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幼儿行为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期间,让我发现幼儿园孩子攻击性的不良行为时常发生,而且那些具有明显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小朋友会对其产生疏远感,一般会说:“我不爱跟他玩,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XX。他老是要抢我东西的。”而且由于他态度不认真,无纪律性,常常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到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孤立的环境中成长,必定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一般把引起别人不安甚至恐怖的敌对性和侵犯性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这类行为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打人、咬人、用东西砸人、骂人、独霸、控制欲等。如果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行为在身上经常出现,这种孩子就是攻击型的。倘若不及时矫正,对孩子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害的。
  二、研究背景(某一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概述
  在我所接触的幼儿中,有一个长相可爱,让人第一眼看到就非常惹人喜欢的男孩子。此幼儿个性张扬,淘气,霸道,较急躁,控制欲强,外向,情绪化,多动,反应力很快,接受能力强,言语多。在与其相处的半年中,我经常接到其他小朋友对他的控告。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他的注意力也非常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喜欢去干扰旁边的小朋友,被教师多次点名提醒后仍然不改。每次最终因为他的干扰而导致与旁边的小朋友发生冲突行为。针对幼儿的表现,我对其家庭背景也做了调查研究。此幼儿在家表现比在园表现更加张扬,控制欲强,习惯指挥他人,脾气任性,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攻击他人行为。
  2 分析形成原因
  教师:主要向本幼儿奶奶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
  家长:(1)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孩子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2)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情动作较慢,对事物很难保持较长的兴趣。(3)孩子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先做,但没有耐心。(4)孩子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爱发脾气,比较任性、急躁。
  家园、社会原因分析: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由于方式不对,反而对他人造成了攻击伤害,这也足以体现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手段,需要成人重视及指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孩子从小受爷爷奶奶溺爱,养成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养成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孩子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太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3)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当孩子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烈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被攻击者若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则该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同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三、矫正措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措施
  1 正面引导、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刺激,如: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材料,减少为争夺玩具或图书材料等引发的冲突。
  2 反面教育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强化,不予注意,而对其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此同时,我们用移情训练法正确引导。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并由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带来积极的行为变化,幼儿逐渐懂得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去做,不利于他人的事就不去做。
  3 精神物质齐上阵,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由于具有攻击性行为,长期表现出对同伴的不友好,因而周围人就对孩子采取敬而远之甚至于嫌弃的态度,孩子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人人都不喜欢我,我就这样了。其实,这样的孩子心理是最渴望肯定的。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教师可适当采取赏识教育。
  (二)家庭教育措施
  1 与孩子家长沟通,纠正其不良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与家长共同讨论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孩子是很可怜,孩子是应该得到更多的爱,但是爱的太多,就成了溺爱了。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满足,不管孩子采取什么样的哭闹方式。孩子犯了错误,不要伸手就打,而是先要弄明原因,再说服教育,“以理教育、以爱教育”。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多多安抚孩子,多给孩子一点爱,让孩子躁动不安的心逐渐平息下来。
  2 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颜料,手工,剪刀,以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四、研究反思
  (一)家长的过分宠溺或者过分专制都会导致幼儿性格上的偏差。心理学家杜拉德提出“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过分专制会导致儿童严重的挫折感,并引发攻击性行为。可是孩子过分放纵惯了就会形成自我专横的个性特征。他们惟我独尊,一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甚至殴打大人。而大人的忍让、放纵则使孩子学会了不断地任性和具有攻击性。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还需要家长多多权衡,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二)家长或老师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要求,成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幼儿期最富于模仿性,成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幼儿的具体榜样。所以成人教育子女应从自身做起,使幼儿能从中潜移默化得到教育,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行为,以免造成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结语:总之,幼儿期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攻击性行为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如果幼儿养成这样的恶习,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障碍,难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成人要尽量帮助孩子克服攻击性的毛病,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生理上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杨素琴.从家庭角度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3]夏盛.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
  [4]何金妮.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
其他文献
棱锥的外接球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是全国高考数学卷的一个常考点,构造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本文以2019年全国Ⅰ卷理科第12题为例进行研究,并按构造正方体、正四
本研究旨在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实际情况,梳理清楚相关的理论概念,促进管理学理论在体育产业化管理实践中的运用。鉴于此,本文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参照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化的
班级管理主要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班主任的领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有严密组织、有正确舆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并使班集体成为教育、管理主体的管理活动。  初三,莘莘学子正是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的分化极为严重,思想极为复杂,有勤奋好学博取重点高中的,有得过且过蒙毕业证的,有毫无目的混天过日的。这时,班级的管理受到严峻的考验,能否顺利地把学生带过这个特殊时期并
期刊
一、教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管理的水平  教务员,一般在学校里由专人担任,这份工作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教务员的工作很广:包括学籍管理、考试和成绩管理、课务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教务处和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和突发性工作。本人负责的就是教学常规管理,如:课表的制定,考勤的检查,工作量的计算,从事教务工作近二年来,感受良多,做一个教务员不容易,做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教务员更是不容易!教务员的工作平凡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往往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不少学校都出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不够重视的现象,班主任的人选有不少是年轻的,缺乏教育经验的老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不到位,会导致班主任工作中错误使用工作方法,过于武断简单地判断和评价学生的水平发展。这样不成熟不全面的教育方法除了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越来越高,教
花茶一般女性喝得比较多,但并非女性专属,男性也可以对证饮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体质、存在不同问题的男性,应该如何选择花茶呢?男性也能喝花茶  很多男性朋友知道喝花茶可以降火祛湿,但担心花茶里含有雌激素,喝了会出现女性化特征。这是一个误区,可食用的花茶是不含雌激素的。  花茶的香味可以疏肝理气,如玫瑰花、月季花有活血的作用,理气活血对女性很有帮助。但花茶并非女性的专属。很多常见的花茶其实也是中
期刊
班集体建设是实施新课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不能一味地“复制”经验,“粘贴”旧知,而应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对班集体建设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班集体这块“地盘”中尽情释放自我,成就自我,共同进步。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