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强大脑”周玮震惊国人
  今年春,江苏卫视节目“最强大脑”火爆上映,其中有个名叫周玮的残疾人在这个节目上感动了所有评委。周玮曾被诊断为“中度脑残”,却能靠心算准确地给出多位数字乘方与开方运算的结果。在节目现场,周玮准确心算出了613、这些复杂的运算,是很多计算器都难以完成的。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由于“中度脑残”的诊断而被多个学校拒收,并常常受到周围同学、邻居的耻笑和捉弄。但他在心底却一直保有一份自尊,在妈妈的帮助下坚持计算训练,期待有一天能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听了周玮的故事后,主持人颇有感慨:“在中国,也许有很多像周玮这样具有特殊天赋的朋友,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才能被白白浪费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保证这种人才不被埋没?”一位嘉宾也当场落泪:“曾经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我也经常会嘲笑一些在某方面落后的同学。似乎嘲笑了他们,自己就会有一种优越感。我深深伤害了他们,在此向他们表示忏悔。如果我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他们有可能也会变成天才,至少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是的,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天才”与“废柴”,有时只有一线之差。
  难以跨越的三线之差
  很多公认的天才人物,在成名之前,都曾经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废物”,受到了很多歧视与排斥。著名音乐家舟舟,是一个先天性愚型患者,是邻居眼中的“白痴”,但他在指挥方面的天赋惊艳绝伦;爱迪生小时候语言发展迟缓,曾被老师斥为“低能儿”,但他长大后却成为“发明大王”;霍金年轻时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全身肌肉萎缩,曾被朋友认为“20岁就得开始养老”,但他却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美国“自闭天才”基姆·皮克,不会自己穿衣服,生活无法自理,但他却能一字不差地记住几千本书的内容。
  “天才”和“废柴”的这一线之差,却往往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周玮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对他耐心引导、关爱有加的妈妈,他有姐姐的帮助和鼓励,他自己也有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懈的训练。但是,也有很多类似的孩子,他们也许因为老师的轻视而畏惧退缩,也许因为同学的嘲笑而自暴自弃,甚至有些人还会因此失足,走上一条不归路。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同学?他们是否总是大家嘲弄与歧视的对象,他们是否常常形单影只?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上帝在给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许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此时,你的态度很重要,你可以点亮他们的人生,也可以让他们走向无边的黑暗。
  案例1:
  2012年4月18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宣读了对1 7岁的张某的判决。张某以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四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一名花季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张某从小反应迟钝,成绩很差,再加上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穿着“土气”,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老师提到他,总是摇头叹气,认为他“没出息”;而同学们也看不起他,不愿意接近他。在学校受到大家排斥的张某,感到心灰意冷,于是选择了退学,一心要外出打工“挣大钱”,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扬眉吐气”。然而,没有学历的张某,找不到正经的工作,只能在一些赌场、娱乐场所打工。在不良环境的熏染下,张某成了一名“古惑仔”,在旁人眼中,行为怪异,思想不良。张某不但没有赚到大钱,反而依然感到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焦虑、暴躁的情绪在他心中暗暗发酵。一天,张某去一家小饭馆吃饭,一向看不起他的饭馆老板当场奚落他偷肉吃。张某觉得自己非常没面子,于是在当晚闯入饭馆,打伤老板,抢走了一些金首饰。几日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点评:张某的失足,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然而,周围人的贬低、歧视甚至是侮辱,也是将年少无知的他推入犯罪深渊的重要原因。他被贴上了“没出息”“不良少年”的标签,每天都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目光,没有鼓励他的朋友,没有心灵寄托由于被大家看不起,他自暴自弃,不愿再上学;由于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他焦虑暴躁,对社会充满敌意,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案例2:
  四川省广安市的小蓝烨在一岁多时被确诊为痉挛性脑瘫,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生活也不能自理,但他一直希望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学校读书。去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在妈妈的陪伴和自己的努力下,依靠特制的拐杖“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
  当问到班里有没有同学欺负他时,小蓝烨笑着说,同学们都很好,不但经常来找他一起玩,还会给他带糖来吃。班主任卢老师说,小蓝烨聪明、开朗、听话,其他孩子也不欺负他,他已经完全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了。下课后,有不少学生过来主动找小蓝烨说话;爱打闹的学生在跑过小蓝烨身边时,都会特别小心:“他身体不好,老师嘱咐我们要多多照顾他。”
