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对道路环境条件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认识不足, 往往过分强调人和车辆的因素, 实际上人和车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可以说是局部影响, 而道路环境因素则影响交通安全的整体,所以我们要切实理解交通安全的实际状况, 真正贯彻安全的设计理念。当然我们不能将思想只局限于道路安全问题上,应该结合从审美角度来看待道路设计,将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一起融入到道路设计中。功能是目的, 技术是条件, 经济是约束, 而美观是追求的境界。如果仅仅简单地套用一些技术标准, 缺乏必要的创造性和美学理念,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字:道路设计 交通安全 美学理念 管理力度
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尤其与驾驶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良好的道路环境条件可以有效诱导视线,而视觉是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 改善驾驶员视觉心理, 可以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在道路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道路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其实用价值, 又要将美学理念渗透到设计理念中去, 才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道路美。
1.道路安全设计的方案。
1.1改善路线设计,一条公路在设计时最好将指标统一,由其是山区公路,既使是相同的指标,设计时相邻的曲线半径比也应控制在1.5范围内;长直线段的两端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该段直线的长度;高填方路堤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大于3%的连续纵坡长度应控制在3分钟车程内。这样使得行车时司机的心理有过度阶段时间,对行车安全有利。1.2根据路线设计、路基高速、路面防滑程度,分路段竖立限速标志。所设立的限速标志要到位,其中大型车的限速和小型车的限速要分开限制时速,每条公路的起讫点和中段都应设立,一般路段设立的距离应以每10分钟的车程为间隔,路段过长会引起司机的忽视,大意就有可能酿成事故。 1.3交通安全设施需加强,标志的健全会有引领作用,比如目前使用的减速标线,其中包括振荡标线、减速方块,大多数都没有明确减速到多少时速,应在减速标线的起始端设立限速标志,这样效果必然有保障。防撞护栏、钢板波型护栏设置的高度和强度要有效,能够抵御汽车在一定角度碰撞时的强度,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1.4加大交通管理力度,首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治超政策宣传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的治超工作氛围。其次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打破八小时常规工作时间,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不定时、不定点,将流动巡查与固定治超相结合,确保治超取得实效。再者,严格落实责任制,层层鉴定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执法组和个人,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最后要以确保交通畅通为重点,开展迎国检线路超限专项整治,加大对关中环线超限车辆的治理,确保交通道路运输安全。 1.5从视觉的角度对疲劳驾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视觉心理刺激的因素来有效缓解视觉疲劳、提高注意力, 保障行车安全。如果直线长度太长, 驾驶员就容易因单调的路面感到厌倦, 注力逐渐涣散, 甚至产生快点开过去的急躁情绪, 导致车速过快而发生事故。因此, 应以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 曲线不仅更加適应地形、地物条件,而且可以给驾驶员以适当的刺激和节奏感, 行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在特定的路段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做好道路景观设计, 也可以让驾驶者眼前一亮, 起到一定的视觉刺激功效, 缓解长途驾乘的疲惫情绪。然而在夜间虽然有车头灯光, 但夜晚行车视线仍然不佳, 驾驶员需要努力地判断道路轮廓和线形变化, 并且长时间行驶在黑暗的环境中, 驾驶员往往希望快速到达目的地从而渴望快速行驶, 安全隐患较多。高速公路的道路标线、轮廓标在夜间的安全保障效应至关重要, 在茫茫黑夜中对驾驶员视觉不断刺激和引导, 有效提示道路几何形状。另外, 每隔一定距离或在特殊路段设置一些发光指示设施, 例如道路信息牌、夜间爆闪警示灯等, 对夜间车辆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 再例如在互通进出口或交叉口段局部加强道路照明, 提示驾驶员前方路况有变化, 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2.道路既具有建筑艺术的一般美学特征, 即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又具有其独有的美学特征, 以下从流畅的线形美、和谐的色彩美、流动的景观美和生动的路边小装饰来阐述审美设计。
2.1流畅的线形美。线可以说是造型美的基础, 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如曲直、粗细、长短等, 从而使人产生快慢、刚柔、节奏等相异的心理感觉。李泽厚先生曾说:“在造型艺术部类, 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道路的线形美尤其能体现这种民族特征。
2.2和谐的色彩美。彩色路面不仅能起到组织交通、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 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感受, 增加城市的色彩风格, 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 彩色路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北京市长安街延线和石景山游乐场、沈阳市植物园彩色游览路和北京街及北陵大街彩色景观路、厦门市市府大道两侧非机动车道和环岛路旅游观景道等, 给行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2.3流动的景观美。道路的建设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随着道路的无穷延伸, 人们可以领略到沿途或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或整齐规则的人造绿化景观。如果把这些景观比作一个个优美的音符, 那么道路就是串联这些音符的流动的旋律, 为路人演奏真实可感的乐章。首先是道路对风景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利用风景资源的形式有从山边或山坡通过的旁山路、从水边经过利用自然水面与道路组成的湖滨路等。另外, 一些大型建筑或名胜古迹也可以巧妙地组织到道路环境之中。比如, 江苏省泰州市的标志性大型建筑—— 泰州电视塔横空跨越在宽阔的青年大道上, 独具特色; 古城扬州繁华的汶河路商业街贯穿四望亭和文昌阁两座古建筑, 真正体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交相辉映。
