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塔洛》是导演万玛才的新作,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塔洛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塔洛寻找身份认同,却最终丢失了原有的自我,对爱情生出了渴望,却是镜花水月,幻灭一场,内心坚持信仰,却自己摧毁了信仰。我们不知道,有一天,会是“塔洛”们孤独至死,还是孤独导致了“塔洛”们的死去。
关键词:身份符号;阉割;孤独
《塔洛》是导演万玛的新作,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塔洛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影片采用黑白色调,冷静内敛,给人以无尽的沧桑与孤独感。
影片的构图中,塔洛常被置于边缘处。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他,被社会排挤,被他人排挤,最后甚至被自己排挤,最终,被孤独所吞噬。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身份阉割
人是符号化的动物(卡西尔语),人的自我意识自然要用符号形式表达出来。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年龄,很久没有被人叫过名字,而是被用“小辫子”称呼,他缺乏身份认同的符号,也因此产生自我意识的缺乏。因为缺乏,所以要去寻找,因为欠缺,就有了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证是很重要的符号。如同多杰所长所说“有了身份证去城里别人才知道你是谁。”想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外界的认同,不能缺少这个符号。塔洛办理身份证、拍大头照,就是在寻找自我认同,也寻找着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代表被认同的符号。
塔洛与多杰所长面对面交谈时,两人虽然出现在同一个镜头当中,却被硬朗的框架线条隔成了两幅画,看似刻板的构图,却将个人与体制之间的高墙筑起。他在照相馆门口,被过路的警察当做小偷,也是源于缺乏身份认同。
缺乏身份认同的绝不仅是塔洛,他还是很多藏族人民的群像。来到县城的照相馆拍照,他进入到了一个现代的环境当中,隐喻着,传统与现代进行了碰撞,这种碰撞通过塔洛表现出来。塔洛在照相馆所遇到的拍婚纱照的藏族夫妻,照相背景布从布达拉宫换到北京天安门,最后又换到美国纽约,身上的服饰也从民族服饰换为西装。
布达拉宫、天安门、纽约都是地标性建筑,有很强的文化、政治寓意。民族服饰、西装、小羊羔也是文化符号。还俗后的藏族,显然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接触新的文化符号使他们觉得无措,只有重新拥有自己熟悉的符号时,内心才能够有所安定。他们专注于既有生活状态的精神状态当中,却有着各种外来的打扰。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得以更好的展示,冲突之外,亦有着对于不明了的未来的焦虑与困惑。
小辫子、羊羔都是塔洛身上很重要的符号,几乎是“塔洛”的代表。然而,这些符号在他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失去,他剪去了辫子,卖掉了所有的羊。最后,他不仅没有获得新的身份认同,反而丢失原有身份。这暗喻着现代化文明对于藏区民族传统生活的伤害。新的社会生活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未必拥有完整的、新的社会身份,可是旧有的生活和身份却已经受到了摧毁。在新旧的交替之中他们失去了身份的认同,迷茫无所适从。
二、浪漫爱情的虚幻——情感阉割
亲情、友情、爱情是身为人最重要的三种情感。身为孤儿的塔洛没有父母的亲情,常年只与羊群生活,没有朋友。被杨措所欺骗,摧毁了他内心所渴望的爱情。
导演万玛才旦通过镜子来拍摄塔洛第一次遇到杨措时,杨措为塔洛洗头的场景,不仅此处,塔洛在KTV醉酒后在杨措家中醒来,杨措为塔洛剪去辫子等场景,也是镜像的。镜花水月,看似美好的邂逅,浪漫的爱情,到了最后,都成了虚幻,像是梦一场。
藏族姑娘杨措,是塔洛所遇到的第一个短发、抽烟的藏族姑娘,她带着塔洛到KTV中,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塔洛原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唱情歌的塔洛,却为了杨措,愿意多学几首新的拉伊。从未想过离开现在所生活的环境的他,因为杨措,开始想要远行,想要到新的、现代化的城市中。这是爱情所给予的改变与诱惑,也是现代化所给予的诱惑和冲击。
他回到派出所把身份证照给多杰所长时,说自己可能遇到了坏人。塔洛对于诱惑与爱情还是有所戒备的,可最终还是为了爱情自我阉割。
