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分析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总结当前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实施策略,以实现拓展全员心理育人外延,创新全过程心理育人形式,拓宽全方位心理育人覆盖面,深入提升三全育人心理育人实效,为高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22-02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通知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遵循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实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意义
   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联合丁香医生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在近一年里曾遭遇心理困扰,在“大学生最常用的压力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向同学/朋友倾诉”是大学生除“转移注意力”外的首选。上述报告结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心理发展需求。与“向父母倾诉”“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求助朋辈同伴。根据《纲要》通知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按师生比不低于1 ∶ 4000比例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按此供需情况,心理专职教师“杯水车薪”,难以及时为心理受困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而朋辈同伴因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生活方式,具有共情基础,却缺乏专业的心理助人知识,仍较难为有需要的同伴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神经症、精神疾病等。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主[1]。一般心理问题指由现实因素引起、持续时间较短、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状况。一般心理问题可由具备一定资质的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辅导。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互助,狭义上指掌握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巧的朋辈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深入同学中开展心理帮助活动;广义上指营造一种朋辈间平等、友爱的氛围,激发朋辈间相互关心和帮助,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当自己需要时亦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2]。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员具有四种身份角色:一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二是心理健康维护的支持者,三是心理危机问题学生的发现者,四是自身心理健康的示范者[3]。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准专业学生队伍,既能够在专业心理工作者指导下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协助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又能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一种关爱身心健康、相互支持帮助的校园和谐氛围。因此,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构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补充专业心理教师的不足,推动“三全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進程。
   二、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现状分析
   (一)缺乏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不全
   当前高校的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主要有心理社团组织、心理委员队伍、宿舍信息员、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伍、朋辈心理辅导员等。部分高校的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人数还较少,势单力薄。而有的高校同时存在多个学生心理队伍组织,却仍难发挥有效的心理助人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的顶层设计,没有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的活动开展和长久发展缺乏有效保障。[4]不同的学生心理工作队伍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合理的角色定位,各个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之间缺乏联动合作,活动成效不显著。
   (二)缺乏规范的选拔、培养、考核模式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是一支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生队伍组织,开展的是心理助人工作,需要朋辈心理互助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与心理技能,并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奉献精神、待人处事认真负责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建设仍处在探索或起步阶段。因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匮乏,使其承担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行政工作之余,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于朋辈心理互助建设工作中。因此,大部分高校的朋辈心理互助学生组织缺乏成熟、规范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模式,导致整体上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5],朋辈心理互助员的角色功能不强,无法充分发挥助人效果。
   三、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健全朋辈心理互助体系为目标,以“做优朋辈心理互助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和“做强朋辈心理互助队伍业务能力”为两大抓手,以“优体制、强培养、树品牌、广宣传”为四大着力点,着力优化朋辈心理互助团队制度建设,细化朋辈心理互助团队选拔、培训和考核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知识宣传、学生心理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等工作,扎实推进朋辈心理互助团队心理育人实践品牌活动,以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育人实效。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健全制度促联结,增强朋辈心理互助队伍联动力
   制订朋辈心理互助会建设方案,明确要求设立校院两级朋辈心理互助会。朋辈心理互助总会是由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直接管理与指导的校级学生干部队伍,主要负责协助心理中心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教学院设立朋辈心理互助分会,所有班级心理委员与宿舍心理信息员均为各教学院朋辈心理互助分会普通成员,并从中选聘骨干成员,协助各教学院二级工作站开展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障校院两级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联结,促进校院两级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工作的联动力,进一步筑牢校心理中心—教学院二级工作站—班级—宿舍“四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拓展全员心理育人外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二)加强培养增智能,提升朋辈心理互助队伍胜任力
   建立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培养制度,定期横、纵结合开展专业心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横向上,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专题开展系列培训,包含基础培训、后续成长培训和心理督导等。每一期培训目的需明确清晰,采用课程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切实掌握心理助人技能。纵向上,要求团队内部定期开展知识交流学习,如每星期举办心理知识读书会,每月举办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素质拓展,定期开展朋辈辅导的案例讨论会等,着力提升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工作胜任力,致力于将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打造为“半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力量。
   (三)精通业务出成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以“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为落脚点,以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心理育人知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全体学生后“富”,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打造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品牌实践活动、优化网络宣传平台建设,扩展朋辈心理互助团队影响力,发挥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共同体的身份优势,实现学生自我成长、互利互助、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深入人心,形成处处有心理宣传,人人传播阳光的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同时,队伍建设将进一步织密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细致地开展学生心理動态监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进一步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点面结合谋发展,构建朋辈互助心理育人体系
   以朋辈心理互助会总会为中心点,辐射向各教学院朋辈心理互助会分会,以各项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沟通与合作,点面合作、协同发展,构建多维立体的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高校常见的心理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趣味心理测验、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征文比赛、心理成长小组、心理读书沙龙、心理素质拓展等。朋辈心理互助会总会应作为主导引领,带头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在全校范围开展各项心理实践活动,各分会给予配合和支持。同时,鼓励各教学院二级工作站指导各分会组织申报和开展各项品牌特色活动,总会协助各分会在全校推广品牌特色活动,增强活动心理育人实效。
   综上所述,朋辈群体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通过构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有助于健全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巩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能力,并进一步激活学生主体心理育人的内生动力,凸显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发挥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共同体的身份优势,对广大学生起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隐性教育效果[6]。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将进一步畅通“三全育人”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执行机制,增强心理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拓展全员心理育人外延,创新全过程心理育人的形式,拓宽全方位心理育人的覆盖面,达到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的效果,深入提升“三全育人”的心理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焦建英.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状况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9.
   [2]张建华,马晓虹.朋辈心理互助员培训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0.
   [3]詹启生.心理委员角色行为规范化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3-96.
   [4]鲁萍,陈建俏.以朋辈互助促进心理育人[J].北京教育(德育),2020(11):77-80.
   [5]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6]隋璐璐,宋振韶.打造五维朋辈互助体系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J].北京教育(德育),2020(3):10-12.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9年国家启动了“1+X”证书试点工作,许多院校陆续申报了相关专业试点并积极推进,依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等级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明确“1”和“X”的关系,通过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就“1+X”书证融通应用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书证融通;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摘 要]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甘肃省就积极地行动起来,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内部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主要针对嘉峪关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 键 词] “一帶一路”;嘉峪关市;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托工匠工坊开展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匠工坊的“产教研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匠工坊的运行管理、育人方式、评价考核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为高职院校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 鍵 词] 工匠工坊;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主要途径。研究结合Web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教学实际,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尝试革新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以引发教师教学反思与实践探索,共同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关 键 词] OBE;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短视频行业获得迅猛发展,短视频让受众意见表达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但同时短视频行业中视频内容质量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短视频语境下学校的关系生态、信息生态与舆论生态都产生不小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表现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面临新的发展方向。主要分析短视频意境下话语传播的特征、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挑战
[摘 要] 在分析现有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内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增加现代化实验仪器、自制教具、独立设计创新小实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环节等内容,提升学生的现代化仪器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  [关 键 词]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学内容;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14-
落实1+X证书制度,构建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构为例,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传感网应用开发技能等级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重构教学内容,落实三教改革。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三类题型凸显了对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探索。研究选手参赛中的问题,形成有效备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了英语教学体系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让英语课时代化、信息化、专业化。备赛策略研究应贯穿备赛、比赛始终,提升备赛的科学性、有效性。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口语技能大赛;备赛策略;赛教融合;教改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