  点评:蓝烨是个不幸的孩子,同时也是个幸福的孩子。他虽然从小就惠上了脑瘫,但他获得了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没有人看不起他,没有人嘲笑他。大家用爱心给他搭了一座彩虹桥,助他一步步攀登人生的高峰。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①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  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息争  [清]刘大槐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①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
期刊
閱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项羽  [明]江盈科  古今之言英雄者多矣,然未有过于西楚霸王项羽者。史称其力拔山气盖世,喑哑叱咤,千人自废,故以一布衣仗剑起阊井间,五载而成霸业,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举三秦之师六国之裔诸侯王之众俯首奉约束如稚子闻雷竞竞廪廪莫敢有衡命者。试观载籍,自项羽以前,项羽以后,曾有两项羽哉?然则谓之千古英雄第一可矣!虽然,英雄之无敌者,此羽也;英雄之无用者,亦此羽也!
期刊
阅读指导  古代优秀的论说文见解深刻,结构精巧,论证严谨,事例富有时代气息,尤其是立论思维很有特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融合。阅读时,要注意其论证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行文的条理性、语言的严密性以及虚词的衔接,从而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阅读这类文章,可结合文后的内容分析题来理解全文,在此前提下,重点研读各小题在原文中对应的部分,然后解题。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期刊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马年,因而社会上曾一度非常流行“马上体”,比如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成功……作为一种祝福语,“马上体”体现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和梦想的向往,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说到成功,它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取得的。  当前,“马上体”的盛行暴露出了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尔,他问道:“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
期刊
阅读指导  古代记叙书画杂物、名胜山水、历史掌故、社会风俗、人情往来等的文章,统称为杂记。这类文章多构思巧妙,手法灵活.形式多样,文笔轻松,描写生动,知识丰富。  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其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等特点,透过文中的人、事、景、物等,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还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由点及面、逐层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刻意蕴。杂记阅读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剑
期刊
阅读指导  应用文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实用文体。古代应用文大致有诏令奏疏、碑墓哀祭、事略传状、题跋书序等,其表达方式有以议论为主的,也有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的。高考选用的文体,一般都是课本或读本里出现过的。  阅读这类文章,要了解该文体的写作格式、写作对象、主要表达方式以及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能很快地进入文章的情境,把握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人物和作者意图。  阅读
期刊
记者:首先,祝贺你获得这次全国性的作文大奖。在众多选手中,你个性稳重,文采斐然,尤其是在总决赛的演讲比赛环节,你理性而严谨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请你谈谈这次作文大赛给你带来的收获是什么,好吗?  郭寰宇:谢谢。一方面,这次作文大赛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在赴广安比赛之前,我就清楚,这次比赛可谓高手云集,所以我只是抱了姑且一试的心态。到了比赛现场,我看到了来自全国2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太白集辑注序  [清]赵信  同里王君载庵辑注《太白诗文集》,详引博据,考索综核,殆仿李善注《文选》不厌过于繁酿即被书簏之名亦所不顾噫可为勤矣!  太白诗,西河毛太史尝谓不耐入细,与三唐律法迥别。然其募兀之气,自不可泯。其持论毋乃太过与?太白之才,不可以格律绳。臞翁评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沧浪评李、杜不当论以优劣。太白有妙处,子美不能道,
期刊
孔子的影响无远弗届。  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时期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的悲惨遭遇。但孔子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更加发奋自强。他晚年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在他十五岁时就立定了求学的志向。从此,学习伴随了孔子一生,直到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甚至“不知老之将至”。  通过学习,孔子彻悟了人生至理,并就人生和社会的道路该如何走形成了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