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结构材料,来建构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游戏。幼儿的年龄不同,游戏特点水平也不同。本文重要探讨了在小班建构游戏中,从小班建构游戏存在着游戏目的和计划不明确;建构技能和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有限等问题,了解幼儿年龄小经验不足,教师的经验不足及对游戏的重视不够以上原因,提出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目的,提供丰富的材料,丰富幼儿游戏技能及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等对策,以促进幼儿建构游戏发展。
关键词:小班建构游戏;问题;成因;对策
在组织小班建构游戏时,常常会看见幼儿在游戏中玩到一半就放弃了或者没有目的的进行游戏等原因,最后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真正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便从建构游戏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到游戏中。
一、建构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1]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材料是建构游戏的基础。根据年龄不同可把建构游戏的特点分为三种,“其中小班建構游戏特点为幼儿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常常把结构材料堆起垒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小班幼儿游戏时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当别人问他‘你搭的什么’时,他才会注意自己的结构物,思考‘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2]所以小班幼儿游戏作品结构较简单。
二、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建构游戏是通过操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反应个人世界,“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在游戏中,幼儿自己思考,动手搭建,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经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4]
(一)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的影响
建构游戏中,小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物体、材料摆弄,搭出不同的造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思考,探索最终获得成功,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克服困难,成功的快乐,产生了成就感,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建构游戏需要不同材料进行搭建,小班幼儿在搭建时对材料进行认知,可以通过材料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等进行搭建,进一步对幼儿的感知产生影响。“在游戏中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水平,增强对物体增强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的认识水平、空间认知水平。”[5]
(二)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小班幼儿游戏多为独自游戏,幼儿在游戏时都是自己在搭自己的建筑,搭出来的建筑也都是独立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在相同的目的下,与同伴沟通合作,共同搭建,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初期刚接触建构游戏,建构区经常是幼儿各自拿着自己的材料在一个角落进行搭建的场景,并无交流。中后期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在一定的目的下,几个幼儿在一起合作搭建,在游戏过程中能在一起沟通交流。通过游戏,幼儿一起思考、交流,彼此之间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没有明确的游戏目的、计划
在日常组织区域活动的时候,玩建构区的小朋友在建构区会出现一进入区角,并不是在搭建屋子,而是拿起泡沫积木打打闹闹的情况,并没有认真的去进行搭建。幼儿在搭建游戏中会变换目的,到游戏结束时也没搭建出什么作品,甚至有些幼儿就放弃搭建了。这就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之前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更换,导致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
(二)幼儿没有丰富的建构技能,无法达到游戏目的
幼儿游戏时,个别幼儿能有自己的想法。一次游戏前刘致远说:“老师,我想搭一个医院”。很快一个医院的框架搭起来,但是还没有搭几层,楼有些不稳,总是倒塌,他有些不开心,我问他:“为什么楼会不稳,怎么才能更加稳定呢?”他听了,转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倒,我不会盖医院!”我发现他搭的楼都是用一些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积木进行一层层垒高,并没有什么建构技巧。一次次尝试之后,幼儿便放弃了搭建的想法,改去玩其他的了。在游戏中,幼儿总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总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或缺乏建构技巧,导致最后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或者幼儿直接放弃。
(三)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
区域游戏中,区角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建构区的材料多以积木为主,但是积木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建构材料可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因为材料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玩法,例如一家幼儿园,他们园的建构区材料主要以低结构材料为主,由家长提供的一些鞋盒,有大有小,基本都是长方体,幼儿多以垒高、平铺为主,盖高楼、搭围墙之类的,材料单一导致游戏单一,幼儿还会出现没事做的现象,久而久之,幼儿的兴趣也渐渐低下来。或者是有的幼儿园主要以高结构材料为主,投放两套泡沫积木,虽然形状大小各不一,但是数量不多,而小班幼儿主要以独自游戏为主,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很少会进行合作交流,总会因为材料不够而进行争夺。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投放在建构游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评价的能力
小班幼儿游戏经验不足,游戏水平较低,教师的引导、鼓励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认为区角游戏是让幼儿自由游戏,便把材料放在那里让幼儿自由搭建,遇到问题时,不会适时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从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幼儿游戏后也不会对幼儿作品进行鼓励和评价。而有些教师则是过于干预游戏,幼儿遇到问题没有着重于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和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方法,没有做到合格的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建构技能、游戏能力和水平都无法提高,多数幼儿也会对建构游戏失去了兴趣。 四、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年龄小,建构经验不足
