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就业指导队伍、加强服务意识等多方面论述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就业 改革 服务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是职业学校的本质要求。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就业工作机制,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保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1.建立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反馈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机制。(1)对大市场进行网上调查,密切注意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的信息,国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定期的发布这方面的信息。(2)对重点专业,重点企业,要做到专人有目的地调查分析,做好专访和公关工作。掌握市场和重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的信息。第二,学校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机制,切实掌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要细心收集,虚心接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要求。第三,将调查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反馈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循环系统中去,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使毕业生更加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2.强化校内实训环节管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要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相应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使之更切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实际。再在项目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编写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训练项目,使得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把好项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关。理论教学内容是该项目的涉及的知识要求,实训指导内容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生产工序、操作要领、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要求。构建新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要改变以前的学院式质量检测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观,以增强就业适应性。
3.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一,每届学生在就业前必须举行一次技能大比武,设立单项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团体奖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其二,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将学校活动室承包给学生经营,由学生经营书报亭、桌凳维修等。其三,每届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组织一台汇报晚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愉悦学生身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推进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树立双赢意识,产学结合,校外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方面因素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兼顾三方,争取双赢。产学结合是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学校实训工位不足、设备和耗材等问题。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5.实习、择业和就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就业新渠道。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实习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将实习、择业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选择就业提供了可能,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有选择地录用人才。因此说,产学结合,校外实训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提高就业的适应性,建立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人员要树立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问题。要着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倡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师证书或助理职业指导师资质。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准高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是搞好就业工作的必要的保证。
2.积极有效地参与各种招聘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第一,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发布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信息的量和质。第二,走出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触。第三,请进来——诚邀企业和用人单位来校面试和招聘,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亲近接触。
参考文献
[1]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Z].2005年
[关键词]就业 改革 服务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是职业学校的本质要求。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就业工作机制,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保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1.建立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反馈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机制。(1)对大市场进行网上调查,密切注意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的信息,国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定期的发布这方面的信息。(2)对重点专业,重点企业,要做到专人有目的地调查分析,做好专访和公关工作。掌握市场和重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的信息。第二,学校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机制,切实掌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要细心收集,虚心接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要求。第三,将调查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反馈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循环系统中去,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使毕业生更加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2.强化校内实训环节管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要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相应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使之更切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实际。再在项目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编写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训练项目,使得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把好项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关。理论教学内容是该项目的涉及的知识要求,实训指导内容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生产工序、操作要领、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要求。构建新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要改变以前的学院式质量检测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观,以增强就业适应性。
3.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一,每届学生在就业前必须举行一次技能大比武,设立单项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团体奖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其二,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将学校活动室承包给学生经营,由学生经营书报亭、桌凳维修等。其三,每届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组织一台汇报晚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愉悦学生身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推进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树立双赢意识,产学结合,校外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方面因素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兼顾三方,争取双赢。产学结合是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学校实训工位不足、设备和耗材等问题。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5.实习、择业和就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就业新渠道。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实习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将实习、择业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选择就业提供了可能,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有选择地录用人才。因此说,产学结合,校外实训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提高就业的适应性,建立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人员要树立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问题。要着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倡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师证书或助理职业指导师资质。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准高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是搞好就业工作的必要的保证。
2.积极有效地参与各种招聘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第一,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发布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信息的量和质。第二,走出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触。第三,请进来——诚邀企业和用人单位来校面试和招聘,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亲近接触。
参考文献
[1]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Z].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