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有着悠久、光荣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文艺创作的精神继承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继承与创新中穿梭着,在和平年代,文艺创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文艺创作;时代发展;精神继承
右军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产业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们辛勤耕耘、服务人民,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文艺创作的精神继承。
一、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我的专业学习中,前辈们也常常强调要学习古人,临习古人的作品,从古法中寻求真知;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使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在古代,书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比拟书信往来,或是结算帐目都需要用到,放到今天,与我们的日常所用的钢笔是差不多的,而今日,用毛笔写字的人已经很少了,书法也成为了一种历史、一种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民族的进化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房屋之所以牢固是因為地基打得好,参天大树之所以繁茂是因为根深入土。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它能够源远流长。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是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各类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二、文艺创作的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联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前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二十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元化时代,信息发展迅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使我国文艺创作大放光彩。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文艺领域生活不再局限于书本、报刊等出版载体,而是变得更为具象,我们有许多的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艺术基地(宋庄、798)等供我们参与文艺活动,陶冶情操。能够更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跟文艺接触。
三、文艺创作精神继承的必要性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也该巍然耸立。”如今已不是战争时代,和平年代的战争已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头脑风暴,信息传递普及化,使人们在同一时间里共享信息资讯,这种传播速度堪比任何传播载体。习近平主席说过:“社会主义文艺,从实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限的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艺术一定要脚踩大地,并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照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我们的生活是绚丽多姿的,是五彩斑斓的,我的想象是无限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大脑是神奇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文艺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生活的世界给予我们无限的创作灵感,我们的生活经验折射出我们感悟人生的道理,我们的经历与文艺结合,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才显得并不那么苍白,一切都是源于生活。
四、浅谈如何进行文艺创作的精神继承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和而不同”精神。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尊重自然,爱好和平的“天人合一”精神;兼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纳命的担当精神;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公平正义精神;重亲情,讲友善的人伦道德精神。这样艺术工作者们可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们还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将这些意识深化到每个人的心中,这样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羲之《兰亭序》
[2]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鲁迅先生的讲话
作者简介:付童,(1991.11-),女,汉,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书法学。
关键词:文艺创作;时代发展;精神继承
右军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产业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们辛勤耕耘、服务人民,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文艺创作的精神继承。
一、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我的专业学习中,前辈们也常常强调要学习古人,临习古人的作品,从古法中寻求真知;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使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在古代,书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比拟书信往来,或是结算帐目都需要用到,放到今天,与我们的日常所用的钢笔是差不多的,而今日,用毛笔写字的人已经很少了,书法也成为了一种历史、一种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民族的进化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房屋之所以牢固是因為地基打得好,参天大树之所以繁茂是因为根深入土。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它能够源远流长。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是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各类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二、文艺创作的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联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前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二十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元化时代,信息发展迅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使我国文艺创作大放光彩。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文艺领域生活不再局限于书本、报刊等出版载体,而是变得更为具象,我们有许多的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艺术基地(宋庄、798)等供我们参与文艺活动,陶冶情操。能够更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跟文艺接触。
三、文艺创作精神继承的必要性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也该巍然耸立。”如今已不是战争时代,和平年代的战争已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头脑风暴,信息传递普及化,使人们在同一时间里共享信息资讯,这种传播速度堪比任何传播载体。习近平主席说过:“社会主义文艺,从实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限的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艺术一定要脚踩大地,并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照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我们的生活是绚丽多姿的,是五彩斑斓的,我的想象是无限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大脑是神奇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文艺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生活的世界给予我们无限的创作灵感,我们的生活经验折射出我们感悟人生的道理,我们的经历与文艺结合,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才显得并不那么苍白,一切都是源于生活。
四、浅谈如何进行文艺创作的精神继承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和而不同”精神。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尊重自然,爱好和平的“天人合一”精神;兼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纳命的担当精神;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公平正义精神;重亲情,讲友善的人伦道德精神。这样艺术工作者们可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们还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将这些意识深化到每个人的心中,这样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羲之《兰亭序》
[2]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鲁迅先生的讲话
作者简介:付童,(1991.11-),女,汉,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