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高,就目前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而言,要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就要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施工企业要严格保证,从方案的设定到工程完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都符合国家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建筑企业能否在中国建筑业立足。所以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家的经济建设效益也维系在工程质量上。建筑工程质量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造成直接影响,浪费国家人力、财力资源,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二、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所以质量管理实施的难度也较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地质条件、施工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变动非常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没有固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也不完善,再加上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也非常多,因此,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管理。
2.施工队伍素质低
近年來房屋建筑工程迅速增加,导致对建筑施工人员的需求量大增。而实际上建设市场所拥有的高素质建筑工程人员却非常有限。所以一些施工队伍,不得不大量采用没有施工经验和从业资格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通常不具备房屋建筑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技能,也缺少必要的质量意识,施工单位对于这些人员的业务状况了解也不够全面,因此房屋建设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3.建筑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建筑市场上不断涌现大批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将经营项目转向了建筑材料生产行列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为了追逐利润,以次充好的生产厂家,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因此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量不合格的建材产品被应用在房屋工程当中。另外,有的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容易被各种利益诱惑,对于材料质量不负责任,随意采购一些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导致大量不合格材料被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从而导致一些房屋建筑因为材料不达标而诱发各种质量隐患。
4.房屋建筑施工监管不到位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指导,然而现在诸多建筑企业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没有发挥出施工现场监管的作用,无法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5.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招标市场的秩序比较混乱,在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从而出现各种陪标、串标、围标等情况,给施工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有效改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制
一项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完工离不开各个员工的共同努力,而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涉及到的人员较多,从整体上管理较为困难,于是如何做好分项工程目标的实现对总体质量目标的促进作用便成为了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系需要施工单位大力推广应用项目工作分解法,将总体工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解成规模较小的分项工作,并根据总体质量目标的规划,给每个分项目标赋予一定的质量任务,加强质量任务的考核,完善分项质量目标的责任体制,根据各个分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以此激励或者约束各个分项施工管理者的行为。
2.推广应用先进施工设备和先进施工技术
鼓励建筑企业加大施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开发和推广一系列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通过施工技术和设备改善传统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现状。无数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施工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也叫做事前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服务于施工的全过程。对于一些问题要做到事前控制,事前协商解决,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例如,施工前对工程位置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道路、管网线路、工程地质、标高等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认真核对设计施工图纸,包括工程的基础形式、建筑布置形式、主体结构、线路照明、节点构造、暖通、给排水管网等。审核时要组织好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整理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提出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协商的方式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并弥补错漏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4.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是确保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其重点是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做好每一道工序在交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测量的记录、配置材料的实验、施工方案的确定等。管理中注意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每一道的工序进行系统的策划,并做好安全预控管理工作。另外,可实行工程项目和监理方“一对一”的负责机制。监理工作独立于建筑方、设计方以及施工方,拥有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职责,并负有后期追责的义务。监理方从专业化的角度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可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施工的质量。
5.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即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相关的质量验收以及质量评点等工作,这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工程竣工后,应组织专业队伍严格按照质量评定标准对“成品”进行验收工作,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责令返工或修正,以把好工程最后一道质量关口。
6.提高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
在进行房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质量第一”的施工管理意识,以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提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人员作为房屋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对工程的质量有直接关系。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艺进行严格的考察,提高准入机制。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中认真践行“质量第一”的理念,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②优化施工方式:对施工方式进行优化设置,坚持施工工艺和方案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定的施工方案必须符合施工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同时,可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适当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③注重组织施工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管理人员应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合同要求,合理组织施工工作,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做好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促进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波.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10:30.
[2]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肖晶.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11:215-216.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施工企业要严格保证,从方案的设定到工程完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程质量都符合国家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建筑企业能否在中国建筑业立足。所以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家的经济建设效益也维系在工程质量上。建筑工程质量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速度造成直接影响,浪费国家人力、财力资源,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二、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所以质量管理实施的难度也较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地质条件、施工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变动非常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没有固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也不完善,再加上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也非常多,因此,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管理。
2.施工队伍素质低
近年來房屋建筑工程迅速增加,导致对建筑施工人员的需求量大增。而实际上建设市场所拥有的高素质建筑工程人员却非常有限。所以一些施工队伍,不得不大量采用没有施工经验和从业资格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通常不具备房屋建筑方面的相关经验和技能,也缺少必要的质量意识,施工单位对于这些人员的业务状况了解也不够全面,因此房屋建设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3.建筑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建筑市场上不断涌现大批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将经营项目转向了建筑材料生产行列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为了追逐利润,以次充好的生产厂家,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因此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量不合格的建材产品被应用在房屋工程当中。另外,有的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容易被各种利益诱惑,对于材料质量不负责任,随意采购一些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导致大量不合格材料被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从而导致一些房屋建筑因为材料不达标而诱发各种质量隐患。
4.房屋建筑施工监管不到位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指导,然而现在诸多建筑企业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没有发挥出施工现场监管的作用,无法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5.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招标市场的秩序比较混乱,在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从而出现各种陪标、串标、围标等情况,给施工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有效改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制
一项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完工离不开各个员工的共同努力,而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涉及到的人员较多,从整体上管理较为困难,于是如何做好分项工程目标的实现对总体质量目标的促进作用便成为了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系需要施工单位大力推广应用项目工作分解法,将总体工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解成规模较小的分项工作,并根据总体质量目标的规划,给每个分项目标赋予一定的质量任务,加强质量任务的考核,完善分项质量目标的责任体制,根据各个分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以此激励或者约束各个分项施工管理者的行为。
2.推广应用先进施工设备和先进施工技术
鼓励建筑企业加大施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开发和推广一系列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通过施工技术和设备改善传统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现状。无数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施工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也叫做事前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服务于施工的全过程。对于一些问题要做到事前控制,事前协商解决,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例如,施工前对工程位置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道路、管网线路、工程地质、标高等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认真核对设计施工图纸,包括工程的基础形式、建筑布置形式、主体结构、线路照明、节点构造、暖通、给排水管网等。审核时要组织好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整理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提出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协商的方式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并弥补错漏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4.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是确保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其重点是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做好每一道工序在交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测量的记录、配置材料的实验、施工方案的确定等。管理中注意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每一道的工序进行系统的策划,并做好安全预控管理工作。另外,可实行工程项目和监理方“一对一”的负责机制。监理工作独立于建筑方、设计方以及施工方,拥有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职责,并负有后期追责的义务。监理方从专业化的角度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可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施工的质量。
5.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即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相关的质量验收以及质量评点等工作,这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工程竣工后,应组织专业队伍严格按照质量评定标准对“成品”进行验收工作,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责令返工或修正,以把好工程最后一道质量关口。
6.提高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
在进行房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质量第一”的施工管理意识,以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提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人员作为房屋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对工程的质量有直接关系。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艺进行严格的考察,提高准入机制。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中认真践行“质量第一”的理念,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②优化施工方式:对施工方式进行优化设置,坚持施工工艺和方案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定的施工方案必须符合施工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同时,可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适当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③注重组织施工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管理人员应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合同要求,合理组织施工工作,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做好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促进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波.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10:30.
[2]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肖晶.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1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