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不一般。突发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命运,也给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学方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线教育由辅助性教学手段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给师生带来全新挑战。对幼儿教师来说,这种挑战或许更为巨大。隔屏互动对低龄幼儿来讲并非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其专注度、配合度等都影响着线上活动的质量;长期面对电子屏幕,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
为丰富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全体幼儿教师“宅”而无“闲”,从讲台走向屏幕,用专业知识汇编出短而精的线上活动内容,为家庭亲子互动提供指导,此外还承担着繁杂的防疫事务性工作。他们将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作信念与韧劲,抵抗住疫情的重压,迎来了复学的光明。而在那段特殊时光下的探索和努力不会白费,将为今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我们将视角深入武汉、天津与桐柏,追随三位幼教人的脚步,倾听他们在非常时期的故事。这不过是沧海一粟,疫情下,全体幼教人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
“疫”无反顾 家园由我来守护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热闹与繁华被按下了暂停键,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寂和恐慌。灰色阴霾的笼罩下,荊楚大地一夜间黯然失色。
“武汉是全国新冠疫情暴发的中心区域,病例数量庞大,许多民众觉得空气中都布满了病毒。”回忆起那段日子,陈潘这样形容。公共交通暂停运营,市民居家隔离依靠“囤货”度日。作为武汉市汉阳区晨光第二幼儿园教师,也是一名“95后”党员,陈潘看到志愿者们在国之危难时下沉到社区贡献力量,也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来缓解这个城市的阵痛,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在家人眼里,幼儿教师在家给孩子们录视频就行,没必要冒着危险往外跑。直到家里“囤货”见底,陈潘一家陷入了生活困境。这时,社区志愿者敲开了门,送来蔬菜和粮油。这番举动改变了陈潘家人的想法,“关键时刻,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那么我们可能没有被疫情打败,而是被自私给打败了”。在这样的共识下,陈潘向汉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开始了他长达210天的前线抗疫生活。
210天里,陈潘先后被派到汉阳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大数据中心疫情专线与境外返汉外事组专班工作。在志愿岗位上,他负责民众寻医问药等协调工作,处理入境返汉人员隔离、接送时大量接触着疑似病人。“志愿工作大大增加了感染概率,说不害怕不担心都是假的。”但对他而言,危险与成就感并存。他记得曾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就这么去了”。这是一位病愈者,疫情夺走了他所有的家人。出院后,患病史的标签让他活成了一座孤岛,街坊邻居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甚至恶语相向。这通来电让陈潘觉得心酸又担忧,当人们都将目光集中在疫情每天变动的数字上,病愈者的心理重建无暇顾及。
此后的日子,陈潘每天通过微信和这名病愈者交流。有了倾听者和关怀,陈潘感觉对方渐渐走出了阴霾。虽非专业医护,陈潘却将疏导儿童心理问题的经验带到了疏导成人情绪的工作中,给陷入阴霾的生命带去阳光和温暖。
如果说疫区正在上演着“生死时速”,那么全国各地为防控疫情而增设的志愿岗位上,同样少不了像陈潘一样的幼儿教师的身影。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的一些,卸去教师的身份回归家庭,同样也是孩子、妻子和妈妈。突然而至的疫情,带来了烦琐的抗疫事务和大量视频录制任务,几乎占据了她们的全部精力。
天津市东丽区钢花幼儿园的尹园园,就遭到了家人的质疑:“你一个幼儿园老师,不就是看孩子吗,怎么那么忙?”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儿子才17个月,尹园园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要照顾孩子,还要到社区志愿服务点值守。这在尹园园看来,忙碌充实而有意义。通过反复与家人强调作为党员教师肩上担负的对孩子、家长和工作的责任,她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尹园园比任何人都明白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但疫情当前工作与家庭难两全,唯有自己分轻重、分主次地做好工作规划,才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孩子们晚上休息后,夜灯下她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备课。
云端陪伴 守望成长
为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教育部发起“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在这样的号召下,幼儿教师们积极开展云端探索,进行线上活动的开发实践。然而,云端活动的录制与后期制作,对幼儿教师们来说是全新的技术与形式,运用起来并不熟悉。尹园园发现,一个动作或一句话自己可能要录好几遍,可以预想年长老师想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面的活泼课堂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云端无法消弭的距离感在无形中影响着教育效果。
