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课堂上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以为教师要学会“开窗”。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其实,思维也是地球上最普通的花朵。教师要善于洞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温暖的阳光激活学生思维。催开一朵朵美丽的太阳花,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开一扇窗,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想象。上《荷花淀》一课,张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读《荷花淀》后的初步感受也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思想的闸门打开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了许多精妙的比喻句:《荷花淀》是一首硝烟中的诗:《荷花淀》是一幅江南水乡画;《荷花淀》是荷叶上一滴晶莹透亮的露珠;读《荷花淀》,如饮美酒,如嚼橄榄,余味无穷。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开一扇窗,让学生学会思辨,勇于创新。《逍遥游》是绝对的幻想还是随遇而安的无奈?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荷塘月色》中“峭愣愣如鬼一般”这一比喻是否妥贴?在这样大大小小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辨的乐趣。也可以适时开展讲故事,对对联等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惊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生放飞自己的思想,释放自己的激情,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开一扇窗,让学生荡起情感的涟漪,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有位教师在走出文本(圆明园),就来了一个小体验: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5年前,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主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皇帝,假若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若你是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通士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冷静地琢磨琢磨。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
生:作为皇帝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反抗。
生:作为大臣,和圆明园同归于尽。
生:作为士兵,用生命来捍卫它。
学生的答案都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个性思考和独特的体验,总给人阵阵欣喜与震憾。
师:当你看到“圆明园”3个字的时候,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一片废墟。
生: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恨,更是耻辱。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当时国人的失望。
生:是一个警钟:落后就会挨打。
课堂上,不仅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而且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升化,爱国之心得以落实,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魅力的教学课堂。
当然,开窗要开得巧,开得顺,教学要生动而有实效,还得有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视。首先是教师要眼睛向下,多研究文本和学生。文本是为师生服务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思辨与创新等能力的依据,脱离文本的教学都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的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育的全过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它不仅要走进文本,活化教材,还要走向学生,了解学情,更重要的是要精心预设,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创新的教学之中,促使课堂动态生成,能使学生对文本“进得去”、“出得来”。“进去”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交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出来”达到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自我的境界。
无论是阳光明媚抑或是风雨如晦,若能挥洒自如地洞开封闭的心门,呈现出一幅绿色的窗帘、绽放出异彩,那就是你为师从教辉煌的时刻。
曹相林,教师,现居湖北郧县。
开一扇窗,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想象。上《荷花淀》一课,张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读《荷花淀》后的初步感受也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思想的闸门打开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了许多精妙的比喻句:《荷花淀》是一首硝烟中的诗:《荷花淀》是一幅江南水乡画;《荷花淀》是荷叶上一滴晶莹透亮的露珠;读《荷花淀》,如饮美酒,如嚼橄榄,余味无穷。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开一扇窗,让学生学会思辨,勇于创新。《逍遥游》是绝对的幻想还是随遇而安的无奈?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荷塘月色》中“峭愣愣如鬼一般”这一比喻是否妥贴?在这样大大小小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辨的乐趣。也可以适时开展讲故事,对对联等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惊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生放飞自己的思想,释放自己的激情,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开一扇窗,让学生荡起情感的涟漪,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有位教师在走出文本(圆明园),就来了一个小体验: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5年前,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主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皇帝,假若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若你是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通士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冷静地琢磨琢磨。这样的体验是属于你自己的。
生:作为皇帝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反抗。
生:作为大臣,和圆明园同归于尽。
生:作为士兵,用生命来捍卫它。
学生的答案都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个性思考和独特的体验,总给人阵阵欣喜与震憾。
师:当你看到“圆明园”3个字的时候,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一片废墟。
生: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恨,更是耻辱。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当时国人的失望。
生:是一个警钟:落后就会挨打。
课堂上,不仅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而且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升化,爱国之心得以落实,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魅力的教学课堂。
当然,开窗要开得巧,开得顺,教学要生动而有实效,还得有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视。首先是教师要眼睛向下,多研究文本和学生。文本是为师生服务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思辨与创新等能力的依据,脱离文本的教学都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的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育的全过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它不仅要走进文本,活化教材,还要走向学生,了解学情,更重要的是要精心预设,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创新的教学之中,促使课堂动态生成,能使学生对文本“进得去”、“出得来”。“进去”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交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出来”达到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自我的境界。
无论是阳光明媚抑或是风雨如晦,若能挥洒自如地洞开封闭的心门,呈现出一幅绿色的窗帘、绽放出异彩,那就是你为师从教辉煌的时刻。
曹相林,教师,现居湖北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