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一例关于考试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求助者王某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都受到了影响,情绪非常焦虑,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基本缓解,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51-5
1 个案基本资料
王某,男,16岁,高中一级学生。 上初中(一般学校)时,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学生干部。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
進入重点高中后,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摸底考试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65分,为中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考试前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考试时头脑中经常一片空白;最近情绪低落,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王某虽然读了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总觉得考试不理想就无法向父母交代。以前的初中同学,总是把王某看得高他们一头,元旦的贺年卡片也常写上:“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 吴某很苦恼。一到考试前就怕自己考不好,老是担心自己考不出理想成绩。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原来复习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起。到最后总觉得题目还没有做完,但是脑中却已经一片空白了。最近成绩下降厉害,内心比较焦急,常出现失眠现象, 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前来求助。
3 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时的情况:王某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助者都显得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
父母陈述: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30名。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而每次考试后,又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
4 评估与诊断
4.1 诊断及诊断依据
据求助者自述和他述及临床观察,求助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正常。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工作有点不精神。从病理标准看,病程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学习出现困难。SAS标准分65。
因此,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心理测验得分,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是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
4.2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
4.2.1 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他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4.2.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求助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
4.2.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据求助者所述与咨询时的观察,他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属于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
4.3 根据除外标准判断
4.3.1 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②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该求助者的问题与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3.2 与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①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即求助者担心考试考不好而引导起的焦虑;②求助者的社会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对他心理问题的发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未引发其他的身心反应;④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6个月;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具有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而且这些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3.3 与神经衰弱的区别。求助者虽有入睡困难、联想增多的症状,但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4.4 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生物因素:不明显
4.4.2 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严格,要求高;教师期望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4.4.3 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小深得到师长家人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5 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缓解考试焦虑情绪。
5.2 近期目标: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正常睡眠,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考试压力。
5.3 最终目标:有助求助者发展自我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考试压力引起导致了高强度的痛苦、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考试一定要考好”,“ 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他的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6.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6.3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 SAS 50元
7 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7.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昨天考试不及格
不良情绪C: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B: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诱发事件(主要是考试压力) B、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受挫和愤怒的。
不合理信念:
①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
②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③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④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⑤应该门门都考好;
⑥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C、(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③ 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④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谁也不例外,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⑤ 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嚴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D、在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要鼓励求助者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以后的考试,不要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增强求助者的信心。
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学习的真谛。
第三次咨询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学习成绩不需要超过所有人,超过了所有人又能怎样呢?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考得不如人家也没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b、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c、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以后都是失败的。
d、人并非全才,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身为学生有自己的学生所长,不必过分在意个别学科的成绩。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咨询者与求助者家长交流,让家长降低对求助者的学习要求,家长多鼓励求助者参加娱乐活动。
第四次咨询: 时间选在一次摸底考试前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6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8.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上课也不再走神了”
“我考试不紧张了”
8.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8.3 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充65分降到了36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51-5
1 个案基本资料
王某,男,16岁,高中一级学生。 上初中(一般学校)时,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学生干部。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
進入重点高中后,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摸底考试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65分,为中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考试前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考试时头脑中经常一片空白;最近情绪低落,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王某虽然读了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总觉得考试不理想就无法向父母交代。以前的初中同学,总是把王某看得高他们一头,元旦的贺年卡片也常写上:“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 吴某很苦恼。一到考试前就怕自己考不好,老是担心自己考不出理想成绩。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原来复习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起。到最后总觉得题目还没有做完,但是脑中却已经一片空白了。最近成绩下降厉害,内心比较焦急,常出现失眠现象, 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前来求助。
3 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时的情况:王某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助者都显得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
父母陈述: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30名。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而每次考试后,又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
4 评估与诊断
4.1 诊断及诊断依据
据求助者自述和他述及临床观察,求助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正常。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工作有点不精神。从病理标准看,病程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学习出现困难。SAS标准分65。
因此,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心理测验得分,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是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
4.2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
4.2.1 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他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4.2.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求助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
4.2.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据求助者所述与咨询时的观察,他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属于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
4.3 根据除外标准判断
4.3.1 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②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该求助者的问题与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3.2 与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①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即求助者担心考试考不好而引导起的焦虑;②求助者的社会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对他心理问题的发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未引发其他的身心反应;④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6个月;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具有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而且这些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3.3 与神经衰弱的区别。求助者虽有入睡困难、联想增多的症状,但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4.4 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生物因素:不明显
4.4.2 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严格,要求高;教师期望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4.4.3 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小深得到师长家人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5 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缓解考试焦虑情绪。
5.2 近期目标: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正常睡眠,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考试压力。
5.3 最终目标:有助求助者发展自我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考试压力引起导致了高强度的痛苦、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考试一定要考好”,“ 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他的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6.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6.3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 SAS 50元
7 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7.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昨天考试不及格
不良情绪C: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B: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诱发事件(主要是考试压力) B、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受挫和愤怒的。
不合理信念:
①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
②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③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④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⑤应该门门都考好;
⑥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C、(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③ 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④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谁也不例外,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⑤ 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嚴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D、在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要鼓励求助者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以后的考试,不要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增强求助者的信心。
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学习的真谛。
第三次咨询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学习成绩不需要超过所有人,超过了所有人又能怎样呢?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考得不如人家也没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b、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c、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以后都是失败的。
d、人并非全才,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身为学生有自己的学生所长,不必过分在意个别学科的成绩。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咨询者与求助者家长交流,让家长降低对求助者的学习要求,家长多鼓励求助者参加娱乐活动。
第四次咨询: 时间选在一次摸底考试前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6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8.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上课也不再走神了”
“我考试不紧张了”
8.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8.3 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充65分降到了36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