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的几个问题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必须切实认清其内在实质,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重点把握好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这几个方面问题,推动培育工作深入落实。
  关键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科学把握;问题
  
  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热爱人民,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基础工程,是在严峻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和官兵价值取向多元情况下,强化官兵精神支柱,确保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举措。对此,必须积极探索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重点把握好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这几个方面问题。
  
  一、在汲取多元文化滋养中加强价值取向引导,倡导主流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和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正被多种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所取代。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渗透、侵袭、分化活动也愈演愈烈。军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受到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正确面对由此产生的挑战,尤其是要处理好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引导军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正确对待多元文化,提炼确立主导价值。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定要理性面对,合理取舍。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选取主导价值,依靠主导价值统一军人的价值认同。那么军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作为主导价值来统一多元价值?这就应该以一种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手段。在我国,这样的价值标准体现为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必须以这样的根本利益作为主导价值来统一多元价值,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应该成为当代中国军人价值取向的具体参照系,从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科学协调价值矛盾,发挥主流价值作用。多元文化意味着差异和冲突的存在,因此,在军队价值观问题上,面对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价值重心的转移,社会原有利益结构的逐渐解体,市场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渗透,军人价值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必须科学协调多元价值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一方面,发挥好主导价值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即发挥好主导价值在官兵价值认知、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评判中的引导、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有效抵制腐朽落后价值观念的侵蚀。要善于分清良莠,坚定立场。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中,用统一的主导价值观凝聚人心、军心。
  (三)紧密联系岗位实践,深化价值认同内化。当前,我军官兵能够始终保持本色,忠实履行职能使命。但事实上,存在着少数官兵在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上模糊、易变等情况,存在着文化失衡、误读和盲从等忧患,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和形成,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岗位与角色的需要。这就要求在价值观的认知与选择中,必须紧密结合价值主体的具体实际,这样的实际不仅仅是军人自身的需要,更要体现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因此,军人的价值引导与认同必须渗透到价值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职能使命中尽职尽责,着眼党、国家和人民建设的需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兼顾个人需要
  
  价值,形成于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一切价值认同和实现的起点,都源于人或社会自身的需要。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而言,军人作为价值主体时,体现的是个人价值,即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军队(党、国家和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时,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其中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是辩证统一的,社会需要是从个人需要中抽象和凝聚起来的、反映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满足同时也是个人需要的满足。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紧紧抓住价值主体的内在需要,坚持好社会需要的首要地位,并兼顾满足好个人需要,最终推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一)端正思想认识,正确理解官兵个人需要。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具有体现其社会本质与特性的多方面需要。个人需要是构成社会需要的基础,社会需要的最终目的是个人需要的满足。实现社会需要,必须确保个体需要的基础性地位。个体需要的满足状况直接决定了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与构成。对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如果一味地追求军人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却忽略了军人自身生存、发展等方面的个人需要,那么必然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存在的支撑基础,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最终必然导致官兵积极性的缺乏。
  (二)优化环境条件,充分满足官兵个人需要。官兵个人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条件。从社会方面讲,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满足个人需要的客观条件。譬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崇尚荣誉”所体现的官兵获得尊重与认可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在全社会中形成对军队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正确认同。从个人方面讲,个人素质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构成了人的需要满足的根本条件,主要体现为主体人对自身个人需要的认识与对待。官兵只有形成对个人需要的正确认识,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三)着眼社会需要,合理对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军人在对待的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问题上,应当着眼个人与社会,军人个体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军人的价值应集中体现在牺牲奉献上。奉献与索取作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军人个体只有为军队(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具体贡献,才能得到相应的肯定与回报。并且,奉献必须大于索取,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对于军人职业,奉献并不意味着对应比例的索取,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否则,必将形成庸俗的利益关系和低俗的道德标准,军队的阶级属性、政治品性和职能使命也必然得不到有效体现与保证。军人应树立正确的需要和利益观念,坚决抵制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在价值选择与实现中,要着眼社会需要规划自我,塑造自我,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去。
  