小班幼儿年龄大多在3—4岁,这个阶段幼儿的的注意力大概能维持3—5分钟,很容易受其他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幼儿的想象也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幼儿想象的目的并不明确,想象的主题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这就出现了一些幼儿在游戏中刚搭了两下房子便因为其他人的话语改变了搭建目的,从头开始搭建。小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在搭建物体时,搭建目的多数源于生活,但幼儿年龄小,刚接触搭建游戏,搭建的经验不足,没有过多的建构技巧或对搭建物体的形象记忆不深刻,总是搭到一半不知道怎么搭,导致搭建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二)教师没有适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对幼儿游戏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活动,应多让幼儿自己尝试,动手思考,教师不应过多的介入到游戏中,当幼儿游戏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上前引导,任由幼儿自己处理。对幼儿游戏过程及结果并不重视。更多在意的是不要有人争抢,哭闹。对其中发生的矛盾并没有适时的引导,解决问题。
(三)教师经验不足,自身專业能力弱
不少教师刚毕业,经验不足,对于幼儿游戏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在学校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但当遇到问题时仍不能把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上去,从而正确的引导幼儿游戏,错过了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幼儿的建构游戏技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有一些幼儿教师并不是幼儿教育专业毕业,本身专业知识缺乏,对于幼儿游戏了解不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要么放任幼儿游戏,要么就是对于幼儿过于干预,严重的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无法提升幼儿的建构技巧和游戏水平。
五、小班幼儿建构游戏指导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游戏计划,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进行搭建
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游戏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制定游戏计划,创设好游戏情境,把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中去,让幼儿了解到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让幼儿带着目标进行游戏。例如:小兔今天要去幼儿园上学,可是昨天下雨了,把小兔子常去学校的路给堵住了,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搭建一座小桥,好吗?创设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幼儿明确了建构的主题以及内容,也提高了幼儿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确定建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确定此次建构活动的内容。
(二)提供丰富多样,可塑性强的游戏材料
建构材料是建构活动的基础,幼儿通过操作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建构活动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在建构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建构内容,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建构材料。教师要适当的投放材料,材料投放种类和数量过少,游戏将很难展开。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幼儿的需求,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教师还要根据建构主题、计划,及时更改和更换材料,以免妨碍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要注意提供适合幼儿年龄,可塑性强,安全的建构材料。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学会收放材料,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三)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指导幼儿建构技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小班幼儿刚接触建构游戏,并没有丰富的游戏经验和技能技巧,游戏常常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教师应从多方面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在展开建构活动前,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具体形象。例如:幼儿对于桥的形状并不了解,便让他进行搭建,对于孩子太困难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桥。而教师要让孩子搭建房子,可以带幼儿观察周围的建筑物,知道建筑物的名称、形状、特征、怎么搭建;也可以通过网络、图片、图书等途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了解物体的形状、特征及搭建方式。
2.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
小班幼儿接触建构游戏时间不长,并没有太多的建构技能,基本是简单的堆高、平铺、延伸等。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积木材料,学习简单的堆叠、平铺、围封等建构技巧,或投放雪花片、弯管等材料丰富建构材料,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拼插技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四)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有时候孩子在游戏时发现不了自身出现的的问题和困难。这时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根据幼儿不同差异,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适时介入幼儿游戏进行引导,使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但常有教师虽然能发现幼儿的问题,却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不足及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无法用适当的方式介入游戏进行有效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多多学习、观察、记录并反思。对幼儿的行为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研究,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探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正确的指导方式。
“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过程。”[7]主要以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两种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两种指导方式。例如:一次活动,一个小女生在搭建一个城堡,她跟旁边的小伙伴说她搭的城堡是最高的,可是她的城堡总是没搭多高就倒了,原来是因为她把一些小的或者不平的积木放在最底下,因为底座不稳,所以上面的积木总是倒下来。这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进去,以角色的语言去给幼儿启发和提示。间接的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争执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的介入游戏活动之中,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状态。教师适当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游戏在幼儿园中是基本活动,建构游戏只是各种各样的游戏中的其中一种,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多多学习、观察、反思,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3] 单文顶.焦冬玲.袁爱玲.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71.
