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潮流,两者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冲突,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为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又会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诸多障碍。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二者必须得兼,不可偏废,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才是我们了解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冲突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环境保护;自由贸易;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78-01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作为一对特殊的矛盾,尽管它们表面上长期处于对立的位置,但从本质上和长远的利益来看,双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而环境保护对自由贸易的影响也促成了绿色壁垒①的出现。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有一个可靠而安全的生存空间,自由贸易是为了我们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
一、自由贸易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我国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WTO各成员方设置环境措施依据的环境标准、使用的评估方法等存在不少差异,而且很难统一,但WTO在环境保护上无疑可以使环保意识从地区走向全球。1991年在GATT历史上发生了第一起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海豚、金枪鱼案。1996年,美国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海龟,又引发了印度等四国联合诉美国海龟——海虾案。WTO对这两个案例的处理结果显示了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已开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抵制。WTO环境规则对国际市场影响相当大,使得对环境有益,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日益占领市场,对环境有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受到各种限制,会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显然,中国要发展,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这一变化,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助于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和市场的兴起。绿色消费热也的确使企业对绿色产品趋之若鹜,2009年3月,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宣布顺利完成了“碳足迹”评估项目,这是中国造纸业的首例。众多跨国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向外界宣传自己的环保和公益行动。环境保护从单纯的社会效益混合了经济收益,企业界已经意识到,绿色产品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的竞争力。在WTO的环境规则的影响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使得各国环保投资额不断增加,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只能顺应这一绿色潮流,迎头赶上、抓住时机,开辟广阔的市场,才不会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有助于我国外贸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规范调整。风行全球的绿色浪潮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使那些不利于资源再生、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有关一系列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使不污染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长,有助于我国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随着环保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深,有关引进环保技术、环保工艺及环保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也越来越宽松,很多国家还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进口这类技术和设备。显然,这也是高环境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给自由贸易给带来的挑战
1.环境保护对产品成本及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污染问题在短时期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因此,高环境标准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出口产品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这样,出口产品的各种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出口企业在产品的生產、加工、储运等过程中因添加了环保因素提高了自身的直接成本投入。例如: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传统出口优势为产品低价位,但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盟的绿色壁垒,相关企业实施许多绿色化措施,使得纺织品服装的成本不可避免的增加,销售价格相应提升,原来的低价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受到消弱。
2.环境标准对市场准入的消极影响。 以进口产品采取的环境标准过低为由实施限制措施。进口国往往认为来自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国家的低成本产品时在进行“生态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公平的获取了竞争优势,严重威胁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②。有些国家在对进口商品作出高环境标准的同时,其本国产品可以不符合统一环保规定。最典型的例子如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作出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其国内生产商可以逐步达到标准,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该项规定生效时立即达到。这种内外有别、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措施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其本国环境,而在于保护期国内汽油生产商的竞争优势。
3.影响我国的贸易关系。近年来,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渐增多。我国作为WTO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也不可避免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三、结语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均具有突出的国际性、广阔的影响面,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面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消除冲突。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贯彻到国际贸易的全部环节中,使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法制下国际贸易的基调,使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以协调。
注释:
①“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措施。
②钟筱红,张志勋,徐芳.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7.
参考文献:
[1]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2]曹文振,WTO与国际环境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3(1).
[3]郝丛喜,刘戒骄.WTO的环境与贸易政策及中国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2(6).
关键词:环境保护;自由贸易;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78-01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作为一对特殊的矛盾,尽管它们表面上长期处于对立的位置,但从本质上和长远的利益来看,双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而环境保护对自由贸易的影响也促成了绿色壁垒①的出现。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有一个可靠而安全的生存空间,自由贸易是为了我们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
一、自由贸易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我国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WTO各成员方设置环境措施依据的环境标准、使用的评估方法等存在不少差异,而且很难统一,但WTO在环境保护上无疑可以使环保意识从地区走向全球。1991年在GATT历史上发生了第一起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海豚、金枪鱼案。1996年,美国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海龟,又引发了印度等四国联合诉美国海龟——海虾案。WTO对这两个案例的处理结果显示了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已开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抵制。WTO环境规则对国际市场影响相当大,使得对环境有益,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日益占领市场,对环境有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受到各种限制,会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显然,中国要发展,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这一变化,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助于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和市场的兴起。绿色消费热也的确使企业对绿色产品趋之若鹜,2009年3月,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宣布顺利完成了“碳足迹”评估项目,这是中国造纸业的首例。众多跨国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向外界宣传自己的环保和公益行动。环境保护从单纯的社会效益混合了经济收益,企业界已经意识到,绿色产品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的竞争力。在WTO的环境规则的影响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使得各国环保投资额不断增加,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只能顺应这一绿色潮流,迎头赶上、抓住时机,开辟广阔的市场,才不会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有助于我国外贸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规范调整。风行全球的绿色浪潮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使那些不利于资源再生、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有关一系列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使不污染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长,有助于我国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随着环保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深,有关引进环保技术、环保工艺及环保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也越来越宽松,很多国家还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进口这类技术和设备。显然,这也是高环境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给自由贸易给带来的挑战
1.环境保护对产品成本及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污染问题在短时期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因此,高环境标准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出口产品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这样,出口产品的各种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出口企业在产品的生產、加工、储运等过程中因添加了环保因素提高了自身的直接成本投入。例如: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传统出口优势为产品低价位,但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盟的绿色壁垒,相关企业实施许多绿色化措施,使得纺织品服装的成本不可避免的增加,销售价格相应提升,原来的低价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受到消弱。
2.环境标准对市场准入的消极影响。 以进口产品采取的环境标准过低为由实施限制措施。进口国往往认为来自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国家的低成本产品时在进行“生态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公平的获取了竞争优势,严重威胁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②。有些国家在对进口商品作出高环境标准的同时,其本国产品可以不符合统一环保规定。最典型的例子如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作出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其国内生产商可以逐步达到标准,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该项规定生效时立即达到。这种内外有别、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措施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其本国环境,而在于保护期国内汽油生产商的竞争优势。
3.影响我国的贸易关系。近年来,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渐增多。我国作为WTO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也不可避免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三、结语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均具有突出的国际性、广阔的影响面,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面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消除冲突。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贯彻到国际贸易的全部环节中,使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法制下国际贸易的基调,使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以协调。
注释:
①“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措施。
②钟筱红,张志勋,徐芳.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7.
参考文献:
[1]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2]曹文振,WTO与国际环境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3(1).
[3]郝丛喜,刘戒骄.WTO的环境与贸易政策及中国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