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构建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开展和谐的教育,学校就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新观念、树立新型师生观、热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平等相待等方式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中较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引用。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探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现阶段我国建设和谐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掌握,还要科学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策略作了探讨。
  一、 联系实际,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 注重学习细节,规范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并不断地对教学实际进行联系,科学地寻找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细节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内容,教师可以从细节出发,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对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必须从细节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从点点滴滴中对教学工作进行开展。例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细节问题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像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地积累,不断地进行强化,长此以往,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正确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接触的最多的人物,也是学生最为亲密的学习伙伴,所以,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最为主要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保持一个高昂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整个学习过程效率是非常高的。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然后再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变得非常顺利,学生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二、 总结经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措施
  1. 更新教学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同的师生观念对于师生关系的营造也是有不同影响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活动的模式进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保证,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学生臣服于教师,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科学的转变教学观念,和学生一起营造出一个新型的师生观。以卢梭顺应自然的理念为例,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一思想观念进行融合,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爱好,充分的获取知识点,个性化的发展自身。教师要注意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 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的能力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上进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不断的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信任自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进行不合理地批评,那么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很难营造起来的。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地对每一位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解,行为方式、思维习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内容。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 加强情感交融,给予学生充分真诚关爱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体验,而情感交融则是要做到情感之间的相吸和共鸣,情感交融在人际关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师生关系的本质就是情感关系。要想达到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目标,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就是促进师生情感的交融,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心灵沟通,逐步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隔阂和距离,确保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为学生提供陶冶性情以及升华灵魂的沃土。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教育的课堂教学违背教育真谛,也让师生情感出现隔膜,所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是要克服师生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彻底变革,给予学生充分的真诚和关爱,让情感交融的目标得以达成。首先,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名学生,做到换位思考,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教师的真诚,促使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其次,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价值,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平等和谐。再次,教师在对待学生時必须做到一视同仁,避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是奠定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内在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热爱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每个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够顺利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开展。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教师只有真正地对学生们进行了解,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关怀学生,从而顺利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除此之外,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更轻松的对知识进行获取,科学地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发展。
  作者简介:
  成秀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高考政策的执行,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成为新时代高中教育的聚焦点,从国外走班制的蓬勃发展,国内部分重点高中教育的摸索前行,有很多期待与思考。通过研究走班制生长的“文化土壤”,到嫁接环境“文化阻滞”,从分班、排课、教学、评价等方面寻求对接策略。笔者致力通过制度引领,突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配置的制约因素,尝试农村高中教育变革式发展。  关键词:走班制;3 x;农村高中  一、 走班制在基层高
摘 要:学生的情感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状况,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走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的生成成为课堂的闪光点。  关键词:兴趣;体验;评价  一位外出听课老师回来谈听课见闻: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赢得了众人赞赏。但平时有多少学生敢于这样呢?许多时候课堂仍旧是按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企业教师的内涵、企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总结分析得出,如何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帮助培养提升企业教师心理技能。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教师;心理技能;培养  一、 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职业教育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师是指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大部分高职院校会从企业中聘请一些专业的一流技术
摘 要: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学堂和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起点。从它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弘扬与传承船政精神,对振兴职业教育,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福建船政;船政文化;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  船政学堂创自闽浙总督左宗棠(1866年),成于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