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已被普遍重视,数学学科也不例外。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这种理性精神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提出的问题。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目的要求中,对德育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素质构成大体可分为基础层次、智力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其中伦理道德层次是人才素质的最高层次,对个人来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目的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广泛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让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民族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民主法制教育;其二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以及与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等,都是学生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道德情操、社会观念等的反映,我们数学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在本学科中的学习基础现状等,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数学教材内容的广泛,具有高度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数学教学中可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在攻克难题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学生在繁难的运算过程中会失去信心,这时除了教育学生掌握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运用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纠正学生数学问题中的错误或者针对学生马虎急燥的缺点时,要教育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改正缺点和错误,善于利用数学独特的内在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三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让学生领悟到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当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培养学生其它的如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都可以利用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学学科中加强德育渗透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献身科学,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阐释数学概念时,可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讲授数学方法时,可采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可采用实例引申法,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批发作业时,可采用知行统一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牢牢地把握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德育渗透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四、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要适度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却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把握好的。我主张掌握好适度、力度、结合度三结合原则。适度就是恰到好处,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学生,使之在无意识中演变、接受、默化,如果教育的“度数”太高,将会变为政治课,失去数学的教育本质,如果“度数”太低,就将成为单纯的知识课,失去数学的丰富思想情感因素,也失去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力度,就是要有效的落实,要动之以情,特别是差生,要以情育人,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小的进步,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必要的地方作重点强化,“强其所当强,弱其所当弱”突出重点,联想升华,对一个观点,一种思想,要反复影响,重复传递,连续扩散,多次迁移,直到全部接受。结合度,就是选准数学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火力点,然后从这一点喷射出来,注意适度,加强力度,当然,不要刻意地去寻找政治说教之处,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只要准确地深挖教材深层次的内涵,分析这些内容在形成和发展学生科学世界观、道德观和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天衣无缝般地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正确地认识其德育功能,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有意识地创造德育渗透的时间,正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就会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628200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这种理性精神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提出的问题。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目的要求中,对德育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素质构成大体可分为基础层次、智力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其中伦理道德层次是人才素质的最高层次,对个人来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目的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广泛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让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民族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民主法制教育;其二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以及与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等,都是学生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道德情操、社会观念等的反映,我们数学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在本学科中的学习基础现状等,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数学教材内容的广泛,具有高度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数学教学中可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在攻克难题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学生在繁难的运算过程中会失去信心,这时除了教育学生掌握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运用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纠正学生数学问题中的错误或者针对学生马虎急燥的缺点时,要教育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改正缺点和错误,善于利用数学独特的内在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三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让学生领悟到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当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培养学生其它的如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都可以利用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学学科中加强德育渗透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献身科学,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阐释数学概念时,可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讲授数学方法时,可采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可采用实例引申法,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批发作业时,可采用知行统一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牢牢地把握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德育渗透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四、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要适度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却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把握好的。我主张掌握好适度、力度、结合度三结合原则。适度就是恰到好处,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学生,使之在无意识中演变、接受、默化,如果教育的“度数”太高,将会变为政治课,失去数学的教育本质,如果“度数”太低,就将成为单纯的知识课,失去数学的丰富思想情感因素,也失去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力度,就是要有效的落实,要动之以情,特别是差生,要以情育人,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小的进步,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必要的地方作重点强化,“强其所当强,弱其所当弱”突出重点,联想升华,对一个观点,一种思想,要反复影响,重复传递,连续扩散,多次迁移,直到全部接受。结合度,就是选准数学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火力点,然后从这一点喷射出来,注意适度,加强力度,当然,不要刻意地去寻找政治说教之处,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只要准确地深挖教材深层次的内涵,分析这些内容在形成和发展学生科学世界观、道德观和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天衣无缝般地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正确地认识其德育功能,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有意识地创造德育渗透的时间,正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就会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628200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