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杰出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太极拳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推手是太极武学原理的科学实践与集中体现。自太极推手作为竞技项目正式成为全国锦标赛项目以来,济南竞技太极推手运动曾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2003年竞技太极推手锦标赛项目的取消,济南竞技太极推手在裁判员数量出现下滑。教练员年龄上出现断档,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低。运动员年龄偏大,训练条件恶劣等诸多方面逐步呈现出一系列突出矛盾与问题。
关键词:太极;竞技推手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69-02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 ,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他拳种的个体影响意义,成为中华武术的代称,在国际上提到中国的武术,自然会想到太极拳。太极拳是体用兼备之术,太极拳是体,太极推手是用,是太极拳理的科学实践,与太极拳套路在世界的普及影响相比,太极推手情况则令人焦虑。
太极拳和散打均属于武术对抗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国家体委几乎同步开展。发展至今,散打项目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全国、国际赛事开展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呈现良好态势;相比之下,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则由最初阶段的迅猛发展,逐渐沉寂下来,目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全国范围内竞技太极推手项目的领头羊,始终居于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前沿,其发展动态可以视为中国竞技太极推手项目的风向标,深入研究山东省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推动我国太极推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一、太极推手定义与研究目的
根据有关文献,太极推手是指两人搭手, 以太极拳运动独特的缠丝运动方法, 互相缠绕, 根据“粘连黏随, 不丢不顶, 无过不及, 随屈就伸”, 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八种方法和劲道练习的原则肢体的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 探知对方劲力的方向、大小、刚柔、虚实、长短、快慢等变化情况, 灵巧地掌握好“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彼不动, 已不动, 彼微动, 吾先动”的战略战术, 发挥“引进落空, 以巧制拙, 以轻克重, 乘势借力”的技巧, 牵动对方重心, 破坏对方的力度平衡, 找准、找到最好最为恰当的时机,“以实破虚”发劲攻击对方 。
太极推手应用于竞技项目,是继承传统太极推手技击八法以及结合现代竞技体育特点的特殊体育竞技项目。竞技太极推手不但具有传统性,而且更好的结合了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使之更符合现代体育的项目特点,所以竞技太极推手的推广对于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竞技太极推手的定义应是: 以传统太极推手为基础逐步形成与发展, 以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 以十三势(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为主要技术内容, 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终极目标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因此,本文选择山东省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改善我国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现状。
二、济南市竞技推手发展历史
经过专家访谈以及文献资料查证了解到,自1982年竞技太极推手成为正式锦标赛项目以来,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开始得以迅猛发展。1983年12月随着济南市武术馆的成立,山东省第一只太极推手专业队也随之成立。时任教练员兼任济南武术馆馆长的李恩久先生,致力于推动太极推手这一传统竞技运动,将竞技太极推手作为济南武术馆的重点推广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的运动员们在86年初次参加比赛就站到了中国武术太极推手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此后十几年内,陆续培养出15位推手全国冠军,在全国和国际大型比赛中获得56枚金牌,
三、济南市竞技推手现状调查
在山东省武术管理中心社会科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在册的太极推手裁判20人,济南市为6位裁判。这六位裁判都在40岁以上(含40岁)。鉴于一场小规模竞技太极推手比赛(男女运动员总数在80人,以三天时间内同一个场地完成12个比赛项目计算,往往需要选调十到十五人,现有裁判数量显然很难满足比赛要求。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裁判员要上下午轮换休息,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裁判员不能到场,备用裁判员就更加稀缺。目前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及其后备人员严重不足、老龄化问题突出以及质量偏低的现状,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发展。与其他竞技项目相比,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发展很不均衡,不仅人数和执裁水平难以保证,而且裁判员的选拔、培训、使用等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更主要的,裁判员队伍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经过培训的教练员带出来的队员在济南市比赛中获得了除65公斤外的所有级别冠军,其他教练员的队员分别争夺第二三名的位置,可见经过培训的教练员更容易培养出运动员,而且许多成熟的比赛项目的教练员每年都会有国家举办的培训班,由此可见教练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
教练员是运动队的灵魂,是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是我国竞技太极推手运动水平提高的基石,一名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可以发现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员,全面带动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因此,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水平,也是决定竞技太极推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部分。目前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的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教练员数量少、执教经验不足、教练员等级结构偏低、教练员专业素养有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目前济南市竞技推手裁判员年龄偏大出现老龄化、执裁水平不高。教练员呈现年龄偏大缺乏中坚力量。教练员等级结构发展不均衡。运动员超年龄普遍偏大、训练年限短,训练情况欠佳,导致现有运动员水平比往年运动员水平差距较大。训练场地配备不全、缺少资金保障。
