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和今天的想象力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多年轻呢。”主持人张国立在舞台上侧身向前,抛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问题。“也就是上下五千年。”一字一顿,他饶有意味地自问自答道。
  这一幕是央视去年大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的开篇画面。这档文化综艺融合了酷炫的舞台设计,精美的全息影像技术,年轻热情的观众和炙手可热的演员们……但这些都不是节目的主角,真正的光环投射在由九大博物馆细致遴选、总共27件的国宝级文物上。
  这些真正的宝藏通过舞台上故事化的演绎,得以充分展示其所携带的历史基因和当代痕迹,它们成为了2017年年底广大影视观众所关心和热议的事情。
  这让人欣喜又激动。
  《国家宝藏》是近年来基于历史题材的文化类节目中一个标杆式的存在,在契合快速变更的大众传播方式之外,保持格调却不高傲,于一片泛娱乐板块的激烈竞争中实现了突围。
  总导演于蕾在节目的同名书籍推出之际,接受了《南风窗》的专访,讲述了节目诞生的前后故事。这不仅是她和团队的經历,还是关于这个时代思考方式的记录,那就是:如何才能让厚重的题材更有生命力?如何构建传统文化的新叙事方式?

困惑的曙光


  《国家宝藏》的节目口号是,“让文物活起来”。这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文物保护工作时提及的一句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让XX活起来”成了一个热门的口号,特别是应用到一些我们本该从小就熟习的知识对象上,这是一种它们需要被“唤醒”的隐喻。
李晨在《国家宝藏》中演绎宋徽宗,展示国宝《千里江山图》。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最直观的体现是,我们在荧幕上观看到的,更多是吸引眼球的娱乐综艺,以过滤信息量为特点,呈现最简单的逻辑思维和画面,甚至一位明星的游戏表现都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样也引申出一个悖论,不少舆论以“观众就喜欢这样的审美”为解释和开脱,以至于同质的节目扎堆出现。大众娱乐的普及并非原罪,每个社会都需要放松,但当整体的创作导向越趋单一,并以此为终极审美的时候,我们慢慢发现失大于得,在肆无忌惮的笑声中逐渐丧失了认知能力和思考性。
  就另一个层面而言,迎来这样一个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那些紧守着严肃内容的创作者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是有限的传播渠道却让人心急,引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说法,我们国家拥有着最强大的文化“IP”宝库,但是这些精神和物质宝藏一度被大众所淡视,如果能将其打造成品牌范式,将这些严谨、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大范围的传播,那么整个文娱市场的生态也许会变得丰厚饱满得多。
  大众的题材娱乐至死,严肃的节目寡淡小众,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困惑和痛点,也是拷问每一位创作者的议题。
  2016年初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等,带动了一波传统文化热潮。
  于蕾也毫不讳言,在节目制作之初,就是奔着定位普罗大众的“综艺”而去的,盯着的是“从不会走进博物馆的人群”。这是与综艺定位交叉的一群人,她希望能激活这些受众,扩大题材的影响力。
  这样的“操作”其实极其冒险,很容易造成两边不讨好的局面,以至后来节目掀起热潮后,记者涌上来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为什么要做这么沉闷的话题?”
  这样的质疑也萦绕在制作之初,当她提出想法伊始,反馈回来的意见大多是“太老了”、“太沉闷了”,即使后来计划得以推进,当他们去拜访那些熟知文物历史的人士,也会接收到犹豫的信号:“这些故事已经被说烂了,恐怕没什么好讲的了。”
  长期以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成为一道走不出去的怪圈,相关的文博知识还停留在“懂的人懂很多,不懂的人丝毫不知”的局面。
大众娱乐的普及并非原罪,每个社会都需要放松,但当整体的创作导向越趋单一,并以此为终极审美的时候,我们慢慢发现失大于得,在肆无忌惮的笑声中逐渐丧失了认知能力和思考性。

  于蕾一开始也处于迷茫的状态,节目的原先设定是一档户外真人秀,改变始于她前往英国进行交流期间,遇到了一位极富感染力的讲解员。那是一位90后的男生,在大英博物馆里滔滔不绝地用中文给年轻人传递着文物知识,这股单纯的情感触动到了于蕾。回来后,她对节目形态进行了调整,加入了类似“讲解员”的机制,使其贯穿其整个节目。