[2] 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77.
关键词:小班建构游戏;问题;成因;对策
在组织小班建构游戏时,常常会看见幼儿在游戏中玩到一半就放弃了或者没有目的的进行游戏等原因,最后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真正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便从建构游戏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到游戏中。
一、建构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1]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材料是建构游戏的基础。根据年龄不同可把建构游戏的特点分为三种,“其中小班建構游戏特点为幼儿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常常把结构材料堆起垒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小班幼儿游戏时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当别人问他‘你搭的什么’时,他才会注意自己的结构物,思考‘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2]所以小班幼儿游戏作品结构较简单。
二、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建构游戏是通过操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反应个人世界,“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在游戏中,幼儿自己思考,动手搭建,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经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4]
(一)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的影响
建构游戏中,小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物体、材料摆弄,搭出不同的造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思考,探索最终获得成功,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克服困难,成功的快乐,产生了成就感,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建构游戏需要不同材料进行搭建,小班幼儿在搭建时对材料进行认知,可以通过材料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等进行搭建,进一步对幼儿的感知产生影响。“在游戏中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水平,增强对物体增强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的认识水平、空间认知水平。”[5]
(二)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小班幼儿游戏多为独自游戏,幼儿在游戏时都是自己在搭自己的建筑,搭出来的建筑也都是独立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在相同的目的下,与同伴沟通合作,共同搭建,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初期刚接触建构游戏,建构区经常是幼儿各自拿着自己的材料在一个角落进行搭建的场景,并无交流。中后期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在一定的目的下,几个幼儿在一起合作搭建,在游戏过程中能在一起沟通交流。通过游戏,幼儿一起思考、交流,彼此之间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没有明确的游戏目的、计划
在日常组织区域活动的时候,玩建构区的小朋友在建构区会出现一进入区角,并不是在搭建屋子,而是拿起泡沫积木打打闹闹的情况,并没有认真的去进行搭建。幼儿在搭建游戏中会变换目的,到游戏结束时也没搭建出什么作品,甚至有些幼儿就放弃搭建了。这就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之前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更换,导致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
(二)幼儿没有丰富的建构技能,无法达到游戏目的
幼儿游戏时,个别幼儿能有自己的想法。一次游戏前刘致远说:“老师,我想搭一个医院”。很快一个医院的框架搭起来,但是还没有搭几层,楼有些不稳,总是倒塌,他有些不开心,我问他:“为什么楼会不稳,怎么才能更加稳定呢?”他听了,转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倒,我不会盖医院!”我发现他搭的楼都是用一些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积木进行一层层垒高,并没有什么建构技巧。一次次尝试之后,幼儿便放弃了搭建的想法,改去玩其他的了。在游戏中,幼儿总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总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或缺乏建构技巧,导致最后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或者幼儿直接放弃。
(三)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
区域游戏中,区角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建构区的材料多以积木为主,但是积木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建构材料可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因为材料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玩法,例如一家幼儿园,他们园的建构区材料主要以低结构材料为主,由家长提供的一些鞋盒,有大有小,基本都是长方体,幼儿多以垒高、平铺为主,盖高楼、搭围墙之类的,材料单一导致游戏单一,幼儿还会出现没事做的现象,久而久之,幼儿的兴趣也渐渐低下来。或者是有的幼儿园主要以高结构材料为主,投放两套泡沫积木,虽然形状大小各不一,但是数量不多,而小班幼儿主要以独自游戏为主,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很少会进行合作交流,总会因为材料不够而进行争夺。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投放在建构游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评价的能力
小班幼儿游戏经验不足,游戏水平较低,教师的引导、鼓励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认为区角游戏是让幼儿自由游戏,便把材料放在那里让幼儿自由搭建,遇到问题时,不会适时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从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幼儿游戏后也不会对幼儿作品进行鼓励和评价。而有些教师则是过于干预游戏,幼儿遇到问题没有着重于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和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方法,没有做到合格的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建构技能、游戏能力和水平都无法提高,多数幼儿也会对建构游戏失去了兴趣。 四、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年龄小,建构经验不足
小班幼儿年龄大多在3—4岁,这个阶段幼儿的的注意力大概能维持3—5分钟,很容易受其他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幼儿的想象也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幼儿想象的目的并不明确,想象的主题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这就出现了一些幼儿在游戏中刚搭了两下房子便因为其他人的话语改变了搭建目的,从头开始搭建。小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在搭建物体时,搭建目的多数源于生活,但幼儿年龄小,刚接触搭建游戏,搭建的经验不足,没有过多的建构技巧或对搭建物体的形象记忆不深刻,总是搭到一半不知道怎么搭,导致搭建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二)教师没有适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对幼儿游戏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活动,应多让幼儿自己尝试,动手思考,教师不应过多的介入到游戏中,当幼儿游戏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上前引导,任由幼儿自己处理。对幼儿游戏过程及结果并不重视。更多在意的是不要有人争抢,哭闹。对其中发生的矛盾并没有适时的引导,解决问题。
