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到“打工潮”和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有的学校甚至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心思学习。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导致不少学生因“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了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因此,灵活用好新课程,使农村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喜欢上数学、加强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广大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教师的重任。
下面通过自己多年在数学教学中的不断实践,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因此我在开学初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5元的东西,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为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店主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这道题道看起来简单的小学算术题,却总是得不到正确答案。不信,你试试看!”同学兴趣马上来了,有的说这还不简单,200元呗!有的说不,是125元,还有的说是175元等等。那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可利用课外时间去讨论思考或者请家长、朋友帮忙,看看谁的对。第二天还是有很多同学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我就趁势说:怎么样啊,这是小学算术题,怎么还会难倒这么多人呢?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啊!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农村学生为什么数学基础差,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没什么用,还不如不学。而新课程的数学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如:在学习“位似”一节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位似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见,没有多大的实际运用价值。在讲这节课时,我把幻灯机搬了出来,现场演示了幻灯机的成像过程,再将它们画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提出了位似的概念。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当地学生的特点,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三、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倡导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农村学生在是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不能单单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放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1)∠ACD=∠B,∠CAB=∠A;(2)△ACD∽△CBD,△CBD∽△ABC,△ACD∽△ABC;(3)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1)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2)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3)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农村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要通过动手实践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学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用你认为最简捷的方法,测量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一下课,同学们马上拿着测量工具冲出教室。但很快有的同学就回来了,对我说:“老师,旗杆的影子有一部分在墙上怎么办?”我听了后,微笑着说:“那你能不能把平面图画下来呀?”“能!”他很快找了一张纸把图画了下来。
如图:
看完图后我又说:“由于太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线,所以你们可以动脑子思考一下,墙上的这段影子与旗杆顶部的这段高度有什么关系?”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做两条平行线很快得出了结论:墙上的影长就是旗杆的一部分高度。因此要测出旗杆的高度,就要测地面的影长,利用比例式求出剩余的高度,还得加上墙上的影长才能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一道很抽象的数学题轻松解决了,这就大大提升了他们自身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的推行,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农村学生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转变农村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加强农村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下面通过自己多年在数学教学中的不断实践,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因此我在开学初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5元的东西,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为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店主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这道题道看起来简单的小学算术题,却总是得不到正确答案。不信,你试试看!”同学兴趣马上来了,有的说这还不简单,200元呗!有的说不,是125元,还有的说是175元等等。那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可利用课外时间去讨论思考或者请家长、朋友帮忙,看看谁的对。第二天还是有很多同学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我就趁势说:怎么样啊,这是小学算术题,怎么还会难倒这么多人呢?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啊!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农村学生为什么数学基础差,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没什么用,还不如不学。而新课程的数学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如:在学习“位似”一节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位似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见,没有多大的实际运用价值。在讲这节课时,我把幻灯机搬了出来,现场演示了幻灯机的成像过程,再将它们画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提出了位似的概念。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当地学生的特点,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三、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倡导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农村学生在是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不能单单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放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1)∠ACD=∠B,∠CAB=∠A;(2)△ACD∽△CBD,△CBD∽△ABC,△ACD∽△ABC;(3)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1)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2)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3)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农村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要通过动手实践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学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用你认为最简捷的方法,测量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一下课,同学们马上拿着测量工具冲出教室。但很快有的同学就回来了,对我说:“老师,旗杆的影子有一部分在墙上怎么办?”我听了后,微笑着说:“那你能不能把平面图画下来呀?”“能!”他很快找了一张纸把图画了下来。
如图:
看完图后我又说:“由于太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线,所以你们可以动脑子思考一下,墙上的这段影子与旗杆顶部的这段高度有什么关系?”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做两条平行线很快得出了结论:墙上的影长就是旗杆的一部分高度。因此要测出旗杆的高度,就要测地面的影长,利用比例式求出剩余的高度,还得加上墙上的影长才能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一道很抽象的数学题轻松解决了,这就大大提升了他们自身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的推行,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农村学生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转变农村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加强农村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