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革新教育观念;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采用有利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方法。结果 2008年~2010年,我校共有65人次投稿并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其中7人在专题会议中发言,3人的参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5人投稿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累计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76篇,国内二级刊物发表第一作者论文累计329篇。结论 高等医学院校应革新教育观念,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医科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17-01
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各高等学校努力塑造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型人才[1]。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明确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提高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笔者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总结探讨,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医学生培养学制分为5年制和7年制,不允许提前毕业。2008年以来共培养各类医学毕业生1800名,其中医学本科毕业生1200名,硕士毕业生600名。12名中途转校出国深造。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主要着力于以下方面:(1)革新教育观念;(2)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3)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采用有利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2 结果
2008年~2010年,我校共有65人次投稿并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其中7人在专题会议中发言,3人的参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5人投稿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累计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76篇,国内二级刊物发表第一作者论文累计329篇。
3 讨论
3.1 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革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观念是获得一流教育质量的基础,革新教育观念是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知识质量观,即以知识积累数量的多少、知识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随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传统的教育观念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为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针对教育观念做了以下几点革新:①除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即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树立起一个融知识、素质及能力为一体的新的教育观念[3]。②树立和开展创新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当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各种素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新世纪医学生必须具备勤于思考、敢于发现、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及学生敢于冒险、敢于质疑和敢于批判现实的思想意识[4]。③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摸索最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不能止步于某种既定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本身应随时保持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教育工作者应随时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努力地探索研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成才规律[5]。
(2)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医科大学创新教育的动力和灵魂。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包括强化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和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化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将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贯穿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加强创新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较为根深蒂固,他们仍然按照陈旧的已经形成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定期强化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化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一项需要通过摸索来循序渐进完成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摸索,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导班子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方式循序渐进的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实际内容,为有效地将所规定的教学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以培养其各种专业能力所选择采用的各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医科大学的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是个非常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关键之一。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工作,分析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作用从而摸索出最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的落脚点[6]。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主要落实到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拓宽教学口径,革新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等。
3.2 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体会是要重视培养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和创新科研能力。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国内外前沿的相关医学杂志,从而可以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方向。定期安排学生开展读书报告,定期邀请学者为同学们开展前沿讲座、学术交流报告等,增强国内外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内外的相关医学研究进展和未来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为学生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达到增强学生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科研视野,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活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 王永生,屈波,刘拓,等.着力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5:42.
[2] 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16.
[3] 范玫,李荣梅,范美.医学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6.
[4] 袁建林.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J].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4):88~90.
[5] 黄李凤.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47.
[6] 郭玉婷.重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途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1):1632.
[7] 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4):25.
关键词:医科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17-01
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各高等学校努力塑造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型人才[1]。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明确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提高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笔者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总结探讨,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医学生培养学制分为5年制和7年制,不允许提前毕业。2008年以来共培养各类医学毕业生1800名,其中医学本科毕业生1200名,硕士毕业生600名。12名中途转校出国深造。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主要着力于以下方面:(1)革新教育观念;(2)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3)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采用有利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2 结果
2008年~2010年,我校共有65人次投稿并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其中7人在专题会议中发言,3人的参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5人投稿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累计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76篇,国内二级刊物发表第一作者论文累计329篇。
3 讨论
3.1 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革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育观念是获得一流教育质量的基础,革新教育观念是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知识质量观,即以知识积累数量的多少、知识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随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传统的教育观念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为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针对教育观念做了以下几点革新:①除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即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树立起一个融知识、素质及能力为一体的新的教育观念[3]。②树立和开展创新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当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各种素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新世纪医学生必须具备勤于思考、敢于发现、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及学生敢于冒险、敢于质疑和敢于批判现实的思想意识[4]。③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摸索最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不能止步于某种既定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本身应随时保持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教育工作者应随时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努力地探索研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成才规律[5]。
(2)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医科大学创新教育的动力和灵魂。强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包括强化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和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化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将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贯穿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加强创新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较为根深蒂固,他们仍然按照陈旧的已经形成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定期强化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意识。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化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一项需要通过摸索来循序渐进完成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摸索,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导班子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方式循序渐进的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实际内容,为有效地将所规定的教学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以培养其各种专业能力所选择采用的各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医科大学的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是个非常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关键之一。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工作,分析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作用从而摸索出最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的落脚点[6]。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主要落实到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拓宽教学口径,革新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等。
3.2 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体会
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体会是要重视培养医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和创新科研能力。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国内外前沿的相关医学杂志,从而可以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方向。定期安排学生开展读书报告,定期邀请学者为同学们开展前沿讲座、学术交流报告等,增强国内外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内外的相关医学研究进展和未来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为学生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达到增强学生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科研视野,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活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 王永生,屈波,刘拓,等.着力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5:42.
[2] 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16.
[3] 范玫,李荣梅,范美.医学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6.
[4] 袁建林.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J].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4):88~90.
[5] 黄李凤.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47.
[6] 郭玉婷.重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途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1):1632.
[7] 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