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等现象。面对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档案专业教学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需要和教育形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以期体现档案专业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一、针对档案专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構建新型教学模式
高校档案专业应该有机结合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档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求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内在的规律,努力构建与与知识经济和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新模式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档案工作及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加强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切实改变传统档案专业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弊端,在教学中凸显知识的发展过程,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和掌握教材知识面的全貌,形成较扎实的服务社会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形成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富有开创性的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是教师。面对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档案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一流的档案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而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是完善档案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建立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富有开创性的师资队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提高方案,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第二,积极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提倡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或专业论著,提高理论修养。第三,聘请高素质专业教师,鼓励教师的在职学历提高,选派优秀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工作职业要求的提高,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不仅要能够科学、规范地管理本单位的档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提炼出核心要素,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高校档案专业要紧密结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和学科性质的转变,特别是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对档案专业各门主要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完善、整合和提高,使其接近档案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前沿,优化人才培养。
(1)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等模块,调整、整合部分与专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
(2)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将《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同时配置《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为选修课,以体现专业特色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3)根据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实际,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编排体系。如对于档案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档案管理学》,以往在教学时的讲授顺序基本是按照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六个环节逐次递进。在档案采集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我们更改授课顺序,把鉴定工作提前,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实施先鉴定后收集,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进馆档案的价值,切实优化了档案馆藏。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实习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高校档案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利用有限的条件,以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克服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背书本”的不良现象,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手段的创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3)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等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档案的立卷、著录、标引、鉴定、保护、复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档案管理、保护各环节。
高校档案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面向社会各行业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潜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追求新发现、认识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探索出一条培养高质量档案专业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常莉娜.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率.《兰台世界》,2005年第01期
[2]于元元.高等学校档案专业教学改革浅谈.《商业经济》,2005年第07期
[3]周林兴、苏君华.档案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对策.《兰台世界》,2010年第08期
[4]林丛.论档案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创建.《兰台世界》,2011年12期
一、针对档案专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構建新型教学模式
高校档案专业应该有机结合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档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求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内在的规律,努力构建与与知识经济和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新模式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档案工作及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加强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切实改变传统档案专业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弊端,在教学中凸显知识的发展过程,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和掌握教材知识面的全貌,形成较扎实的服务社会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形成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富有开创性的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是教师。面对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档案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一流的档案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而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是完善档案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建立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富有开创性的师资队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提高方案,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第二,积极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提倡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或专业论著,提高理论修养。第三,聘请高素质专业教师,鼓励教师的在职学历提高,选派优秀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工作职业要求的提高,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不仅要能够科学、规范地管理本单位的档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提炼出核心要素,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高校档案专业要紧密结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和学科性质的转变,特别是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对档案专业各门主要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完善、整合和提高,使其接近档案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前沿,优化人才培养。
(1)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等模块,调整、整合部分与专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
(2)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将《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同时配置《文件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课程为选修课,以体现专业特色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3)根据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实际,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编排体系。如对于档案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档案管理学》,以往在教学时的讲授顺序基本是按照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六个环节逐次递进。在档案采集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我们更改授课顺序,把鉴定工作提前,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实施先鉴定后收集,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进馆档案的价值,切实优化了档案馆藏。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实习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高校档案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利用有限的条件,以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克服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背书本”的不良现象,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手段的创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3)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等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档案的立卷、著录、标引、鉴定、保护、复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档案管理、保护各环节。
高校档案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面向社会各行业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潜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追求新发现、认识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探索出一条培养高质量档案专业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常莉娜.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率.《兰台世界》,2005年第01期
[2]于元元.高等学校档案专业教学改革浅谈.《商业经济》,2005年第07期
[3]周林兴、苏君华.档案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对策.《兰台世界》,2010年第08期
[4]林丛.论档案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创建.《兰台世界》,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