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教学;数学学习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我想在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如何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新课程标准将“应用题”这一术语删除,提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并非“应用题”这一术语有误,而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应用题的理解陷入僵化的境地,需再次对如何应用加以说明,“实践与综合应用”揭示和丰富了“应用题”的内涵。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具备新的理念。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一线教师对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深入认识与把握。作为在旧课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板块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相应的转变,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应用题定位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与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相比,它所涉及的内容更宽泛,除了包括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更有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交织在一起的应用,问题呈现的形式、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更灵活多样。如何开展好被重新定位的应用题的教学,使应用题的教学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必须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对应用题教学做整体的布局,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自由地在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笔者通过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有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1. 设计结构“开放化”应用题,加强学生的数学信息意识
数学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对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数学信息的自觉程度,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从数学信息角度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其基本特征为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等。加强学生数学信息意识的必要性从时代的角度看,是因为如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数学知识的老化过程,所以当今数学教育教会学生学习,形成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判断、处理和创造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数学信息意识成了当务之急。应用题结构的“开放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设计结构不良的数学问题。提供条件不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学会捕捉欠缺的条件,然后自己去搜集并予解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某种真实的参照。
(2)设计数据“盈余”的数学问题。设计条件过剩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对问题中的数据学会正确的判断,并做出合理的取舍,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3)设计“信息杂乱”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多时候则是以一种散乱的数据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对信息灵活地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教学时,可以有意增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素材”和解题要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处理信息,寻求答案。尽管有些问题,学生无章可循,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选择、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2. 指导基本解题策略,培养学生一般解题能力
所谓一般解题能力,简单说就是解任何题的能力,包括联系、分析、分类、想象、评估、自我调控等基本解题策略。一般解题能力是在了解数学问题情境、明确组成和结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般的解题能力。关于解题的一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结构封闭的应用题,条件和所需的条件已直接给出,而开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是缺失的,或多余的,需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条件,补充问题,或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从众多的条件中选择有用的必须的条件进行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是简单将其作为工具教给学生,而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运用此法,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一种从两头向中间,瞻前顾后的理想方法——综合分析法。
(3)拟订解题计划。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在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如复合应用题)时有拟订解题计划的必要。解题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虽然能解答对应用题,但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步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时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解答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任务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过程,也要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或合理解答应用题的目的。封闭型的应用题有正确答案,一些学生会选对算法而算错答案,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开放型的应用题没有固定答案,这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答案的合理性。
(5)检验与评价。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来检验自己的答题是否正确或合理。比如通过逆运算来检验,让学生把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把另一个已知的量作为未知的,然后倒推求出结果看是否与已知的相符,也应该与实际相联系,比如求人、物品的数量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情况,通过检验培养学生细心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 创设融洽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协动的多向活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出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这样一种探索问题的最佳意境,课堂气氛无疑是热烈而活跃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畅通,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探索活动形成热点与高潮。
(1)创设融洽课堂气氛。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虽然在上课之前教师已作好材料的准备——创设了一个或若干个好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即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的问题情境,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就是为了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时,保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的火花。
(2)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传统的应用题以文字呈现形式居多,解答应用题的方式也常常是用一张纸,一支笔,独自埋头苦思,合作交流从何谈起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 应用题教学改革是否适当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数学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向人们展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最为突出的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为应用题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通过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当前应用题教学和改革情况的了解,对如何开展应用题教学谈了自己以上粗浅且显稚嫩的看法。教学无止境,应用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在实践中去积累和丰富、发展。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教学;数学学习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我想在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应用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如何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新课程标准将“应用题”这一术语删除,提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并非“应用题”这一术语有误,而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应用题的理解陷入僵化的境地,需再次对如何应用加以说明,“实践与综合应用”揭示和丰富了“应用题”的内涵。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具备新的理念。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一线教师对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深入认识与把握。作为在旧课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板块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相应的转变,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应用题定位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与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相比,它所涉及的内容更宽泛,除了包括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更有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交织在一起的应用,问题呈现的形式、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更灵活多样。如何开展好被重新定位的应用题的教学,使应用题的教学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必须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对应用题教学做整体的布局,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好处,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自由地在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笔者通过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有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1. 设计结构“开放化”应用题,加强学生的数学信息意识
数学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对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数学信息的自觉程度,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从数学信息角度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其基本特征为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等。加强学生数学信息意识的必要性从时代的角度看,是因为如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数学知识的老化过程,所以当今数学教育教会学生学习,形成主动获取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判断、处理和创造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数学信息意识成了当务之急。应用题结构的“开放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设计结构不良的数学问题。提供条件不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学会捕捉欠缺的条件,然后自己去搜集并予解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某种真实的参照。
(2)设计数据“盈余”的数学问题。设计条件过剩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对问题中的数据学会正确的判断,并做出合理的取舍,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3)设计“信息杂乱”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多时候则是以一种散乱的数据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对信息灵活地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教学时,可以有意增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素材”和解题要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处理信息,寻求答案。尽管有些问题,学生无章可循,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选择、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2. 指导基本解题策略,培养学生一般解题能力
所谓一般解题能力,简单说就是解任何题的能力,包括联系、分析、分类、想象、评估、自我调控等基本解题策略。一般解题能力是在了解数学问题情境、明确组成和结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般的解题能力。关于解题的一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结构封闭的应用题,条件和所需的条件已直接给出,而开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是缺失的,或多余的,需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条件,补充问题,或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从众多的条件中选择有用的必须的条件进行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是简单将其作为工具教给学生,而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运用此法,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一种从两头向中间,瞻前顾后的理想方法——综合分析法。
(3)拟订解题计划。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在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如复合应用题)时有拟订解题计划的必要。解题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虽然能解答对应用题,但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步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时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解答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任务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过程,也要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或合理解答应用题的目的。封闭型的应用题有正确答案,一些学生会选对算法而算错答案,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开放型的应用题没有固定答案,这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答案的合理性。
(5)检验与评价。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来检验自己的答题是否正确或合理。比如通过逆运算来检验,让学生把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把另一个已知的量作为未知的,然后倒推求出结果看是否与已知的相符,也应该与实际相联系,比如求人、物品的数量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情况,通过检验培养学生细心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 创设融洽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协动的多向活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作意识,才能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出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这样一种探索问题的最佳意境,课堂气氛无疑是热烈而活跃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畅通,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探索活动形成热点与高潮。
(1)创设融洽课堂气氛。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虽然在上课之前教师已作好材料的准备——创设了一个或若干个好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即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的问题情境,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就是为了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时,保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的火花。
(2)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传统的应用题以文字呈现形式居多,解答应用题的方式也常常是用一张纸,一支笔,独自埋头苦思,合作交流从何谈起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 应用题教学改革是否适当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数学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向人们展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最为突出的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为应用题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通过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当前应用题教学和改革情况的了解,对如何开展应用题教学谈了自己以上粗浅且显稚嫩的看法。教学无止境,应用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在实践中去积累和丰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