作为小班组级长,尹园园组织老师们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利用市、区资源库的学习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开发了系列适宜家长与孩子共同开展的活动,并将他们录制成课件,让家长自愿选择。像录制抗疫儿歌、制作小口罩等,小朋友们喜欢,家长配合度高,反馈也很好。在收集家长意见时,尹園园也重点了解了家长们的育儿苦恼,如孩子无端发脾气、摔东西等。于是,她带领老师们将收集到的困惑分类汇总,小组研讨后用专业知识给家长提出建议。这段“既做孩子老师,也做家长老师”的日子,让尹园园很开心,“这是一次充电,在过程中又一次成长了”。
云端活动对于城市师生而言,技术的壁垒或许尚可打破,放诸乡村便是另外一番景象。河南省桐柏县新集乡小天才幼儿园,作为新集乡唯一一所乡村幼儿园,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让孩子们性格内向、内心孤独。对孩子而言,园长王秀玲与老师们亦师亦母,除教学外还承担着弥补孩子情感空白的责任。小天才幼儿园“上早放晚”,孩子们早晨7点半到校,晚上6点左右离园,几乎整天都跟老师在一起。一方面保证了孩子的一日活动都能在幼儿园完成,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能给予更多陪伴。
然而年初的疫情打断了幼儿园的正常运作。村庄封闭、延期开课、对线上教育所知甚少、无法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状况,似一道鸿沟摆在了王秀玲面前。刚好因疫情没有离家的儿子将母亲的焦虑看在了眼里,他鼓励母亲下载直播软件尝试在线互动。这是年过五十的王秀玲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对被疫情暂时困在村里的家长以及孩子们来讲,更是未曾想过的事情。在王秀玲儿子的教授下,老师和家长们渐渐适应了线上交流模式。王秀玲找来县幼儿园的优质活动视频,与老师们的在线互动同步组成每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实现了成长不停歇。针对那些家庭困难、没有宽带和智能手机的孩子,王秀玲组织老师们上门走访,以住得临近的三个孩子为一组,给孩子们送教上门。 老师们以爱搭建起桥梁,让乡村孩子们跨越教育资源匮乏与信息化手段不畅的鸿沟,走向世界的路更宽了。一二月份,阴雨绵绵,泥泞的路上留下了那些为“一个都不能少”而风雨无阻的身影。
有多少爱 就有多少担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这样描述爱的力量。疫情下,每一位幼儿教師都是拥有这样“超级力量”的英雄。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如何保护自己,而是如何平衡志愿工作跟幼师工作。”在志愿岗位上和衣而眠,陈潘仍牵挂着因疫情无法出门的孩子们,格外担心孩子们的生长发育与情绪状况,看到生活作息表中可怜的运动时间,更激发了他要有所改变的热情。一套“小空间大智慧”的宅家体育课程应时而生,陈潘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发展特点设计了不同游戏,让孩子们动起来,不做小“宅”娃。
做这些事的陈潘,当初因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而选择了幼师工作,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当下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遗憾,希望在孩子心理、人格发育关键阶段以独立自信、勇敢冒险的精神影响他们,让其得到全面发展。而抗疫这一战,让陈潘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未来他会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与责任担当培养一起纳入教学内容,让孩子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浪。在他身上,展现了一代幼师的责任感和热血激情,这无疑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而在千里之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深耕学前教育30余载的王秀玲,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信仰,从水泥石板当课桌开始,一路将幼儿园建设成如今的标准化。村里拿不出钱,她就自己建房、自己出钱给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只为让乡村孩子有更多看世界的机会。
家人埋怨她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朋友劝她不要投入太多,都没能让王秀玲停下脚步。当曾经的学生以捐赠图书和物资的形式反哺于幼儿园,这份认可让王秀玲忘记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坎坷,既已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她深知受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的影响,乡村极难留下优秀教育人才。唯有秉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带领老师们走出去,将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为留守的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将更多的“留学生”送出去。
有人奋战在抗疫前线,有人坚守乡村教育阵地,疫情下,每位幼儿教师都演绎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很多像尹园园一样的二胎妈妈,面对繁忙的工作与照顾孩子带来的冲突,都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尹园园摸索出“姐姐带弟弟”的家庭相处模式,让姐姐感到自己获得的爱并未因弟弟的到来而减少,姐姐就能自然地将爱与呵护传递给弟弟。增进孩子间感情的同时也节省了她的精力、分担了压力。在尹园园看来,二胎妈妈要更有智慧与激情,给予幼儿足够的爱,陪伴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有爱的环境中充分感受、触摸到爱,并将爱传递、延续下去。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才能从和谐的家庭中走出去,站在幼师的岗位上守望成长。
