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习成绩低劣的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大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控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并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低劣;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2
1、问题的提出
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进程,我们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增长方式和地域的差别使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明显下降,大学生成绩水平低下。面对此形势,如何采取符合我国国情并有效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稳步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争论焦点。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重庆市某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機抽取二、三年级成绩低劣的学生共100名,进行集体施测,此100名学生成绩低劣包括受过处分、考试不及格或者有结业危险的学生。问卷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
2.2研究工具
问卷包含16道题,每题有两个答案“是”或“否”。首先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设有四个问题:1、年级;2、来源地;3、是否为独生子女。
然后,对不同成因进行测试,以分析主次,研究对策。
2.3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比例相差显著,农村生源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生源比例;第二,在受调查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比例。
从调查结果总数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自我监督能力、是否努力学习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家长配合监督与培养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劣因素中占比例较大的是“意志力、自控能力差”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其次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紧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现在高校很多学生读书不得要领,更欠缺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在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了风气,投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研究表明,有68%的大学生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
3.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成绩与意志力、自控能力的关联性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而高年级大学生中缺乏自控能力的现象更为突出。
(2)学习动机方面
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当代大学生缺乏远景性学习动机。远景性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成因有:缺乏挫折的体验、就业压力过大、价值观物质化等。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动机越来越不明确。
(3)学习兴趣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高年级的学是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今由于某些高校实行强制措施学生上课期间必须到教室上课,所以逃课现象并不多见。但是,采取强制措施并不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所帮助,反而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对所学专业更不感兴趣。这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难治之症”。
(4)适应能力方面
由于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对于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日趋白热化,因而,当今的绝大部分大学生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只有少部分比例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对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
4、几点对策及建议
4.1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首先要自立目标。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首先是要自觉确定目标,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其次是自觉实现目标。要制订切实符合实际的计划,冲破自我;三是正面应对挫折。大学生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大学生自控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是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自我监督,自我反省。
4.2明确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耐特和瑞莫斯(Knight Q Returners)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被试认清学习目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使教育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方式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那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要用具体、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方式来论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使其明确学习动机。
4.3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源于其自身的内在驱动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内驱动力,促进其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通过谈心、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前沿知识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乔彦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01):40.
[3]卢家楣、魏庆安.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关键词】 大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低劣;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2
1、问题的提出
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进程,我们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增长方式和地域的差别使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明显下降,大学生成绩水平低下。面对此形势,如何采取符合我国国情并有效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稳步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争论焦点。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重庆市某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機抽取二、三年级成绩低劣的学生共100名,进行集体施测,此100名学生成绩低劣包括受过处分、考试不及格或者有结业危险的学生。问卷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
2.2研究工具
问卷包含16道题,每题有两个答案“是”或“否”。首先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设有四个问题:1、年级;2、来源地;3、是否为独生子女。
然后,对不同成因进行测试,以分析主次,研究对策。
2.3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比例相差显著,农村生源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生源比例;第二,在受调查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比例。
从调查结果总数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自我监督能力、是否努力学习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家长配合监督与培养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劣因素中占比例较大的是“意志力、自控能力差”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其次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紧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现在高校很多学生读书不得要领,更欠缺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在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了风气,投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研究表明,有68%的大学生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
3.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成绩与意志力、自控能力的关联性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而高年级大学生中缺乏自控能力的现象更为突出。
(2)学习动机方面
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当代大学生缺乏远景性学习动机。远景性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成因有:缺乏挫折的体验、就业压力过大、价值观物质化等。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动机越来越不明确。
(3)学习兴趣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高年级的学是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今由于某些高校实行强制措施学生上课期间必须到教室上课,所以逃课现象并不多见。但是,采取强制措施并不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所帮助,反而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对所学专业更不感兴趣。这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难治之症”。
(4)适应能力方面
由于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对于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日趋白热化,因而,当今的绝大部分大学生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只有少部分比例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对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
4、几点对策及建议
4.1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首先要自立目标。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首先是要自觉确定目标,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其次是自觉实现目标。要制订切实符合实际的计划,冲破自我;三是正面应对挫折。大学生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大学生自控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是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自我监督,自我反省。
4.2明确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耐特和瑞莫斯(Knight Q Returners)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被试认清学习目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使教育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方式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那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要用具体、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方式来论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使其明确学习动机。
4.3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源于其自身的内在驱动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内驱动力,促进其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通过谈心、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前沿知识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乔彦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01):40.
[3]卢家楣、魏庆安.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