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对经济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关系存在着某些误解,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大力发展经济就实现不了利益共享;实现利益共享就会阻礙经济发展,这两种理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障碍。因此,正确定位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之间的关系,即正确看待经济发展是利益共享的物质基础和利益共享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对我国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利益共享 公平 效率
中图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27-02
利益共享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利益主体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分享,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应有理念和实现方式。其实质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享有权利的基础上,社会共同利益公平地惠及到各个利益主体,从而推动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存量利益和增量利益。“利益共享包含经济利益共享、政治利益共享、文化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政府依据公正的价值理念,经过利益群体间的协商与合作对社会共同利益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它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平衡社会利益结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共同利益创造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定位和机制保障。”本文所指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实际上,“利益共享是个历史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时代的任何时期都需要,也不是任何时期都可以实现,只有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的时候才能实现。”
一、对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误解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有些人由于没有弄清利益共享的基本涵义,把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对立起来看待,认为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不相容。其中,一部分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力脱离开来,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就是由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将发展经济搁浅,着力维持社会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发展经济。如果要追求利益共享,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要快速发展经济,就需要通过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距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人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参与经济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利益共享是缩小或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距,这样难免会挫伤利益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二、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
(一)经济发展是利益共享的物质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均衡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虽然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这显然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阻碍。因此,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不能脱离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我们应该明确,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源丰厚的社会不一定能够实现利益共享;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则一定不能实现利益共享。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中也有可能实现共享,只不过是“共享贫穷”。社会资源的极度匮乏只会带来共同贫穷,而贫穷并不符合利益共享对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实,在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各取所需时,谈利益共享是多余的;而在社会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身需求时,谈利益共享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经济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追求利益共享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意味着在物质资源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利益共享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共享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普遍贫穷基础上的。因此,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对利益共享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夯实经济基础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利益共享不但不会排斥和阻碍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利益共享首先依赖于丰富的社会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把社会资源这块供社会成员分配的“蛋糕”做大。增加全体社会成员所能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的总量。只有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在分配社会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时才会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因此,目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丰富的社会财富,扩大可供全体社会成员分配和消费的物质资源。
(二)利益共享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公正地获得社会资源。当大多数人获得的利益能够随着经济发展有所增加时,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反之,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未能获得利益的增加,那么这部分人与少数获利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会日益激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或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受益者分出一部分利益补助给未能受益的人,以此来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这意味着,利益共享非但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是利益共享能够激发劳动者在发展经济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上面所提到的利益差距的存在会激发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合理的利益差距会激发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而过大的利益差距则会打消大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只能够激发获得高额利益的那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人的劳动积极性来源于社会利益的公平享有,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利益越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一致,创造社会价值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也就越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越不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不相称,创造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也就越低。
二是利益共享能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没有利益共享作为保障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少数人经济收益的增长,大多数人的经济收益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一种情况,当社会中的一部人因经济发展而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得到应得利益时,那么,受益的少部分人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强占更多的社会财富,大部分人因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弱势而无法获得更多利益,甚至得不到应得利益,这种经济发展会使得社会失去基本的公平,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会随之凸显。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下生产的持续与稳定难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另一种情况,当社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公平时,还可能导致一部分获得较高经济利益的人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与外界交换其他资本,特别是交换权力资本,长此以往会产生体制被那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俘虏的危害。这样会引发大部分人对少数受益者和政府的不满和仇视,从而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威胁到政权的稳定。
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只要有足够大的蛋糕,其他社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却忽略了一点,如果在蛋糕的制作过程中不给予蛋糕制作人公平的待遇,那么还没等蛋糕做大,制作者就已经不再愿意参与蛋糕的制作了,或者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办法破坏蛋糕的制作。发展经济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但却无法满足一些人的贪欲和占有欲,因此,社会不公正仍然会存在。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维护社会公正,单靠发展经济难以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以维护公平为核心价值的利益共享既是经济发展的思想保障,又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因此,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借助利益共享的理念和机制来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何影.利益共享的政治学解析[J].学习与探索,2010(4).