疫情带给我们至暗时刻,却也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幼儿教师们如何以超乎想象的坚韧坚守育人岗位。那些孩子们闭门不出的日子里,风平浪静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这群可敬可爱的人的不懈努力。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致敬,疫情中默默坚守的幼教人。
为丰富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全体幼儿教师“宅”而无“闲”,从讲台走向屏幕,用专业知识汇编出短而精的线上活动内容,为家庭亲子互动提供指导,此外还承担着繁杂的防疫事务性工作。他们将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作信念与韧劲,抵抗住疫情的重压,迎来了复学的光明。而在那段特殊时光下的探索和努力不会白费,将为今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我们将视角深入武汉、天津与桐柏,追随三位幼教人的脚步,倾听他们在非常时期的故事。这不过是沧海一粟,疫情下,全体幼教人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
“疫”无反顾 家园由我来守护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热闹与繁华被按下了暂停键,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寂和恐慌。灰色阴霾的笼罩下,荊楚大地一夜间黯然失色。
“武汉是全国新冠疫情暴发的中心区域,病例数量庞大,许多民众觉得空气中都布满了病毒。”回忆起那段日子,陈潘这样形容。公共交通暂停运营,市民居家隔离依靠“囤货”度日。作为武汉市汉阳区晨光第二幼儿园教师,也是一名“95后”党员,陈潘看到志愿者们在国之危难时下沉到社区贡献力量,也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来缓解这个城市的阵痛,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在家人眼里,幼儿教师在家给孩子们录视频就行,没必要冒着危险往外跑。直到家里“囤货”见底,陈潘一家陷入了生活困境。这时,社区志愿者敲开了门,送来蔬菜和粮油。这番举动改变了陈潘家人的想法,“关键时刻,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那么我们可能没有被疫情打败,而是被自私给打败了”。在这样的共识下,陈潘向汉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开始了他长达210天的前线抗疫生活。
210天里,陈潘先后被派到汉阳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大数据中心疫情专线与境外返汉外事组专班工作。在志愿岗位上,他负责民众寻医问药等协调工作,处理入境返汉人员隔离、接送时大量接触着疑似病人。“志愿工作大大增加了感染概率,说不害怕不担心都是假的。”但对他而言,危险与成就感并存。他记得曾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就这么去了”。这是一位病愈者,疫情夺走了他所有的家人。出院后,患病史的标签让他活成了一座孤岛,街坊邻居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甚至恶语相向。这通来电让陈潘觉得心酸又担忧,当人们都将目光集中在疫情每天变动的数字上,病愈者的心理重建无暇顾及。
此后的日子,陈潘每天通过微信和这名病愈者交流。有了倾听者和关怀,陈潘感觉对方渐渐走出了阴霾。虽非专业医护,陈潘却将疏导儿童心理问题的经验带到了疏导成人情绪的工作中,给陷入阴霾的生命带去阳光和温暖。
如果说疫区正在上演着“生死时速”,那么全国各地为防控疫情而增设的志愿岗位上,同样少不了像陈潘一样的幼儿教师的身影。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的一些,卸去教师的身份回归家庭,同样也是孩子、妻子和妈妈。突然而至的疫情,带来了烦琐的抗疫事务和大量视频录制任务,几乎占据了她们的全部精力。
天津市东丽区钢花幼儿园的尹园园,就遭到了家人的质疑:“你一个幼儿园老师,不就是看孩子吗,怎么那么忙?”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儿子才17个月,尹园园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要照顾孩子,还要到社区志愿服务点值守。这在尹园园看来,忙碌充实而有意义。通过反复与家人强调作为党员教师肩上担负的对孩子、家长和工作的责任,她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尹园园比任何人都明白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但疫情当前工作与家庭难两全,唯有自己分轻重、分主次地做好工作规划,才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孩子们晚上休息后,夜灯下她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备课。
云端陪伴 守望成长
为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教育部发起“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在这样的号召下,幼儿教师们积极开展云端探索,进行线上活动的开发实践。然而,云端活动的录制与后期制作,对幼儿教师们来说是全新的技术与形式,运用起来并不熟悉。尹园园发现,一个动作或一句话自己可能要录好几遍,可以预想年长老师想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面的活泼课堂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云端无法消弭的距离感在无形中影响着教育效果。
作为小班组级长,尹园园组织老师们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利用市、区资源库的学习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开发了系列适宜家长与孩子共同开展的活动,并将他们录制成课件,让家长自愿选择。像录制抗疫儿歌、制作小口罩等,小朋友们喜欢,家长配合度高,反馈也很好。在收集家长意见时,尹園园也重点了解了家长们的育儿苦恼,如孩子无端发脾气、摔东西等。于是,她带领老师们将收集到的困惑分类汇总,小组研讨后用专业知识给家长提出建议。这段“既做孩子老师,也做家长老师”的日子,让尹园园很开心,“这是一次充电,在过程中又一次成长了”。
