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近平出席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中俄致敬历史展望未来
5月8—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西方关系紧张,欧洲领导人几乎全部缺席5月9日的红场阅兵。习近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观礼。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强调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两国还签署了有关“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合声明,并签署32项协议,价值250亿美元。
在近期日美防卫同盟强化,中日龃龉不断,美俄关系更在“冷战边缘”的背景下,中俄走近难免引起西方的猜疑和忌惮,甚至有评论称“俄中军事政治联盟已经形成”。但中国从不讳言自己是“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更愿意做“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习近平此行目的旨在与俄罗斯等国家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中俄在此共识下,探讨了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同推动G20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作用,并就解决伊朗、利比亚、阿富汗等问题,继续共同努力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达成共识。正如习近平所言,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朝鲜试射潜射导弹武力获突破,东北亚紧张局势难缓
5月9日,朝鲜战略潜艇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水下试射。朝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观看了试射过程。朝紧接着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夜间海上炮击训练,继而又在20日宣布核武小型化和多样化。韩美日在此消息发出后纷纷做出反应,并于5月底在新加坡举行亚洲安全峰会的韩美、韩美日国防部长会谈,讨论朝潜射弹道导弹问题。
朝潜射弹道导弹消息发出后,相关各国对其真实性纷纷进行分析,但无论试验的是潜射弹道导弹与否,朝加大对韩示威力度、心理战的目的已经达到。朝24日发声明要求韩国撤销因2010年“天安舰”号事件而制定的“5·24措施”,并且朝一系列行动选择在24日之前,其间情绪关联不小。但韩以朝未采取“负责措施”为由拒绝。同时“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推进可能也受到影响。美一直试图在韩部署,但韩左派极力阻止,以避免刺激朝鲜。朝此次试验恰恰加强了反方观点。
28日上午,六方会谈韩方团长、韩外交部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黄浚局启程赴中国访问,希寻求对策让朝重返对话。美韩等国已不想再陷入“‘挑衅—协商—补偿—挑衅’的恶性循环”,长久看,此种方式对朝也非良策。朝升级核武系统,或致东北亚地区陷入紧张局势,终非世界之福。如何使朝核问题解决获得突破,带领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尚需各国齐心协力贡献大智慧。
三、克里访俄欲修复美俄关系,世界热点问题管控俄罗斯不可或缺
5月1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抵达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外长拉夫罗夫,成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美关系跌入冰点以来到访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此前因乌克兰危机美拒绝参加9日举行的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活动,12日当天,克里同拉夫罗夫一道向索契的一处二战苏联烈士墓献花圈,算作弥补。对于此次克里的俄罗斯之行,西方媒体和俄媒体不约而同地解读为“普京获得了外交胜利与政治肯定”。
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孤立、制裁,其实质是美欧通过北约和欧盟双东扩挤压俄战略空间,以及俄的反制在乌激化。由于在能源、军工等领域遭受多轮制裁,俄元气大伤,面对奥巴马递来的橄榄枝,欣然接受;而眼看克里米亚回归俄已成定局,制裁未达既定效果,反俄联盟已现裂痕;加之地区乱局不断,美国意识到无论叙利亚、伊核、朝核还是“伊斯兰国”等问题自身都独木难撑。奥巴马在总统最后任期急于铸就外交遗产,尤其看重拟于2015年6月底完成的伊朗核协议的签订。遂有克里此行。此外,美国更加不愿意看到因与俄罗斯的僵局旷日持久而使中俄走得太近。因乌危机北约已实现在乌军事突破,然而乌危机能否转圜,取决于美国对此安排的优先级。
