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做法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有“胸中成章”?可是,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
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感知整体,对类情感性较强的课文需进行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进入庄严、沉重的气氛之中。为了突破朗读难点,对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可采用师生领读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此外,为了启迪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对景物描写逼真、语言优美的课文,先指导轻声读,后师生轮读。为了理解层次结构,便于大面积检查,对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艾,可由小组、全班同学接续读,为了激发兴趣,感知内容,熟悉人物,对情节变化快、人物线索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善于设计读的不同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二、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指导朗读不能急功近利,应服从于全册教材、单元及课文的整体要求。一篇课文的内容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指导学生朗读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送”字体现了课文整体性。从“送”的含义是什么?首都人民怎么送的?为什么要送?这个整体目标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便能逐步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有效地理解重点词、句、段,从而加深印象,增强怀念周总理的感情。与此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三、充分保证朗读时间。
阅读教学应留有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使课堂教学体现读书为主与训练为主的有机结合。首先,每当讲读课文,多安排学生听录音,使之在经常的声韵、节奏的熏陶中激起学生对朗读的内心追求。讲读结束,分组搞些朗读表演或比赛。评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胜者信心十足。此外,教师应加强巡回检查,督促每一位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朗读,并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做到:用心力(心至),求准确(口至),认清楚(眼至),写批划(手至),有感觉(耳至)。从而使指导、反馈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精心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循情入镜,悟出真情实感,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不同特点恰到好处地予以处理。如读《列宁与卫兵》时指导“放行吧,放行吧”去开会问志的话,可指导学生读出急躁、不耐烦的语气,速度可快些,指导读列宁最后的话:“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谢谢!”要读得舒缓、坦然、平稳。声调大方响亮,从而使学生边读边悟出伟大领袖率先垂范、自觉守纪的好品质。
五、进行朗读指导的若干注意点。
1.备课先备朗读。在备课时要注重下列步骤:(1)课前把有关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明确相关的朗读教学目标,使之“烂熟于心:”(2)全面了解并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与尺度,对文中不同的语气、感情、重轻音、力度等指标能做到“心中有数;”(3)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并安排好实施朗读指导的手段、方法等。确定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次、时间设入安排等要素,做到“胸有全局”(4)课后做好学生朗读的个案记录,尤其要掌握基础较差学生的进展情况,为下一课时打下基矗2.勤读代替多问。为了避免教学中“满堂问”式的“满堂灌”,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在课堂上勤读代问、少问多读、以读代讲。坚持这样做,将有助于学生从单纯理解课文的情节内容转入体会、了解语言文字。3.借助直觉思维带读,朗读是一种外显的能力,需要设置外显的环境、和谐的情境,这样往往使视觉形象引发直觉思维,带动朗读直感。通过看图片、实物、资料、板画或者参观、访问、表演让直觉思维诱发朗读情趣。
六、教会学生读后评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让学生“当局”不迷,可指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加深理解了课文,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对学生朗读可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方面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可安排同桌学生朗读课文后相互评议,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参与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当众进行读后评。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应给予诚恳的鼓励,学生发表了有独立见解的评语,教师还应大力表扬,充分肯定。读后评无论对读者、评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最后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语文之美,让我们乘着朗朗书声的翅膀从过去到现在在语文的世界中遨游,读出过去,读向未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做法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有“胸中成章”?可是,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
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感知整体,对类情感性较强的课文需进行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进入庄严、沉重的气氛之中。为了突破朗读难点,对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可采用师生领读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此外,为了启迪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对景物描写逼真、语言优美的课文,先指导轻声读,后师生轮读。为了理解层次结构,便于大面积检查,对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艾,可由小组、全班同学接续读,为了激发兴趣,感知内容,熟悉人物,对情节变化快、人物线索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善于设计读的不同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二、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指导朗读不能急功近利,应服从于全册教材、单元及课文的整体要求。一篇课文的内容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指导学生朗读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送”字体现了课文整体性。从“送”的含义是什么?首都人民怎么送的?为什么要送?这个整体目标出发,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便能逐步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有效地理解重点词、句、段,从而加深印象,增强怀念周总理的感情。与此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三、充分保证朗读时间。
阅读教学应留有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使课堂教学体现读书为主与训练为主的有机结合。首先,每当讲读课文,多安排学生听录音,使之在经常的声韵、节奏的熏陶中激起学生对朗读的内心追求。讲读结束,分组搞些朗读表演或比赛。评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胜者信心十足。此外,教师应加强巡回检查,督促每一位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朗读,并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做到:用心力(心至),求准确(口至),认清楚(眼至),写批划(手至),有感觉(耳至)。从而使指导、反馈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精心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循情入镜,悟出真情实感,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不同特点恰到好处地予以处理。如读《列宁与卫兵》时指导“放行吧,放行吧”去开会问志的话,可指导学生读出急躁、不耐烦的语气,速度可快些,指导读列宁最后的话:“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谢谢!”要读得舒缓、坦然、平稳。声调大方响亮,从而使学生边读边悟出伟大领袖率先垂范、自觉守纪的好品质。
五、进行朗读指导的若干注意点。
1.备课先备朗读。在备课时要注重下列步骤:(1)课前把有关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明确相关的朗读教学目标,使之“烂熟于心:”(2)全面了解并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与尺度,对文中不同的语气、感情、重轻音、力度等指标能做到“心中有数;”(3)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并安排好实施朗读指导的手段、方法等。确定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次、时间设入安排等要素,做到“胸有全局”(4)课后做好学生朗读的个案记录,尤其要掌握基础较差学生的进展情况,为下一课时打下基矗2.勤读代替多问。为了避免教学中“满堂问”式的“满堂灌”,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在课堂上勤读代问、少问多读、以读代讲。坚持这样做,将有助于学生从单纯理解课文的情节内容转入体会、了解语言文字。3.借助直觉思维带读,朗读是一种外显的能力,需要设置外显的环境、和谐的情境,这样往往使视觉形象引发直觉思维,带动朗读直感。通过看图片、实物、资料、板画或者参观、访问、表演让直觉思维诱发朗读情趣。
六、教会学生读后评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让学生“当局”不迷,可指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加深理解了课文,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学生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对学生朗读可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方面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可安排同桌学生朗读课文后相互评议,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参与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当众进行读后评。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应给予诚恳的鼓励,学生发表了有独立见解的评语,教师还应大力表扬,充分肯定。读后评无论对读者、评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最后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语文之美,让我们乘着朗朗书声的翅膀从过去到现在在语文的世界中遨游,读出过去,读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