让人眼前一亮


  《国家宝藏》中,以“守护人”为行进线索的节目形式如今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具体的呈现形式是:每一期节目都会由九家博物院甄选出三件有分量和故事性的文物展品,由时下热门的明星扮演“守护人”,在“前世传奇”环节中,这些明星会以“小剧场”的形式出演角色,再现文物过去牵连的历史;而后是“今生故事”部分,邀请如今与其仍有关联的前辈进行更具当代感的讲述。
  这些我们曾经熟悉其活跃形象的明星,在节目里都呈现出非常专业的形象和尊重的态度,而且于蕾回忆,在与明星沟通的全过程,团队成员均不会涉及任何与节目无关的交流,私下打听八卦更被禁止,为的是让明星得以全神贯注于节目的录制。
  “小剧场”的形式非常新颖,通过对史实的合理虚构,大开“脑洞”,重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情节,舞台的情景设计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9根底面1平米见方,高达6米的透明冰柱前后、上下变换位置,利用台型变幻构建出多维的时间场景,制作团队希望通过简洁大气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国际化的视觉语言—这是得以被更大范围传播的前提。
  当然,以明星为亮点其实也很容易落入单纯追逐流量的窠臼,在给以观众愉悦的感官体验和板起脸来的说教之间,《国家宝藏》将知识的科普性、准确性和大众所乐见的观赏性和审美趣味结合起来,这背后的关键是,团队的专业素养能否支撑起来。   其实在节目制作前,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是“文博小白”,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一本本地啃书,读资料,为登门拜访名家做详尽的准备。这样的努力提供了一个隐形的便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得以用同样是“小白”的观众视角来看待节目效果,为节目取得共鸣提供了先一步审视的心理基础。
  这样的耐心和信念感自然会收到回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回忆起当初受邀的场景,被节目组所提供的脚本感动到了,文本不仅附上了问题和参考答案,还有每一个环节的视觉配合和道具标注,他能够明确感到“这是在通读过我所有相关的学术著作后重新串接创作的”,原本持保留态度的教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回顾过去,于蕾还说起这样一个段子,她和一位业内人士进行交流的时候,了解到很多人对文物的印象还停留在进行真假和价值鉴定的阶段,因此生发出这么一句玩笑话:看到一件文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这是真的吗?这值多少钱?
  她从戏谑中体悟出需要改变的迫切,《国家宝藏》就是希望在这样的刻板印象外,增强普通人与博物馆更多的牵连和记忆,让他们从中获得认知世界的力量。
  很快,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热浪,首集播出时,知乎、豆瓣上已经形成了热门话题,上线腾讯视频仅5天,播放量就突破了3000万。

民族的DNA


  在这些惊喜的数据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在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力的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中,《国家宝藏》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怎样接触年轻人是79年出生的于蕾曾经的困惑,最初,她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于是有人推荐她去和B站的人“聊一聊”。
  聊完后她收获了很多的意想不到,在B站中最受欢迎的一出电视节目,竟然是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那不是我上学时候才看的电视剧嘛”,她很意外。在网站上,还有很多独家的高水平纪录片和影视节目,也是此前她从来没想到的,她很感慨:“所有人都曾经年轻,你会发现我们以前喜欢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喜欢,关键是东西好不好。”
导演于蕾,摄影/郭嘉亮