  三、在确保物质实现中端正物质利益观念,突出精神实现
  
  个人价值的实现包括了物质实现和精神实现。物质实现的对象是有形的物质实体,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精神实现的对象是无形的,尽管某些情况下会以有形的物质载体为寄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官兵对理想信念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有所淡化,更加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这样的趋势必然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需要官兵端正物质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好物质实现和精神实现的关系,在确保物质实现的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有效发挥精神因素的催化、激励作用。
  (一)正确理解认识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关系。物质需要是精神需要的前提,是根本性的需要。只有当人的物质需要得到适当满足,才会进一步产生对精神的追求,缺乏了物质支撑的精神追求是不存在的。精神需要是物质需要的能动的反映,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在人们满足物质需要的过程中发挥着促进和导向作用。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这是由精神需要的属性所决定的。精神追求会影响人的物质观,即对精神需要的追求会能动地影响人对物质追求的观念及方式的选取。联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只有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及互动作用,这样的价值观的践行才会实现良性发展。
  (二)走出单纯的“物质至上”与“精神万能”两种误区。物质的属性与作用决定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推动人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内驱力。但这绝不是所谓的“物质至上”观念。如果单纯靠物质满足来提高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这样的积极性势必缺乏持久动力。因为人们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此外,单纯的“物质至上”观念也会引发社会关系与道德准则的庸俗化。但是,“精神万能”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它违背了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于军人,同样需要通过物质的满足来确保精神需要的实现,一味贬低正当的物质追求也必将削弱人的积极性。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角度讲,单纯的“物质至上”必然使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一味地强调“精神万能”也会使其失去现实的基础。
  (三)立足实践需要,处理好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关系。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在其精神和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而人的精神实现则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途径,无法脱离物质基础的支撑。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应保持协调,适度发展。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并不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而持续不断的精神追求却会引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一方面要对官兵加强教育,确保物质追求合理适度。要引导官兵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使其牢记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有用价值。另一方面要对官兵加强激励引导,确保精神追求健康高尚。要引导官兵正确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增强是非判别能力。引导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现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企业面临市场困境时,进行转型就不再是口号,而是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企业的转型战略,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转型变革和企业再造,以帮助企业尽快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焕发新机,从而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同时,获得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市场困境;企业转型;核心竞争力    市场中并没有长胜的将军,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伴随着市场
期刊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高级阶段,国税干部职工是国税文化的主体。加强国税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实现和谐税收。    一、以人为本是事业胜利的保证    毛主席说过:“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在生产力的诸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成就大事业或者说事业有成的领导者都必须“以人为本”。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根本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面对新阶段新任务,无论是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来看,还是从我们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而言,都显示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意识形态;和谐社会     党的十
期刊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或超越职权处理公务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犯罪行为和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渎职侵权犯罪实际情况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侵权类犯罪案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类犯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财产、生命损失也越来越
期刊
一、自由心证的产生和基本涵义    自由心证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它是反对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法定证据制度的有利武器,在证据制度的发展史上有巨大的作用。首先提出自由心证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杜波尔。1790年12月,时任议员的杜波尔向宪法会议提交了一项革新草案,认为法定证据制度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明力的规则,既不要求符合案件的真实情况,也不要求法官的内
期刊
自由裁量权原意是指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在尊重立法原意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要求,在法律规定的幅度范围内对案件酌情做出决定的权力。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享有裁定被追诉对象涉嫌有罪或无罪实体评价权力的主体的规定是多元的。公检法三机关对于被追诉对象有罪或无罪的实体评价都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作用。在侦查、审查和审判各个环节,各相应机关都有对案件的处理权,也都具备一定的裁量权。对检察机关而言,其具有的立
期刊
摘 要:感化教育,简言之,乃是以感化为手段进行的教育。完整地说,是教育者以动情为先导,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受到感动,从而深化或转化原有思想认识、情绪态度、行为品德以及知识结构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感动人,促发人的向上之心,开发人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感化;感化教育    所谓感化,乃是由感而化,由于受到特殊的关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新疆三种发电形式计算出新疆电力能值转换率,然后再计算出各部门行业的电力能值货币比率,通过比较分析说明各行业的用电效率;得出风力发电是当前新疆最节省能源的发电方式,且工业部门用电效率最低的结论,并指出其中用电效率最低的几个行业,为提高新疆的用电效率探讨新的思路。  关键词:用电效率;能值分析;能值货币比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经
期刊
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公义的重要职责,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
期刊
“侦、捕、诉”互相配合制度是适应检察工作一体化改革需要提出的,是自侦、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开展互相协作、彼此介入,共同提高自侦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确保诉讼效果的一种工作机制。但是,目前由于检察机关的侦、捕、诉三职能部门由于缺少协作配合和沟通,不换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常常出现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立案少、结案慢、胜诉率低、社会效果差等问题。  (一)案件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