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使用效率,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内部控制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原因 措施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真实、合法、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1.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1.3財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工程进度、价款支付、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竣工决算全然不知,往往只负责对支出登账核算,而对支出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预算执行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1.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1.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单位预算是全方位的,但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可有可无,即便有预算,也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成为应付工作的形式。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财政下达数,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2.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3.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设立并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以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3.2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自然也有其特殊性。如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都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其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3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 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贯穿于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是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完善部门的预算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最重要的是明确各项收支费用的方向及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防止支出超预算、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第二,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将部门的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调节机制,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刚性预算意识,使财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3.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政策、法制观念及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同时各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3.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政府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外部力量予以保证。按照国际惯例是首先对自身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自我评价,出具自查报告,然后由审计机关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写出检查报告,并对各项业务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寒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企业家天地,2009.01.
[2] 田英华.《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科技向导,2010.04.
[3] 陈元芳.《内部会计控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辽宁阜新市运输管理处)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原因 措施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真实、合法、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1.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1.3財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工程进度、价款支付、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竣工决算全然不知,往往只负责对支出登账核算,而对支出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预算执行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1.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1.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单位预算是全方位的,但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可有可无,即便有预算,也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成为应付工作的形式。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财政下达数,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2.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3.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设立并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以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3.2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自然也有其特殊性。如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都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其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3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 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贯穿于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是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完善部门的预算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最重要的是明确各项收支费用的方向及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防止支出超预算、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第二,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将部门的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调节机制,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刚性预算意识,使财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3.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政策、法制观念及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同时各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3.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政府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外部力量予以保证。按照国际惯例是首先对自身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自我评价,出具自查报告,然后由审计机关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写出检查报告,并对各项业务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寒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企业家天地,2009.01.
[2] 田英华.《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科技向导,2010.04.
[3] 陈元芳.《内部会计控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辽宁阜新市运输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