  南风窗:以文博题材为综艺的主题是很大胆的尝试,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尝试?
  于蕾:很多人进到博物馆,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东西真大”或者说“看起来好复杂”,除此以外可能没有其它反应了。不管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张纸片,如果不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可能看一眼就走开了,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形成对比的是,如果你向其他人发出询问,比如问博物馆是不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提到说博物馆里有一场很棒的展览,对方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烈的肯定和向往的意愿。那么我就会想,这其中的断层在哪里?
  我想当观看者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再去参观文物,那么这样的局面也许会被改变。想象一下,即使我们去到一个很普通的博物馆,但如果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讲解员,前世今生的经历都讲得栩栩如生,那么你肯定会觉得不虚此行,可能回家后还会主动跟家人朋友提起这样的经历,不自觉地就表现出了传达的欲望。
  所以这就是我们制作这档节目的来由之一,我们挑选了最优秀的文物,讲其中的历史故事,如果大家还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玩,不够吸引人,那么就是我们传播者的失职了。
  南风窗:《国家宝藏》播出后,最直观的节目效果之一是带动了博物馆的游览热潮,你怎样看待这样的社会影响?
  于蕾:是的,据我了解到的数据,在我们节目12月3号开播后的元旦和春节假期,九大博物馆的参观流量有50%的增长,排队的画面给我印象很深刻。今年3月份湖南省旅游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湖南省博物馆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现在各大博物馆给我们的反馈是大家都愿意去转一转,这成为了他们周末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一档具有原创性的综艺节目,能给公众带来这样一个正向的认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也愈加认同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经常提醒自己,时刻充满敬畏之心,才能对得起观众的关注和热情。
  南风窗:《国家宝藏》的粉丝主体是90后,这也是被称为最难以捉摸的一群人,怎样才能理解和吸引他们?
  于蕾:在每期节目播出后,我都会去刷大家的弹幕,从没想到有那么多活泼的话语和反应,也没想到那么多孩子在默默地支持我们。
  我想大家真的是低估了90后,其实代沟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大,当你的内容平庸、乏味,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同样渴望吸收优质的内容,关键是得到了合理的引导。
其他文献
放眼世界,民粹主义经济政策似乎正在退却,尽管明确的取而代之者并未出现。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似乎在克制自己的保护主义本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正在趋于稳定。在欧洲,尽管媒体焦点集中在匈牙利和波兰的仇外政客的成功,但在真正重要的国家,潮流正在远离经济民族主义,如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意大利的两个在最近选举中取得突破性胜利的民粹主义政党宣布支持欧元。  即使在英国,潮流也在转向。如今,英国政府逐渐认识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人生经历是对虚伪社会最犀利的讽刺。  有些事平淡无奇,但有些事,是社会变化的预演。  比如在2018年5月末达到舆论顶点的“王凤雅事件”。  它本来很简单。  一个可怜的农村家庭,父亲有智力残疾,儿子有兔唇,女儿(王凤雅)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了治疗女儿的病,母亲杨美芹在网络筹款。在一些网友的眼泪中,她筹了不到4万元,踏上了救女儿的寻医之路。  但故事从来是由有话语权的
深港國际效果图  2016年,龙城街道获评“全国无邪教示范街道”;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今年7月,该街道嶂背社区又获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近年来,龙城街道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基层治理中从全区率先到全市率先直至全省、全国率先,龙城社会治理样本成为深圳质量新的标杆。目前,龙城街道已迈出坚实的“七个率先一步”:文明创建率先一步,成功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社会综合治理率先一步,获全
如今炳上将摄政,“太子”却“暂时守孝”,会否出现王位继承方面的变故?应该说,可能性很小。虽然新宪法让军方保持“叫停权”,但他信系迟早会以某种形式重返泰国政治前台。  10月13日下午,89岁的泰国“万年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病逝,4个多小时后政府发布公告证实。  普密蓬在位长达70年,为全球有确切记载、切实可靠的独立国家君主在位时间的“亚军”(仅次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72年)。泰国又是一个国情
1793年,急欲打开中国贸易大门的英国,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遣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华。马戛尔尼带来数千件礼物,其中不乏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然而,面对送上门的大开眼界的难得机遇,乾隆仅以一句“奇技淫巧”便将这些礼物锁进紫禁城那守卫森严的库房,专供自己娱乐。后来,乾隆死后仅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在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看来,此时中欧科技实已差距明显。不这,“往者不可
广州的8月是读书人的节日,广州城书香四溢。  2017年南国书香节8月10日-14日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在“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主题下,将举办280多场文化活动,300多名名人嘉宾出席。虽然这个城市文化盛会已经举办了24届,但今年不仅在展馆的设置更趋多元化,而且地域空间也有所延伸,除广州以外,全省的13个覆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都设有分会场参与联动,总面积达到18.5万平方米
对于一座具有发展欲望的城市来说,创新必须倚重高等教育。而一所好的大学,也应该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创新支撑,正如华南理大学工之于广州市。从广州市到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科技岗位上,遍布华南理工学子的身影。  在廣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学与城市—广州地区高校校长访谈”活动中,《南风窗》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王迎军于2011年12月担任校长,她
谭保罗副主编  人才,这两个字是一种高阶的“政治正確”。以前企业抢,现在城市抢。  你问企业家,公司为什么这么棒?对方会告诉你:人才!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才!  你问地方官,一座城市的发展靠什么?靠创新!创新靠什么?靠人才!  这些答案,所有人听了都开心,但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对企业来说,人不是财务上的资产,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人拿了工资和奖金,只能表现为利润表上的成本项。当然,畜牧类企
世界各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都有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有些规则,需要与崛起大国的磨合来改变。  今天的中国人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正在提高,尤其是对他者。不文明的行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指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接受《南风窗》专访时认为,这是社会中产阶级化的结果之一。中国的国家地位需要一个新的国民形象,而结构发生变化的社会也需要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则。  
学而优则仕,仕而毕再学。现龄67岁的竹中平藏(Takenaka Heizo)走过了一段从学者,到“小泉内阁”第一财经大臣,再回归学者的道路。在日本,与他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多。  竹中本科毕业于“日本经济学家摇篮”的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因仰慕在池田勇人(1960年代曾任日本首相)时代帮助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规划师”下村治教授,他考入了下村担任所长的日本开发银行研究所。当年日本的经济奇迹备受西方国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