2,何影.利益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求实,2010(5).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利益共享 公平 效率
中图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27-02
利益共享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利益主体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分享,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应有理念和实现方式。其实质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享有权利的基础上,社会共同利益公平地惠及到各个利益主体,从而推动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存量利益和增量利益。“利益共享包含经济利益共享、政治利益共享、文化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政府依据公正的价值理念,经过利益群体间的协商与合作对社会共同利益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它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平衡社会利益结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共同利益创造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定位和机制保障。”本文所指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实际上,“利益共享是个历史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时代的任何时期都需要,也不是任何时期都可以实现,只有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的时候才能实现。”
一、对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误解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有些人由于没有弄清利益共享的基本涵义,把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对立起来看待,认为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不相容。其中,一部分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力脱离开来,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就是由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将发展经济搁浅,着力维持社会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发展经济。如果要追求利益共享,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要快速发展经济,就需要通过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距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人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参与经济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利益共享是缩小或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距,这样难免会挫伤利益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二、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
(一)经济发展是利益共享的物质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均衡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虽然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这显然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阻碍。因此,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不能脱离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我们应该明确,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源丰厚的社会不一定能够实现利益共享;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则一定不能实现利益共享。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中也有可能实现共享,只不过是“共享贫穷”。社会资源的极度匮乏只会带来共同贫穷,而贫穷并不符合利益共享对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实,在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各取所需时,谈利益共享是多余的;而在社会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身需求时,谈利益共享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经济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追求利益共享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意味着在物质资源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利益共享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共享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普遍贫穷基础上的。因此,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对利益共享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夯实经济基础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利益共享不但不会排斥和阻碍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利益共享首先依赖于丰富的社会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把社会资源这块供社会成员分配的“蛋糕”做大。增加全体社会成员所能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的总量。只有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在分配社会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时才会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因此,目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丰富的社会财富,扩大可供全体社会成员分配和消费的物质资源。
(二)利益共享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公正地获得社会资源。当大多数人获得的利益能够随着经济发展有所增加时,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反之,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未能获得利益的增加,那么这部分人与少数获利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会日益激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或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受益者分出一部分利益补助给未能受益的人,以此来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这意味着,利益共享非但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是利益共享能够激发劳动者在发展经济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上面所提到的利益差距的存在会激发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合理的利益差距会激发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而过大的利益差距则会打消大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只能够激发获得高额利益的那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人的劳动积极性来源于社会利益的公平享有,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利益越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一致,创造社会价值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也就越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越不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不相称,创造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也就越低。
二是利益共享能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没有利益共享作为保障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少数人经济收益的增长,大多数人的经济收益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一种情况,当社会中的一部人因经济发展而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得到应得利益时,那么,受益的少部分人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强占更多的社会财富,大部分人因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弱势而无法获得更多利益,甚至得不到应得利益,这种经济发展会使得社会失去基本的公平,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会随之凸显。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下生产的持续与稳定难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另一种情况,当社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公平时,还可能导致一部分获得较高经济利益的人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与外界交换其他资本,特别是交换权力资本,长此以往会产生体制被那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俘虏的危害。这样会引发大部分人对少数受益者和政府的不满和仇视,从而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威胁到政权的稳定。
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只要有足够大的蛋糕,其他社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却忽略了一点,如果在蛋糕的制作过程中不给予蛋糕制作人公平的待遇,那么还没等蛋糕做大,制作者就已经不再愿意参与蛋糕的制作了,或者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办法破坏蛋糕的制作。发展经济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但却无法满足一些人的贪欲和占有欲,因此,社会不公正仍然会存在。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维护社会公正,单靠发展经济难以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以维护公平为核心价值的利益共享既是经济发展的思想保障,又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因此,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借助利益共享的理念和机制来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何影.利益共享的政治学解析[J].学习与探索,2010(4).
2,何影.利益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求实,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