四、莫迪访华中印“复兴之梦”对接,龙象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5月14—16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莫迪作为印度总理首访中国。14—15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会见并接待了莫迪,作为2014年9月到访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回请。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家乡接待外国领导人,创新和突破了中国通常的外交礼仪。莫迪到访西安、北京、上海三地,活动涉及文化外交、经贸洽谈和战略协商,中印签订了二十多个合作协议,缓解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合作深度广度空前。
莫迪此访文化与人文因素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在访问中,佛教、瑜伽、太极这些文化因素将中印两个文明大国紧密相连,并藉此推动中印青年交流与文化互鉴。
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对印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大。中印是“龙象共舞”还是“龙象之争”的讨论引人关注。对此,莫迪在5月7日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只要遵守国际规则、符合国际社会利益,任何国家都有权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力,中国亦不例外。近十年来,印中两国均致力于经济合作,合理管控分歧争端,表明印中关系已日臻成熟。中印均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正努力实现各自“民族复兴”之梦;如均能保持多元包容互利共赢的心态,合理管控分歧,理当能共创新型大国关系。
五、恩库伦齐扎谋连任引军事政变,布隆迪动荡致人民流离失所
4月26日开始,因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谋求第三次连任,在布首都布琼布拉市爆发大规模抗议并引发冲突。5月13日,布隆迪前情报局长尼永巴雷趁现任总统恩库伦齐扎外出赴会之机发动政变。随后两天,支持政府的军队与政变者发生激战。15日,恩重新掌握政权,尼永巴雷在逃。5月23日晚,布反对党布隆迪争取和平与发展联盟主席泽迪·菲鲁兹遇刺身亡。菲也是号召反对恩谋求连任的示威抗议组织者之一。反对派领袖们表示,菲的遇害令他们决定退出由联合国斡旋的布政府和其他反对派之间的和平对话。布紧张局势加剧。 布隆迪拟于6月26日举行总统选举。根据宪法,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恩2005年由议会选举出任总统,2010年通过公民普选获得连任。2015年4月,恩所在执政党保卫民主力量第三次推举恩为总统候选人,引发其党内、国内支持者与反对派的对立。非洲联盟、欧洲联盟和美国等均谴责恩谋求连任,认为此举违宪。
布隆迪1962年独立后一直政局动荡不稳,2010年国内各派方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实现政治和解。在恩执政的十年中,布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渴求新的领导人能为其生活带来实质改善。因抗议恩库伦齐扎谋求第三任期连任,布隆迪自4月26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政局再陷动荡,目前已有超过25人在示威活动中身亡,超过十万名布难民逃往坦桑尼亚、卢旺达等邻国,身陷苦境。未来布大选能否按期举行,恩能否连选连任,布局势走向何方均引人关注。
六、安倍以“和平”之名行“黩武”之实,日独行甚远难“正常”
4月27日,美日正式修改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新“指针”允许日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日在向海外派兵问题上获得突破。5月14日,日本政府又通过了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的一系列安保相关法案。频频以中国“威胁”为由,日本获得美国倚重,武力解禁,但代价也颇巨,日本将为美军提供全球性协助。“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化将继续加深”。未来可以预见,安倍将会继续为修改“和平宪法”和“入常”而倾尽全力,最终希望回归“正常国家”。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支持度不可尽知,但可以确定其绝不会为日本承担美自己所不容的风险。
日本一直在以“和平”口号谋“战争能力”,希望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国际社会也一直努力建立“大国”形象。5月21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在新加坡举行筹建会议,正在此时,安倍提出,与“亚开行”合作向亚洲基础设施提供的总投资追加至1100亿美元,恰好比中国向“亚投行”注资多出100亿美元。宣布的时间和金额上的较劲儿很难不让人将此举与“抗衡中国”、“与中国展开主导权之争”相联系。但金元未必百试百灵。
4月29日,安倍在访美期间发表的演讲,以充斥着“狡猾语言游戏”的文字回避对侵略历史的正式道歉。5月20日,日本各党党首围绕法案激辩,安倍遭到猛烈批评。以西方人为主、超过450名的学者也签署公开信,敦促其直面日本战争历史。
安倍们洗白、否认、篡改历史的行为造人唾弃,他们正带领日本与“大国”和“正常国家”背道而驰。缺少“认同”的终究是无法“正常”。
