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像一个美丽的建筑物,材料固然不可少,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去设计建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设计建筑的过程即作者运用语言材料去谋篇布局的过程。这种能力培养必须整体把握,循序渐进,不可成人化、文学化。
  【关键词】语言材料 设计建造 布局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79-01
  在教学中,一开始可让学生仿写。仿写,虽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但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要求是在表达形式借鉴。我们每星期布置的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与作文题目的相似点,领会例文的神韵。模仿仅仅是起步,最终是引导学生用想象走向创造,让学生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来。为此,笔者认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一个观念,增强两种意识,改进四种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学生习作方面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进作文教学,彻底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以应试作文为主的“这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传统做法,变“让我作文,我怕作文”的不良局面为“我要作文,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从而真正激活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笔者认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增强两种意识,改进四种方法:
  一、树立一个观念:即生活实践观念。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习作也不例外。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内容空洞,束手无策,其根源还在于题材贫乏,写作素材枯竭。要想真正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教师就应该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教师一旦树立了这种观念,一方面就会给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多看、多想、多说,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就会主动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
  二、增强两种意识:即兴趣为先意识和注重观察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增强“兴趣为先”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启迪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
  当然,学生即使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倘若不会留心观察和体验自己周围的生活,提起笔来,也会觉得“无话可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应该增强“注重观察”意识。观察要靠平时积累,不能临到作文时才想到。观察是一种技能、一种本领,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观察要全面、细致,做到点面结合,其一般的观察顺序是总体——总分——总体。指导学生观察还要帮助学生会分析、综合,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或观察笔记。只要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养成了观察及写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就不愁积累不到素材。
  三、改进四种方法:即命题方法、指导方法、批改方法和讲评方法。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作文教学的程序行之已久,其缺点在于每一阶段都立足于教师的教,学生却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如何给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每一环节的做法。命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水平,加强学生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这样就解决了“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问题;习作指导应该有宏观上和微观上的指导,既要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自由表达,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构思谋篇的方法,甚至归纳一些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及审题、用筆的方法等,让学生先入格,后出格,这样,就会逐步解决学生不会作文的问题;作文批阅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要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改”包括增、删、调、换等,批改要内容与形式并顾,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多纠少改,提倡“面批而改”,增强实效;讲评,要文道统一,突出重点,肯定成绩,找共性问题,热情表扬,慎重批评,指点迷津。一般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评价,也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从旁启发、引导,其方式有综合讲评、专题讲主评、佳作讲评、对比讲评等。
  作者简介:
  吴蓉 ,生于1975年,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从教二十余年,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2005和2009年被评为全县优秀班主任,2011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任,2010年荣获全县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012年所写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荣获江西省师德师风征文比赛一等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病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254例AMI病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他汀组15
治疗6例中男2例,女4例,20岁1例、32岁1例、50岁以上4例,病史12年1例,2年1例。3~4年1例。药物与疗法:2%普鲁卡因8毫升、5%维生素 B_1 4毫升,先后用20毫升注射器抽入管内混匀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