云端活动对于城市师生而言,技术的壁垒或许尚可打破,放诸乡村便是另外一番景象。河南省桐柏县新集乡小天才幼儿园,作为新集乡唯一一所乡村幼儿园,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让孩子们性格内向、内心孤独。对孩子而言,园长王秀玲与老师们亦师亦母,除教学外还承担着弥补孩子情感空白的责任。小天才幼儿园“上早放晚”,孩子们早晨7点半到校,晚上6点左右离园,几乎整天都跟老师在一起。一方面保证了孩子的一日活动都能在幼儿园完成,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能给予更多陪伴。
然而年初的疫情打断了幼儿园的正常运作。村庄封闭、延期开课、对线上教育所知甚少、无法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状况,似一道鸿沟摆在了王秀玲面前。刚好因疫情没有离家的儿子将母亲的焦虑看在了眼里,他鼓励母亲下载直播软件尝试在线互动。这是年过五十的王秀玲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对被疫情暂时困在村里的家长以及孩子们来讲,更是未曾想过的事情。在王秀玲儿子的教授下,老师和家长们渐渐适应了线上交流模式。王秀玲找来县幼儿园的优质活动视频,与老师们的在线互动同步组成每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实现了成长不停歇。针对那些家庭困难、没有宽带和智能手机的孩子,王秀玲组织老师们上门走访,以住得临近的三个孩子为一组,给孩子们送教上门。 老师们以爱搭建起桥梁,让乡村孩子们跨越教育资源匮乏与信息化手段不畅的鸿沟,走向世界的路更宽了。一二月份,阴雨绵绵,泥泞的路上留下了那些为“一个都不能少”而风雨无阻的身影。
有多少爱 就有多少担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这样描述爱的力量。疫情下,每一位幼儿教師都是拥有这样“超级力量”的英雄。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如何保护自己,而是如何平衡志愿工作跟幼师工作。”在志愿岗位上和衣而眠,陈潘仍牵挂着因疫情无法出门的孩子们,格外担心孩子们的生长发育与情绪状况,看到生活作息表中可怜的运动时间,更激发了他要有所改变的热情。一套“小空间大智慧”的宅家体育课程应时而生,陈潘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发展特点设计了不同游戏,让孩子们动起来,不做小“宅”娃。
做这些事的陈潘,当初因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而选择了幼师工作,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当下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遗憾,希望在孩子心理、人格发育关键阶段以独立自信、勇敢冒险的精神影响他们,让其得到全面发展。而抗疫这一战,让陈潘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未来他会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与责任担当培养一起纳入教学内容,让孩子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浪。在他身上,展现了一代幼师的责任感和热血激情,这无疑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而在千里之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深耕学前教育30余载的王秀玲,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信仰,从水泥石板当课桌开始,一路将幼儿园建设成如今的标准化。村里拿不出钱,她就自己建房、自己出钱给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只为让乡村孩子有更多看世界的机会。
家人埋怨她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朋友劝她不要投入太多,都没能让王秀玲停下脚步。当曾经的学生以捐赠图书和物资的形式反哺于幼儿园,这份认可让王秀玲忘记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坎坷,既已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她深知受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的影响,乡村极难留下优秀教育人才。唯有秉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带领老师们走出去,将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为留守的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将更多的“留学生”送出去。
有人奋战在抗疫前线,有人坚守乡村教育阵地,疫情下,每位幼儿教师都演绎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很多像尹园园一样的二胎妈妈,面对繁忙的工作与照顾孩子带来的冲突,都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尹园园摸索出“姐姐带弟弟”的家庭相处模式,让姐姐感到自己获得的爱并未因弟弟的到来而减少,姐姐就能自然地将爱与呵护传递给弟弟。增进孩子间感情的同时也节省了她的精力、分担了压力。在尹园园看来,二胎妈妈要更有智慧与激情,给予幼儿足够的爱,陪伴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有爱的环境中充分感受、触摸到爱,并将爱传递、延续下去。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才能从和谐的家庭中走出去,站在幼师的岗位上守望成长。
疫情带给我们至暗时刻,却也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幼儿教师们如何以超乎想象的坚韧坚守育人岗位。那些孩子们闭门不出的日子里,风平浪静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这群可敬可爱的人的不懈努力。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致敬,疫情中默默坚守的幼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