(执笔:徐海娜)
(责任编辑:魏银萍)
5月8—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西方关系紧张,欧洲领导人几乎全部缺席5月9日的红场阅兵。习近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观礼。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强调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两国还签署了有关“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合声明,并签署32项协议,价值250亿美元。
在近期日美防卫同盟强化,中日龃龉不断,美俄关系更在“冷战边缘”的背景下,中俄走近难免引起西方的猜疑和忌惮,甚至有评论称“俄中军事政治联盟已经形成”。但中国从不讳言自己是“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更愿意做“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习近平此行目的旨在与俄罗斯等国家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中俄在此共识下,探讨了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同推动G20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作用,并就解决伊朗、利比亚、阿富汗等问题,继续共同努力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达成共识。正如习近平所言,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朝鲜试射潜射导弹武力获突破,东北亚紧张局势难缓
5月9日,朝鲜战略潜艇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水下试射。朝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观看了试射过程。朝紧接着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夜间海上炮击训练,继而又在20日宣布核武小型化和多样化。韩美日在此消息发出后纷纷做出反应,并于5月底在新加坡举行亚洲安全峰会的韩美、韩美日国防部长会谈,讨论朝潜射弹道导弹问题。
朝潜射弹道导弹消息发出后,相关各国对其真实性纷纷进行分析,但无论试验的是潜射弹道导弹与否,朝加大对韩示威力度、心理战的目的已经达到。朝24日发声明要求韩国撤销因2010年“天安舰”号事件而制定的“5·24措施”,并且朝一系列行动选择在24日之前,其间情绪关联不小。但韩以朝未采取“负责措施”为由拒绝。同时“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推进可能也受到影响。美一直试图在韩部署,但韩左派极力阻止,以避免刺激朝鲜。朝此次试验恰恰加强了反方观点。
28日上午,六方会谈韩方团长、韩外交部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黄浚局启程赴中国访问,希寻求对策让朝重返对话。美韩等国已不想再陷入“‘挑衅—协商—补偿—挑衅’的恶性循环”,长久看,此种方式对朝也非良策。朝升级核武系统,或致东北亚地区陷入紧张局势,终非世界之福。如何使朝核问题解决获得突破,带领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尚需各国齐心协力贡献大智慧。
三、克里访俄欲修复美俄关系,世界热点问题管控俄罗斯不可或缺
5月1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抵达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外长拉夫罗夫,成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美关系跌入冰点以来到访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此前因乌克兰危机美拒绝参加9日举行的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活动,12日当天,克里同拉夫罗夫一道向索契的一处二战苏联烈士墓献花圈,算作弥补。对于此次克里的俄罗斯之行,西方媒体和俄媒体不约而同地解读为“普京获得了外交胜利与政治肯定”。
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孤立、制裁,其实质是美欧通过北约和欧盟双东扩挤压俄战略空间,以及俄的反制在乌激化。由于在能源、军工等领域遭受多轮制裁,俄元气大伤,面对奥巴马递来的橄榄枝,欣然接受;而眼看克里米亚回归俄已成定局,制裁未达既定效果,反俄联盟已现裂痕;加之地区乱局不断,美国意识到无论叙利亚、伊核、朝核还是“伊斯兰国”等问题自身都独木难撑。奥巴马在总统最后任期急于铸就外交遗产,尤其看重拟于2015年6月底完成的伊朗核协议的签订。遂有克里此行。此外,美国更加不愿意看到因与俄罗斯的僵局旷日持久而使中俄走得太近。因乌危机北约已实现在乌军事突破,然而乌危机能否转圜,取决于美国对此安排的优先级。