(三)教师经验不足,自身專业能力弱
不少教师刚毕业,经验不足,对于幼儿游戏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在学校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但当遇到问题时仍不能把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上去,从而正确的引导幼儿游戏,错过了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幼儿的建构游戏技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有一些幼儿教师并不是幼儿教育专业毕业,本身专业知识缺乏,对于幼儿游戏了解不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要么放任幼儿游戏,要么就是对于幼儿过于干预,严重的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无法提升幼儿的建构技巧和游戏水平。
五、小班幼儿建构游戏指导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游戏计划,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进行搭建
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游戏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制定游戏计划,创设好游戏情境,把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中去,让幼儿了解到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让幼儿带着目标进行游戏。例如:小兔今天要去幼儿园上学,可是昨天下雨了,把小兔子常去学校的路给堵住了,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搭建一座小桥,好吗?创设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幼儿明确了建构的主题以及内容,也提高了幼儿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确定建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确定此次建构活动的内容。
(二)提供丰富多样,可塑性强的游戏材料
建构材料是建构活动的基础,幼儿通过操作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建构活动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在建构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建构内容,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建构材料。教师要适当的投放材料,材料投放种类和数量过少,游戏将很难展开。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幼儿的需求,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教师还要根据建构主题、计划,及时更改和更换材料,以免妨碍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要注意提供适合幼儿年龄,可塑性强,安全的建构材料。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学会收放材料,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三)丰富幼儿游戏经验,指导幼儿建构技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小班幼儿刚接触建构游戏,并没有丰富的游戏经验和技能技巧,游戏常常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教师应从多方面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在展开建构活动前,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具体形象。例如:幼儿对于桥的形状并不了解,便让他进行搭建,对于孩子太困难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桥。而教师要让孩子搭建房子,可以带幼儿观察周围的建筑物,知道建筑物的名称、形状、特征、怎么搭建;也可以通过网络、图片、图书等途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了解物体的形状、特征及搭建方式。
2.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
小班幼儿接触建构游戏时间不长,并没有太多的建构技能,基本是简单的堆高、平铺、延伸等。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积木材料,学习简单的堆叠、平铺、围封等建构技巧,或投放雪花片、弯管等材料丰富建构材料,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拼插技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四)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有时候孩子在游戏时发现不了自身出现的的问题和困难。这时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根据幼儿不同差异,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适时介入幼儿游戏进行引导,使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但常有教师虽然能发现幼儿的问题,却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不足及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无法用适当的方式介入游戏进行有效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多多学习、观察、记录并反思。对幼儿的行为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研究,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探讨,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正确的指导方式。
“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过程。”[7]主要以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两种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两种指导方式。例如:一次活动,一个小女生在搭建一个城堡,她跟旁边的小伙伴说她搭的城堡是最高的,可是她的城堡总是没搭多高就倒了,原来是因为她把一些小的或者不平的积木放在最底下,因为底座不稳,所以上面的积木总是倒下来。这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进去,以角色的语言去给幼儿启发和提示。间接的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争执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的介入游戏活动之中,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状态。教师适当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游戏在幼儿园中是基本活动,建构游戏只是各种各样的游戏中的其中一种,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多多学习、观察、反思,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3] 单文顶.焦冬玲.袁爱玲.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71.
[2] 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