2.建议。
恢复全国竞技太极推手锦标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快运动员专业化建设、各相关运动高校开设竞技太极推手课程、给竞技太极推手对提供经济保障、培养专业推手裁判队伍。
关键词:太极;竞技推手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69-02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 ,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他拳种的个体影响意义,成为中华武术的代称,在国际上提到中国的武术,自然会想到太极拳。太极拳是体用兼备之术,太极拳是体,太极推手是用,是太极拳理的科学实践,与太极拳套路在世界的普及影响相比,太极推手情况则令人焦虑。
太极拳和散打均属于武术对抗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国家体委几乎同步开展。发展至今,散打项目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全国、国际赛事开展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呈现良好态势;相比之下,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则由最初阶段的迅猛发展,逐渐沉寂下来,目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全国范围内竞技太极推手项目的领头羊,始终居于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前沿,其发展动态可以视为中国竞技太极推手项目的风向标,深入研究山东省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推动我国太极推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一、太极推手定义与研究目的
根据有关文献,太极推手是指两人搭手, 以太极拳运动独特的缠丝运动方法, 互相缠绕, 根据“粘连黏随, 不丢不顶, 无过不及, 随屈就伸”, 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八种方法和劲道练习的原则肢体的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 探知对方劲力的方向、大小、刚柔、虚实、长短、快慢等变化情况, 灵巧地掌握好“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彼不动, 已不动, 彼微动, 吾先动”的战略战术, 发挥“引进落空, 以巧制拙, 以轻克重, 乘势借力”的技巧, 牵动对方重心, 破坏对方的力度平衡, 找准、找到最好最为恰当的时机,“以实破虚”发劲攻击对方 。
太极推手应用于竞技项目,是继承传统太极推手技击八法以及结合现代竞技体育特点的特殊体育竞技项目。竞技太极推手不但具有传统性,而且更好的结合了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使之更符合现代体育的项目特点,所以竞技太极推手的推广对于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竞技太极推手的定义应是: 以传统太极推手为基础逐步形成与发展, 以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 以十三势(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为主要技术内容, 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终极目标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因此,本文选择山东省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改善我国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现状。
二、济南市竞技推手发展历史
经过专家访谈以及文献资料查证了解到,自1982年竞技太极推手成为正式锦标赛项目以来,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开始得以迅猛发展。1983年12月随着济南市武术馆的成立,山东省第一只太极推手专业队也随之成立。时任教练员兼任济南武术馆馆长的李恩久先生,致力于推动太极推手这一传统竞技运动,将竞技太极推手作为济南武术馆的重点推广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的运动员们在86年初次参加比赛就站到了中国武术太极推手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此后十几年内,陆续培养出15位推手全国冠军,在全国和国际大型比赛中获得56枚金牌,
三、济南市竞技推手现状调查
在山东省武术管理中心社会科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在册的太极推手裁判20人,济南市为6位裁判。这六位裁判都在40岁以上(含40岁)。鉴于一场小规模竞技太极推手比赛(男女运动员总数在80人,以三天时间内同一个场地完成12个比赛项目计算,往往需要选调十到十五人,现有裁判数量显然很难满足比赛要求。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裁判员要上下午轮换休息,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裁判员不能到场,备用裁判员就更加稀缺。目前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及其后备人员严重不足、老龄化问题突出以及质量偏低的现状,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发展。与其他竞技项目相比,竞技太极推手裁判员发展很不均衡,不仅人数和执裁水平难以保证,而且裁判员的选拔、培训、使用等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更主要的,裁判员队伍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经过培训的教练员带出来的队员在济南市比赛中获得了除65公斤外的所有级别冠军,其他教练员的队员分别争夺第二三名的位置,可见经过培训的教练员更容易培养出运动员,而且许多成熟的比赛项目的教练员每年都会有国家举办的培训班,由此可见教练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
教练员是运动队的灵魂,是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是我国竞技太极推手运动水平提高的基石,一名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可以发现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员,全面带动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因此,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水平,也是决定竞技太极推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部分。目前济南市竞技太极推手教练员队伍的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教练员数量少、执教经验不足、教练员等级结构偏低、教练员专业素养有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目前济南市竞技推手裁判员年龄偏大出现老龄化、执裁水平不高。教练员呈现年龄偏大缺乏中坚力量。教练员等级结构发展不均衡。运动员超年龄普遍偏大、训练年限短,训练情况欠佳,导致现有运动员水平比往年运动员水平差距较大。训练场地配备不全、缺少资金保障。
2.建议。
恢复全国竞技太极推手锦标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快运动员专业化建设、各相关运动高校开设竞技太极推手课程、给竞技太极推手对提供经济保障、培养专业推手裁判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