然而为爱情阉割自己的身份后,塔洛一样是孤独的,他与杨措属于两个世界,想到KTV唱新学的拉伊给杨措听,但是杨措却想去听歌手的演唱会。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显然他并不能很好的融入,演唱会上置身热闹的人群之中,更显孤独寂寥。
在杨措家一觉醒来,杨措带着他的钱离开了,人财两空。他的爱情不复存在,一直渴望的情感,也被阉割。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自己所渴望的情感,幻境被打破,黃粱一梦终觉醒,镜花水月情似梦。
三、内心信仰的崩塌——信仰阉割
影片以塔洛流利背诵毛主席语录作为开场。塔洛最喜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但是塔洛虽然能背出来,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塔洛也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司马迁。汉藏民族文化之间隔阂与差异,在此也能够得到一些体现。
塔洛曾问多杰所长,“我为村子里的人放羊,总有一天也会死的,要是死了我也算张思德一样的好人吧,死得比泰山还重吗?”多杰所长也回答“如果你哪天放羊死了,也肯定像张思德一样重于泰山。”塔洛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很重要信仰。
一个月后,他到派出所领取身份证的场景,导演采用了镜像构图,从镜子中拍摄。墙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也呈现出左右的颠倒,这暗喻着塔洛心中信仰的崩塌。塔洛本觉得自己像张思德一样为人民服务,可是后来,他卖掉了其他人的羊。只有黑白对错,没有灰色地带的塔洛,潜意识里,已经将自己从“好人”的群体中划去。
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流利的背诵出毛主席语录,内心的信仰已经缺失,内心世界逐渐崩塌。
骑着摩托车回到了山上后,很少见的,塔洛处于构图的中心位置,因为他到了原属于自己的视觉。塔洛抽着以前不抽的现代香烟,喝着啤酒,背朝着观众,没有辫子的光头显得特别瞩目。被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价值观所冲击的他,不知该往何处走去,只能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回到了原点,物是人非。
塔洛从开始就是孤独的,孑然一人,没有父母,自小与羊为伴;寻找身份认同,却最终丢失了原本的自己;对爱情生出了渴望,却是镜花水月,幻灭一场,内心坚持信仰,却自己摧毁了心中的信仰。我们不知道,有一天,会是“塔洛”们孤独至死,还是孤独导致了“塔洛”们的死去。
参考文献:
[1][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关键词:身份符号;阉割;孤独
《塔洛》是导演万玛的新作,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塔洛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影片采用黑白色调,冷静内敛,给人以无尽的沧桑与孤独感。
影片的构图中,塔洛常被置于边缘处。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他,被社会排挤,被他人排挤,最后甚至被自己排挤,最终,被孤独所吞噬。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身份阉割
人是符号化的动物(卡西尔语),人的自我意识自然要用符号形式表达出来。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年龄,很久没有被人叫过名字,而是被用“小辫子”称呼,他缺乏身份认同的符号,也因此产生自我意识的缺乏。因为缺乏,所以要去寻找,因为欠缺,就有了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身份证是很重要的符号。如同多杰所长所说“有了身份证去城里别人才知道你是谁。”想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外界的认同,不能缺少这个符号。塔洛办理身份证、拍大头照,就是在寻找自我认同,也寻找着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代表被认同的符号。
塔洛与多杰所长面对面交谈时,两人虽然出现在同一个镜头当中,却被硬朗的框架线条隔成了两幅画,看似刻板的构图,却将个人与体制之间的高墙筑起。他在照相馆门口,被过路的警察当做小偷,也是源于缺乏身份认同。
缺乏身份认同的绝不仅是塔洛,他还是很多藏族人民的群像。来到县城的照相馆拍照,他进入到了一个现代的环境当中,隐喻着,传统与现代进行了碰撞,这种碰撞通过塔洛表现出来。塔洛在照相馆所遇到的拍婚纱照的藏族夫妻,照相背景布从布达拉宫换到北京天安门,最后又换到美国纽约,身上的服饰也从民族服饰换为西装。
