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党风与政风民风气息相通、相互作用,优良的党风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党风与社会风气的联系,以党风之正带动民风之纯,以民风之纯助推党风之正,实现党风与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努力建设全社会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准确把握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党风与社会风气各有其特定内涵。党风是一个政党在实现其政治使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一贯性的态度与行为,它既表现在党员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上,也贯穿于党的全部活动过程当中。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
社会风气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风气的成因较为复杂,其一旦形成,将以一种“习惯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和组织,对治国理政极其重要,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患,莫大于风俗之颓靡而不觉”、“善治天下者,未尝不以风俗为首务”。
党风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社会风气是好是坏,党风起关键作用。邓小平同志曾非常明确地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说到底,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在执政条件下,党集中掌握了国家权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同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必然会深刻影响社会风气的方向与流变。一般说来,党风正,社会风气就比较好;党风不正,社会风气往往就会存在相应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党风。相对于党风,社会风气是一种“大气候”,这种“大气候”势必会影响到党内。长期以来,“官老爷”做派在我们党内之所以没有完全消除,就与社会风气“土壤”相关,官民分野、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等作为一种社会追求影响至深。党风与社会风气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党风建设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综合起来考虑,积极推动党风与社会风气有效互动,共同促进党风与社会风气好转。
发挥优良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导引作用
从总体来看,当前绝入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党风是好的,这是主流。但是,在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现象也非常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对党员个人来说,党性有强弱之分,党风亦有优劣之别。党性不纯、党风不正、脱离群众等现象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也大量存在,并集中表现在彤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些问题显然对社会风气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立足于党风与社会风气关系角度,首先要努力完善党风带民风机制,发挥优良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导引作用。
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价值引领作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是人们追求理想、寻求共识的强大精神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发挥其对整个社会风气、社会价值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更加深入推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社会传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使其成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基础。
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及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改进党风,关键是纯正“官风”,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作用,主要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嘉言懿行,作出示范。
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给群众带来的感受也最直接。群众看党的基层组织,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作风。一个基层组织,如果党风纯正,战斗力就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强;反之,如果作风涣散,战斗力就弱,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发挥优良党风导引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亲民为民、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民主团结、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实现社会风气对党风建设的正向功能
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善用社会风气的正向功能,给党风的好转注入社会力量。
善于汲取社会风气中的积极因素,为党风建设集聚“正能量”。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一个社会的新变化往往在社会风气中初现端倪。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新时期党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形成很大的影响力。这些风气之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共通的,如追求理想、开放意识、创新变革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就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党风建设应主动从社会环境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与完善其时代内涵。
科学把握社会风气的运行规律,为党风建设添设“助推器”。社会风气是多数社会成员在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竞相效仿和积极流传的态度与行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强的型塑力。党风建设倡导的思想理念与行为要求如果能在社会层面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支持,成效一定能更加彰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久前社会上倡导的“光盘行动”、拒绝“剩宴”等与其内涵指向完全一致,在黨风建设中,如果注意将党风建设与社会层面的倡导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更强的表达力与传播力。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的方式方法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助新形势下社会风气的流转方式与表达形式,以不断深化党风建设的成效。
把握社会风气的发展变化,为党风建设寻求“风向标”。一般说来,当一个社会发生某种变化时,人们会很自发地在心理上作出“反馈”与“感应”,当这种思想与情绪外化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时,就会形成社会风气。所以,民风往往与民意相通。因之,通过对社会风气的分析研判,可为深化党风建设寻找民意方向。不久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社会层面上形成热烈反响,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广大群众对改进党风的强烈愿望与积极期许。因此,无论党风建设还是社会风气建设都应该用好社会风气反映社情民意这个“风向标”,这也是实现党风与社会风气同频共振的关键,其实质在于共同指向一个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善治理。
责任编辑:夏玉兰
准确把握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党风与社会风气各有其特定内涵。党风是一个政党在实现其政治使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一贯性的态度与行为,它既表现在党员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上,也贯穿于党的全部活动过程当中。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
社会风气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风气的成因较为复杂,其一旦形成,将以一种“习惯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和组织,对治国理政极其重要,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患,莫大于风俗之颓靡而不觉”、“善治天下者,未尝不以风俗为首务”。
党风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社会风气是好是坏,党风起关键作用。邓小平同志曾非常明确地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说到底,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在执政条件下,党集中掌握了国家权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同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必然会深刻影响社会风气的方向与流变。一般说来,党风正,社会风气就比较好;党风不正,社会风气往往就会存在相应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党风。相对于党风,社会风气是一种“大气候”,这种“大气候”势必会影响到党内。长期以来,“官老爷”做派在我们党内之所以没有完全消除,就与社会风气“土壤”相关,官民分野、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等作为一种社会追求影响至深。党风与社会风气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党风建设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综合起来考虑,积极推动党风与社会风气有效互动,共同促进党风与社会风气好转。
发挥优良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导引作用
从总体来看,当前绝入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党风是好的,这是主流。但是,在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现象也非常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对党员个人来说,党性有强弱之分,党风亦有优劣之别。党性不纯、党风不正、脱离群众等现象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也大量存在,并集中表现在彤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些问题显然对社会风气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立足于党风与社会风气关系角度,首先要努力完善党风带民风机制,发挥优良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导引作用。
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价值引领作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是人们追求理想、寻求共识的强大精神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发挥其对整个社会风气、社会价值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更加深入推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社会传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使其成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基础。
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及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改进党风,关键是纯正“官风”,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作用,主要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嘉言懿行,作出示范。
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给群众带来的感受也最直接。群众看党的基层组织,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作风。一个基层组织,如果党风纯正,战斗力就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强;反之,如果作风涣散,战斗力就弱,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发挥优良党风导引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亲民为民、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民主团结、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实现社会风气对党风建设的正向功能
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善用社会风气的正向功能,给党风的好转注入社会力量。
善于汲取社会风气中的积极因素,为党风建设集聚“正能量”。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一个社会的新变化往往在社会风气中初现端倪。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新时期党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形成很大的影响力。这些风气之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共通的,如追求理想、开放意识、创新变革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就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党风建设应主动从社会环境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与完善其时代内涵。
科学把握社会风气的运行规律,为党风建设添设“助推器”。社会风气是多数社会成员在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竞相效仿和积极流传的态度与行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强的型塑力。党风建设倡导的思想理念与行为要求如果能在社会层面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支持,成效一定能更加彰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久前社会上倡导的“光盘行动”、拒绝“剩宴”等与其内涵指向完全一致,在黨风建设中,如果注意将党风建设与社会层面的倡导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更强的表达力与传播力。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的方式方法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助新形势下社会风气的流转方式与表达形式,以不断深化党风建设的成效。
把握社会风气的发展变化,为党风建设寻求“风向标”。一般说来,当一个社会发生某种变化时,人们会很自发地在心理上作出“反馈”与“感应”,当这种思想与情绪外化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时,就会形成社会风气。所以,民风往往与民意相通。因之,通过对社会风气的分析研判,可为深化党风建设寻找民意方向。不久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社会层面上形成热烈反响,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广大群众对改进党风的强烈愿望与积极期许。因此,无论党风建设还是社会风气建设都应该用好社会风气反映社情民意这个“风向标”,这也是实现党风与社会风气同频共振的关键,其实质在于共同指向一个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善治理。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