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钙(Ca)、磷(P)代谢、皮肤瘙痒及免疫功能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受试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检测血Ca、P、IgG、IgM 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及感染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Ca水平显著升高、血P水平显著下降,皮肤瘙痒评分明显降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gG、IgM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纠正 Ca、P代谢紊乱,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不增加感染风险。
随着尿毒症发病率的提高,对尿毒症的治疗也日益受到社会普遍重视,但目前西医尚无针对尿毒症的特效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存在感染的风险、感染率增加,死亡风险亦随之增加。本研究通过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钙(Ca)、磷(P)代谢、皮肤瘙痒与感染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1~8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6±6)岁,透析时间为(18±2)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高血压肾损害6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2例、间质性肾炎5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54±3)岁,透析时间(16±1)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梗阻性肾病3例、间质性肾炎1例,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2-3次。(2)近3个月无出血和输血史,病情稳定。排除标准:(1)各种感染。(2)严重营养不良。(3)伴有肝病、心、腦、肺功能异常性疾病。(4)自身免疫性疾病。(5)恶性肿瘤。(6)血液透析时间<3月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碳酸钙补钙;高血压者给以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以胰岛素降糖治疗。
1.3.1 对照组 仅给予血液透析:使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威高F15型空心纤维透析器(膜面积1.5m2),碳酸氢钠透析液、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抗凝,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4h。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每两周进行一次血液灌流,在常规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的透析器前用连接管串联中型大孔树脂灌流器(丽珠公司生产,型号为HA-130),容积为65ml,体表面积为1000~1500m2/g,在常规预冲管路、灌流器、透析器后开始做透析联合灌流治疗,血流量为200ml/min,2h后灌流器饱和后给予应用空气回血方法并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h。
1.4 标本收集和指标检测 于治疗前、后12周清晨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ml,3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80℃保存待测;用酶法检测 Ca、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 型)按常规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12周受试者血清IgG、IgM 水平,试剂盒购自于贝克曼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皮肤瘙痒评估与统计指标 皮肤瘙痒评估:采用可视模拟评分法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中、>8分为差。统计指标:(1)檢测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12 周血Ca、P、IgG、IgM 水平。(2)统计两组皮肤瘙痒及感染率。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执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3例,感染率为12.5%;对照组感染2例,感染率为8.33%,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Ca、P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Ca水平显著升高、血P水平显著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
2.3 治疗前后两组皮肤瘙痒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皮肤瘙痒评分明显降低(P <0.01),且降低幅度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G、IgM水平治疗后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gG、IgM 水平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为尿毒症常见临床症状,传统药物治疗对上述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差,透析是目前尿毒症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透析治疗的效果临床尚存争议。血液透析临床难题之一是透析时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影响透析效果,且单纯透析治疗对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仍然欠满意,因此如何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医院近年来CRF病例进行治疗,重点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CRF的疗效、感染率及其对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的改善作用。Shimoyama等研究发现,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临床常见症状的改善效果有限,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尿毒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接受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尿毒症患者血Ca、P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而联合治疗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同样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在经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Ca、P紊乱获得纠正,皮肤瘙痒程度明显改善,与Shimoyama等[9]报道一致。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代谢紊乱程度。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为比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之间感染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组亦检测了联合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经治疗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不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本研究亦检测了不同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研究不足之处是入组对象较少,对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后期打算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以有效纠正Ca、P代谢紊乱,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且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其临床运用价值更高。
随着尿毒症发病率的提高,对尿毒症的治疗也日益受到社会普遍重视,但目前西医尚无针对尿毒症的特效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存在感染的风险、感染率增加,死亡风险亦随之增加。本研究通过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钙(Ca)、磷(P)代谢、皮肤瘙痒与感染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1~8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6±6)岁,透析时间为(18±2)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高血压肾损害6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2例、间质性肾炎5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54±3)岁,透析时间(16±1)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梗阻性肾病3例、间质性肾炎1例,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2-3次。(2)近3个月无出血和输血史,病情稳定。排除标准:(1)各种感染。(2)严重营养不良。(3)伴有肝病、心、腦、肺功能异常性疾病。(4)自身免疫性疾病。(5)恶性肿瘤。(6)血液透析时间<3月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碳酸钙补钙;高血压者给以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以胰岛素降糖治疗。
1.3.1 对照组 仅给予血液透析:使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威高F15型空心纤维透析器(膜面积1.5m2),碳酸氢钠透析液、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抗凝,血流量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4h。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每两周进行一次血液灌流,在常规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的透析器前用连接管串联中型大孔树脂灌流器(丽珠公司生产,型号为HA-130),容积为65ml,体表面积为1000~1500m2/g,在常规预冲管路、灌流器、透析器后开始做透析联合灌流治疗,血流量为200ml/min,2h后灌流器饱和后给予应用空气回血方法并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h。
1.4 标本收集和指标检测 于治疗前、后12周清晨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ml,3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80℃保存待测;用酶法检测 Ca、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 型)按常规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12周受试者血清IgG、IgM 水平,试剂盒购自于贝克曼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皮肤瘙痒评估与统计指标 皮肤瘙痒评估:采用可视模拟评分法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中、>8分为差。统计指标:(1)檢测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12 周血Ca、P、IgG、IgM 水平。(2)统计两组皮肤瘙痒及感染率。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执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3例,感染率为12.5%;对照组感染2例,感染率为8.33%,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Ca、P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Ca水平显著升高、血P水平显著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
2.3 治疗前后两组皮肤瘙痒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皮肤瘙痒评分明显降低(P <0.01),且降低幅度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G、IgM水平治疗后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gG、IgM 水平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为尿毒症常见临床症状,传统药物治疗对上述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差,透析是目前尿毒症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用于透析治疗的效果临床尚存争议。血液透析临床难题之一是透析时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影响透析效果,且单纯透析治疗对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仍然欠满意,因此如何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医院近年来CRF病例进行治疗,重点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CRF的疗效、感染率及其对Ca、P代谢紊乱、皮肤瘙痒的改善作用。Shimoyama等研究发现,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临床常见症状的改善效果有限,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尿毒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接受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尿毒症患者血Ca、P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而联合治疗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同样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在经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Ca、P紊乱获得纠正,皮肤瘙痒程度明显改善,与Shimoyama等[9]报道一致。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代谢紊乱程度。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为比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之间感染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组亦检测了联合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经治疗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不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本研究亦检测了不同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研究不足之处是入组对象较少,对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后期打算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以有效纠正Ca、P代谢紊乱,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且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其临床运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