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审美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个体审美素质的培养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和谐。中职语文对中职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潜移默化地美化着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自由、和谐和高雅,注入敏感、灵气和活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 审美的敏感性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审美教育着重培养的审美欣赏能力也是一种审美心理能力,表现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功能在语文审美欣赏中的有效发挥。因此,人们经常用美学理论上的有关审美心理能力的一般概念加以表述,诸如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等。然而,由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和主体语文方面的审美欣赏心理具有特殊性,当运用这类概念术语表述时,便不免失之笼统,难以揭示语文审美欣赏能力的特点。实际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最关键的是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审美的敏感性和美感的深刻性。前者关系到语文审美欣赏中投入的是否充分,后者关系到对语文美把握得是否充分。对语文的审美敏感性和美感深刻性的把握是培养中职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一、 审美的敏感性
语文欣赏中审美的敏感性是指这样的审美心理能力: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中的表情性和描摹性有灵敏的感觉,从而能使身心在阅读时迅速的进入审美状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感情活动,由与之的身心共振达到感情共鸣;能很快的唤起形象感,并自觉的调动有关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对想象中的形象画面、事件过程等进行真切的品尝。这审美的敏感性贯穿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的始终,当然包括情感体验、审美领悟等方面敏感,但其核心是对语文美敏锐的感觉。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本身所带有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以及某种美学意味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
文章作品的形象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其次才在描写的生活事物上。加上作者重视“随类赋采”,因而词有词采,文有文采。另外,言语表达的语音节奏及其流动变化具有表情性,能传达出作者感情的强弱程度、运动状态和感情基调。语文的审美敏感性首先就是指对此的敏感。
其次,对语言的形象描写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具有迅速在头脑中浮现形象画面的能力。
语言的形象描写是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集中描绘刻划某种景物、场面、人物、事件等,从而在文章作品的语言层面之上建立一个形象层面。语文的美,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美,就突出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
最后,对不断浮现在脑际的形象做及时的时空建构,并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生动性。
在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中,自然景观、社会场面的描写通常要显示或暗示其中的空间关系。语文的审美敏感性有它自己的突出特点。它的培养不能有其它方面的美育所取代,而必须充分依靠语文审美教育。
二、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欣赏中美感的深刻性是指这样的心理能力:能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充分、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意义,进入由语言创造的美的世界;能够深切感受文章作品中的感情内容,深刻领会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场景和意境等方面的内蕴。这种美感的深刻性主要指语文审美欣赏的深度,标志着欣赏者能够对语言文字及其描写的形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做到深入透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领悟。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蕴含在语义中的情感内容和美学意义能够充分、深刻地把握。
美的文章作品不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表述和科学论述,所以它不仅有表层语义——语言的概念意义或词典上的意义,还具有丰富的深层语义。这深层语义恰恰是语文美的主要体现者。
其次,能够沉入语文的审美境界,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在表现主客观世界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运用形象化、感情性的语言文字,较为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致力于形象的塑造和描画,以形象(包括人、事、景、物等)说话,间接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最后,在沉入审美境界进行审美体验时,能充分而深入地领悟到形象画面、人物情节的意蕴。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寓于形象,倾向性在情节中自然流露。对之的审美欣赏,只有领悟到蕴含于形象中、情节中的内在意义,才能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领悟形象内涵的深刻性。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美感深刻性是一种能够充分实现美感的审美心理能力。由于文章作品是由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所形成的,美感深刻性的培养就需要充分依靠语文方面的审美教育。但是,美感深刻性的形成,除了首先要具备审美敏感性之外,还要以足够的语文水平、丰富的社会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等为基础,所以语文审美教育要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要做到第一课堂的美育和第二课堂的美育的相机渗透。
(作者单位:南京新港中等职业学校)
编辑/杨帆
【关键词】审美能力 审美的敏感性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审美教育着重培养的审美欣赏能力也是一种审美心理能力,表现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功能在语文审美欣赏中的有效发挥。因此,人们经常用美学理论上的有关审美心理能力的一般概念加以表述,诸如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等。然而,由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和主体语文方面的审美欣赏心理具有特殊性,当运用这类概念术语表述时,便不免失之笼统,难以揭示语文审美欣赏能力的特点。实际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最关键的是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审美的敏感性和美感的深刻性。前者关系到语文审美欣赏中投入的是否充分,后者关系到对语文美把握得是否充分。对语文的审美敏感性和美感深刻性的把握是培养中职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一、 审美的敏感性
语文欣赏中审美的敏感性是指这样的审美心理能力: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中的表情性和描摹性有灵敏的感觉,从而能使身心在阅读时迅速的进入审美状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感情活动,由与之的身心共振达到感情共鸣;能很快的唤起形象感,并自觉的调动有关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对想象中的形象画面、事件过程等进行真切的品尝。这审美的敏感性贯穿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的始终,当然包括情感体验、审美领悟等方面敏感,但其核心是对语文美敏锐的感觉。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本身所带有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以及某种美学意味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
文章作品的形象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其次才在描写的生活事物上。加上作者重视“随类赋采”,因而词有词采,文有文采。另外,言语表达的语音节奏及其流动变化具有表情性,能传达出作者感情的强弱程度、运动状态和感情基调。语文的审美敏感性首先就是指对此的敏感。
其次,对语言的形象描写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具有迅速在头脑中浮现形象画面的能力。
语言的形象描写是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集中描绘刻划某种景物、场面、人物、事件等,从而在文章作品的语言层面之上建立一个形象层面。语文的美,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美,就突出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
最后,对不断浮现在脑际的形象做及时的时空建构,并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生动性。
在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中,自然景观、社会场面的描写通常要显示或暗示其中的空间关系。语文的审美敏感性有它自己的突出特点。它的培养不能有其它方面的美育所取代,而必须充分依靠语文审美教育。
二、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欣赏中美感的深刻性是指这样的心理能力:能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充分、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意义,进入由语言创造的美的世界;能够深切感受文章作品中的感情内容,深刻领会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场景和意境等方面的内蕴。这种美感的深刻性主要指语文审美欣赏的深度,标志着欣赏者能够对语言文字及其描写的形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做到深入透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领悟。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蕴含在语义中的情感内容和美学意义能够充分、深刻地把握。
美的文章作品不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表述和科学论述,所以它不仅有表层语义——语言的概念意义或词典上的意义,还具有丰富的深层语义。这深层语义恰恰是语文美的主要体现者。
其次,能够沉入语文的审美境界,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在表现主客观世界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运用形象化、感情性的语言文字,较为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致力于形象的塑造和描画,以形象(包括人、事、景、物等)说话,间接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最后,在沉入审美境界进行审美体验时,能充分而深入地领悟到形象画面、人物情节的意蕴。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寓于形象,倾向性在情节中自然流露。对之的审美欣赏,只有领悟到蕴含于形象中、情节中的内在意义,才能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领悟形象内涵的深刻性。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美感深刻性是一种能够充分实现美感的审美心理能力。由于文章作品是由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所形成的,美感深刻性的培养就需要充分依靠语文方面的审美教育。但是,美感深刻性的形成,除了首先要具备审美敏感性之外,还要以足够的语文水平、丰富的社会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等为基础,所以语文审美教育要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要做到第一课堂的美育和第二课堂的美育的相机渗透。
(作者单位:南京新港中等职业学校)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