四、莫迪访华中印“复兴之梦”对接,龙象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5月14—16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莫迪作为印度总理首访中国。14—15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会见并接待了莫迪,作为2014年9月到访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回请。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家乡接待外国领导人,创新和突破了中国通常的外交礼仪。莫迪到访西安、北京、上海三地,活动涉及文化外交、经贸洽谈和战略协商,中印签订了二十多个合作协议,缓解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合作深度广度空前。
莫迪此访文化与人文因素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在访问中,佛教、瑜伽、太极这些文化因素将中印两个文明大国紧密相连,并藉此推动中印青年交流与文化互鉴。
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对印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大。中印是“龙象共舞”还是“龙象之争”的讨论引人关注。对此,莫迪在5月7日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只要遵守国际规则、符合国际社会利益,任何国家都有权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力,中国亦不例外。近十年来,印中两国均致力于经济合作,合理管控分歧争端,表明印中关系已日臻成熟。中印均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正努力实现各自“民族复兴”之梦;如均能保持多元包容互利共赢的心态,合理管控分歧,理当能共创新型大国关系。
五、恩库伦齐扎谋连任引军事政变,布隆迪动荡致人民流离失所
4月26日开始,因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谋求第三次连任,在布首都布琼布拉市爆发大规模抗议并引发冲突。5月13日,布隆迪前情报局长尼永巴雷趁现任总统恩库伦齐扎外出赴会之机发动政变。随后两天,支持政府的军队与政变者发生激战。15日,恩重新掌握政权,尼永巴雷在逃。5月23日晚,布反对党布隆迪争取和平与发展联盟主席泽迪·菲鲁兹遇刺身亡。菲也是号召反对恩谋求连任的示威抗议组织者之一。反对派领袖们表示,菲的遇害令他们决定退出由联合国斡旋的布政府和其他反对派之间的和平对话。布紧张局势加剧。 布隆迪拟于6月26日举行总统选举。根据宪法,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恩2005年由议会选举出任总统,2010年通过公民普选获得连任。2015年4月,恩所在执政党保卫民主力量第三次推举恩为总统候选人,引发其党内、国内支持者与反对派的对立。非洲联盟、欧洲联盟和美国等均谴责恩谋求连任,认为此举违宪。
布隆迪1962年独立后一直政局动荡不稳,2010年国内各派方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实现政治和解。在恩执政的十年中,布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渴求新的领导人能为其生活带来实质改善。因抗议恩库伦齐扎谋求第三任期连任,布隆迪自4月26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政局再陷动荡,目前已有超过25人在示威活动中身亡,超过十万名布难民逃往坦桑尼亚、卢旺达等邻国,身陷苦境。未来布大选能否按期举行,恩能否连选连任,布局势走向何方均引人关注。
六、安倍以“和平”之名行“黩武”之实,日独行甚远难“正常”
4月27日,美日正式修改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新“指针”允许日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日在向海外派兵问题上获得突破。5月14日,日本政府又通过了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的一系列安保相关法案。频频以中国“威胁”为由,日本获得美国倚重,武力解禁,但代价也颇巨,日本将为美军提供全球性协助。“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化将继续加深”。未来可以预见,安倍将会继续为修改“和平宪法”和“入常”而倾尽全力,最终希望回归“正常国家”。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支持度不可尽知,但可以确定其绝不会为日本承担美自己所不容的风险。
日本一直在以“和平”口号谋“战争能力”,希望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国际社会也一直努力建立“大国”形象。5月21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在新加坡举行筹建会议,正在此时,安倍提出,与“亚开行”合作向亚洲基础设施提供的总投资追加至1100亿美元,恰好比中国向“亚投行”注资多出100亿美元。宣布的时间和金额上的较劲儿很难不让人将此举与“抗衡中国”、“与中国展开主导权之争”相联系。但金元未必百试百灵。
4月29日,安倍在访美期间发表的演讲,以充斥着“狡猾语言游戏”的文字回避对侵略历史的正式道歉。5月20日,日本各党党首围绕法案激辩,安倍遭到猛烈批评。以西方人为主、超过450名的学者也签署公开信,敦促其直面日本战争历史。
安倍们洗白、否认、篡改历史的行为造人唾弃,他们正带领日本与“大国”和“正常国家”背道而驰。缺少“认同”的终究是无法“正常”。
(执笔:徐海娜)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