布达拉宫、天安门、纽约都是地标性建筑,有很强的文化、政治寓意。民族服饰、西装、小羊羔也是文化符号。还俗后的藏族,显然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接触新的文化符号使他们觉得无措,只有重新拥有自己熟悉的符号时,内心才能够有所安定。他们专注于既有生活状态的精神状态当中,却有着各种外来的打扰。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得以更好的展示,冲突之外,亦有着对于不明了的未来的焦虑与困惑。
小辫子、羊羔都是塔洛身上很重要的符号,几乎是“塔洛”的代表。然而,这些符号在他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失去,他剪去了辫子,卖掉了所有的羊。最后,他不仅没有获得新的身份认同,反而丢失原有身份。这暗喻着现代化文明对于藏区民族传统生活的伤害。新的社会生活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未必拥有完整的、新的社会身份,可是旧有的生活和身份却已经受到了摧毁。在新旧的交替之中他们失去了身份的认同,迷茫无所适从。
二、浪漫爱情的虚幻——情感阉割
亲情、友情、爱情是身为人最重要的三种情感。身为孤儿的塔洛没有父母的亲情,常年只与羊群生活,没有朋友。被杨措所欺骗,摧毁了他内心所渴望的爱情。
导演万玛才旦通过镜子来拍摄塔洛第一次遇到杨措时,杨措为塔洛洗头的场景,不仅此处,塔洛在KTV醉酒后在杨措家中醒来,杨措为塔洛剪去辫子等场景,也是镜像的。镜花水月,看似美好的邂逅,浪漫的爱情,到了最后,都成了虚幻,像是梦一场。
藏族姑娘杨措,是塔洛所遇到的第一个短发、抽烟的藏族姑娘,她带着塔洛到KTV中,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塔洛原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唱情歌的塔洛,却为了杨措,愿意多学几首新的拉伊。从未想过离开现在所生活的环境的他,因为杨措,开始想要远行,想要到新的、现代化的城市中。这是爱情所给予的改变与诱惑,也是现代化所给予的诱惑和冲击。
他回到派出所把身份证照给多杰所长时,说自己可能遇到了坏人。塔洛对于诱惑与爱情还是有所戒备的,可最终还是为了爱情自我阉割。
然而为爱情阉割自己的身份后,塔洛一样是孤独的,他与杨措属于两个世界,想到KTV唱新学的拉伊给杨措听,但是杨措却想去听歌手的演唱会。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显然他并不能很好的融入,演唱会上置身热闹的人群之中,更显孤独寂寥。
在杨措家一觉醒来,杨措带着他的钱离开了,人财两空。他的爱情不复存在,一直渴望的情感,也被阉割。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自己所渴望的情感,幻境被打破,黃粱一梦终觉醒,镜花水月情似梦。
三、内心信仰的崩塌——信仰阉割
影片以塔洛流利背诵毛主席语录作为开场。塔洛最喜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但是塔洛虽然能背出来,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塔洛也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司马迁。汉藏民族文化之间隔阂与差异,在此也能够得到一些体现。
塔洛曾问多杰所长,“我为村子里的人放羊,总有一天也会死的,要是死了我也算张思德一样的好人吧,死得比泰山还重吗?”多杰所长也回答“如果你哪天放羊死了,也肯定像张思德一样重于泰山。”塔洛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很重要信仰。
一个月后,他到派出所领取身份证的场景,导演采用了镜像构图,从镜子中拍摄。墙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也呈现出左右的颠倒,这暗喻着塔洛心中信仰的崩塌。塔洛本觉得自己像张思德一样为人民服务,可是后来,他卖掉了其他人的羊。只有黑白对错,没有灰色地带的塔洛,潜意识里,已经将自己从“好人”的群体中划去。
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流利的背诵出毛主席语录,内心的信仰已经缺失,内心世界逐渐崩塌。
骑着摩托车回到了山上后,很少见的,塔洛处于构图的中心位置,因为他到了原属于自己的视觉。塔洛抽着以前不抽的现代香烟,喝着啤酒,背朝着观众,没有辫子的光头显得特别瞩目。被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价值观所冲击的他,不知该往何处走去,只能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回到了原点,物是人非。
塔洛从开始就是孤独的,孑然一人,没有父母,自小与羊为伴;寻找身份认同,却最终丢失了原本的自己;对爱情生出了渴望,却是镜花水月,幻灭一场,内心坚持信仰,却自己摧毁了心中的信仰。我们不知道,有一天,会是“塔洛”们孤独至死,还是孤独导致了“塔洛”们的死去。
参考文献:
[1][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