一定要读出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
  生:以前我们阅读小说要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然后再揭示这篇文章的主题。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核心人物,事情的记叙像流水账一样,我不知道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师:好一个“好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初三的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后,不仅仅要有一般的感悟,还要深度探究文字所隐藏的内涵。下面我们就用比较鉴别的方式,来发现这篇流水账式的文章到底好在哪里?
  师: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三个语段,并做三个比较阅读。
  屏显:
  比较一:请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第2-6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比较二:请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第7-9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们沙地上……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鲁迅《故乡》
  比较三:请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第28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学生进行阅读比较)
  师:这些语段大家都熟悉吗?
  生:熟悉。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对四个语段不全部进行比较。我们在课堂上“举一”,课后“反三”。我们先来看《散步》和《春》两个片段。
  师:请大家一起朗读《散步》选文——“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生齐读)
  师:读是读得蛮整齐的,但是缺少了什么?
  生:感情。
  师:重来。
  (生再次齐读)
  师:好。再请大家将课文第28小节自读两遍,开始。
  (学生朗读1分钟左右)
  师:平时我们班谁最不喜欢朗读啊?
  生:王*
  师:那请王*站起来读一下吧!
  (王*朗读)
  师:谁说王*不会朗读,我觉得他读得还蛮顺的。你们觉得他会朗读吗?
  生(众口不一):会!不会!
  师:哪里读得不好?
  生:读得没有感情,所有的话都同一个语调。
  师:同一个语调,同一种节奏。那么,这段应该怎样读呢?要读出活泼,读出稚嫩,读出自信,读出快乐,读出自由。
  生(齐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读得有点快乐了,但就是有一句话的重点没读出来,大家看看哪个句子要重读一下?
  生:一起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师:你们刚才重读没?
  生:没。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有情感的朗读,其实就是对文本的一种把握和理解。那么,我们要在比较当中去发现,要在感悟之后看出异同,要从语言境界上来品味。我们来看《散步》和《春》的片段,这两个语段写什么?   生:描写了春天的田野万物复苏的景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师:《散步》片段描绘的是春天充满活力的图画,片段选取了田野当中的新绿,选取了树上的嫩芽,选取了水中的水泡。这个活力的图画是有具体载体的,这几个句子构成了一组排比句,通过新绿、嫩芽、冬水的特征,展示南方初春田野的生机。下面这一段呢?
  生: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草。
  师:同样描写了春天生机盎然的图画,但两者的描写对象有所不同,它(上段文字)是多方面描写,它(下段文字)是抓住小草这一种事物进行细腻的描画。这两段话合起来告诉我们,要书写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一定要绘形、绘声、绘色,更要绘神。这两段文字非常漂亮,语言也非常凝练。同组相互讨论一下,书上的拟人句有什么样的特征?与老师提供的两段文字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生:写了很多自然的东西,突出了作者对自然和新春的向往。这段话其实就是作者童年快乐生活的缩影。
  师:写了许多自然的东西,植物的、动物的。刚才同学说这段话其实就是作者童年快乐生活的缩影,我觉得他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啊?
  生:缩影。作者用孩提时的心境来写这篇文章,所用的语言是比较真挚、任性、自然的。相对于成人的文笔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很随意。
  师:你发现了!书上的句子与老师所提供的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在于——视角不一样。老师提供的文字是成人笔下的自然产物,而课本的这篇文章虽然是成人写的,但是切入点是儿童的眼光、儿童特有的心理、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天真活泼,无拘无束。
  师:我们再深入一点感觉,从这两段文字中,除了自然景物美以外,还能品味到什么?一种生命的味道。在语段文字的背后,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一种张力,也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生命之美。其实啊,这种生命之美恰恰是在生活之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个生活之美又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生活。
  生:作者童年生活在后花园,所以要写后花园的自然美。
  师:自然之美是生命之美表达的载体。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将课文和老师提供的另外两段文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发现作者表达自然美和生命美的方法。
  师:童年有一种天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我们是不是也来创造一下。
  投影:假如我做梦了,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我梦中的景象。要求:文章要使用儿童的视角、语言,能给人一种儿童的体验,300字左右。
  (学生写作)
其他文献
翻译:薛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书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课堂管理模式,即“选择性课堂”,它与人类行为的真实动机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满足自身需要的具体方法。该模式的建立将减少由于学生信心丧失而产生的不良行为,提高学生学习与表现的质量。 本书从建立选择性课堂的基础、课堂中的生存、爱与归属、课堂中的权利、创造环境、成就学生的策略、课堂中的自由与乐趣等方面展开叙述,目标指向创设具有选择性的、师生成
期刊
夏日的淮安外国语学校校园,紫藤滴翠,香樟吐香,一道长铃响起,喧腾的校园随即恢复了平静。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学任务单,打开ipad,戴上耳机,专心地看着微课材料……到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时间,各小组用平板电脑直接将问题发送到大屏幕上;在组内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后,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组员的讨论成果。“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交流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是日前记者在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看到的课堂场景。据朱
期刊
苏州名师沈庆九有句名言:“理趣就意味着审美。”我在苏州听他教学《苏州园林》时,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苏州园林》是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的产物。如何阅读《苏州园林》?如何发明《苏州园林》的理趣?沈老师从审美出发,去感觉叶圣陶先生的审美经验;从理趣出发,去感受文字中蕴藏着的审美理趣。  美学家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促进发展与思考深入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在阅读《苏州园林》
期刊
摘 要  苏南小城镇初中学生乐学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与迫切,需要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需要学校创设乐学文化,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  苏南小城镇 初中学生 乐学行为 养成策略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行为发展、学习习惯养成与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苏南小城镇初中学校的生源结构日趋多样,教师与学生依然面临较大的中考压
期刊
选在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呼兰河传》是篇有“趣味”的课文,这种“趣味”体现在有颜色、有温度、有意境的文字之中。  初中生对这种嵌在文字中的“趣味”,虽有一些感知,但往往无法深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种引导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在感受文字“趣味”中领略生活之美。岳亚军老师在执教《呼兰河传》这篇课文时,便努力呈现出这样的引导。  其一,确定感受“趣味”的视角。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启
期刊
摘 要  课堂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与课前预设不符的学情。本文以《柳叶儿》公开课中学生的“笑”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本堂课的教学缺憾,提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和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层思考,让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  《柳叶儿》 学情 文本阅读  最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柳叶儿》。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总结出文章“苦
期刊
第一环节:猜想文本内容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上什么课吗?不知道?哦,那老师告诉你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了解或者去过苏州园林吗?举手示意一下。  (部分同学举手)  师:那我们来猜想一下,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会写些苏州园林的什么呢?又会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呢?我们先来猜第一个问题。  生1:假山。  生2:树木、花草。  生3:围墙、廊子。  生4:池子、动物。  生5:屋子。  
期刊
摘 要  8·12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遇难人数达150人,震惊国人。现代生活中化学危险品离我们也越来越近,普通市民都能买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化学危险品。作为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我深感不安,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危险品 安全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5年8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50人,尚有23人失
期刊
一、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能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过程教学。突出过程即是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形成和优化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课堂的教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课程教与学的强有力的工具,能创新高
期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着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是“统一讲”,学生是“集体听”,一节课下来也就只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结束,再分析几个应用实例,很多学生看似懂了,但你让他回答问题,他只能归到“运动的相对性”,至于怎样理解,对问题的实质是不清楚的,或者说是知道得不透彻。而在“翻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