2.4生动的路边小风景。雕塑作为最常见的路边小风景, 一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对道路及其环境予以烘托和渲染, 且大多与地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 表达意境, 引发联想。比如,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镇镇中心的街道上昂然矗立着一匹奋蹄飞奔、仰天长嘶的骏马, 造型简洁明快, 既夸张又逼真, 给过往的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如今的道路建设充满了人文关怀。
总结:在道路设计中不仅要看重道路的安全性和实际功用,同时也要从审美角度来看待道路设计,努力做到将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道路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道路美。
关键字:道路设计 交通安全 美学理念 管理力度
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尤其与驾驶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良好的道路环境条件可以有效诱导视线,而视觉是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 改善驾驶员视觉心理, 可以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在道路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道路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其实用价值, 又要将美学理念渗透到设计理念中去, 才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道路美。
1.道路安全设计的方案。
1.1改善路线设计,一条公路在设计时最好将指标统一,由其是山区公路,既使是相同的指标,设计时相邻的曲线半径比也应控制在1.5范围内;长直线段的两端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该段直线的长度;高填方路堤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大于3%的连续纵坡长度应控制在3分钟车程内。这样使得行车时司机的心理有过度阶段时间,对行车安全有利。1.2根据路线设计、路基高速、路面防滑程度,分路段竖立限速标志。所设立的限速标志要到位,其中大型车的限速和小型车的限速要分开限制时速,每条公路的起讫点和中段都应设立,一般路段设立的距离应以每10分钟的车程为间隔,路段过长会引起司机的忽视,大意就有可能酿成事故。 1.3交通安全设施需加强,标志的健全会有引领作用,比如目前使用的减速标线,其中包括振荡标线、减速方块,大多数都没有明确减速到多少时速,应在减速标线的起始端设立限速标志,这样效果必然有保障。防撞护栏、钢板波型护栏设置的高度和强度要有效,能够抵御汽车在一定角度碰撞时的强度,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1.4加大交通管理力度,首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治超政策宣传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的治超工作氛围。其次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打破八小时常规工作时间,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不定时、不定点,将流动巡查与固定治超相结合,确保治超取得实效。再者,严格落实责任制,层层鉴定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执法组和个人,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最后要以确保交通畅通为重点,开展迎国检线路超限专项整治,加大对关中环线超限车辆的治理,确保交通道路运输安全。 1.5从视觉的角度对疲劳驾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视觉心理刺激的因素来有效缓解视觉疲劳、提高注意力, 保障行车安全。如果直线长度太长, 驾驶员就容易因单调的路面感到厌倦, 注力逐渐涣散, 甚至产生快点开过去的急躁情绪, 导致车速过快而发生事故。因此, 应以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 曲线不仅更加適应地形、地物条件,而且可以给驾驶员以适当的刺激和节奏感, 行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在特定的路段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做好道路景观设计, 也可以让驾驶者眼前一亮, 起到一定的视觉刺激功效, 缓解长途驾乘的疲惫情绪。然而在夜间虽然有车头灯光, 但夜晚行车视线仍然不佳, 驾驶员需要努力地判断道路轮廓和线形变化, 并且长时间行驶在黑暗的环境中, 驾驶员往往希望快速到达目的地从而渴望快速行驶, 安全隐患较多。高速公路的道路标线、轮廓标在夜间的安全保障效应至关重要, 在茫茫黑夜中对驾驶员视觉不断刺激和引导, 有效提示道路几何形状。另外, 每隔一定距离或在特殊路段设置一些发光指示设施, 例如道路信息牌、夜间爆闪警示灯等, 对夜间车辆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 再例如在互通进出口或交叉口段局部加强道路照明, 提示驾驶员前方路况有变化, 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2.道路既具有建筑艺术的一般美学特征, 即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又具有其独有的美学特征, 以下从流畅的线形美、和谐的色彩美、流动的景观美和生动的路边小装饰来阐述审美设计。
2.1流畅的线形美。线可以说是造型美的基础, 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如曲直、粗细、长短等, 从而使人产生快慢、刚柔、节奏等相异的心理感觉。李泽厚先生曾说:“在造型艺术部类, 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道路的线形美尤其能体现这种民族特征。
2.2和谐的色彩美。彩色路面不仅能起到组织交通、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 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感受, 增加城市的色彩风格, 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 彩色路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北京市长安街延线和石景山游乐场、沈阳市植物园彩色游览路和北京街及北陵大街彩色景观路、厦门市市府大道两侧非机动车道和环岛路旅游观景道等, 给行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2.3流动的景观美。道路的建设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随着道路的无穷延伸, 人们可以领略到沿途或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或整齐规则的人造绿化景观。如果把这些景观比作一个个优美的音符, 那么道路就是串联这些音符的流动的旋律, 为路人演奏真实可感的乐章。首先是道路对风景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利用风景资源的形式有从山边或山坡通过的旁山路、从水边经过利用自然水面与道路组成的湖滨路等。另外, 一些大型建筑或名胜古迹也可以巧妙地组织到道路环境之中。比如, 江苏省泰州市的标志性大型建筑—— 泰州电视塔横空跨越在宽阔的青年大道上, 独具特色; 古城扬州繁华的汶河路商业街贯穿四望亭和文昌阁两座古建筑, 真正体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交相辉映。
2.4生动的路边小风景。雕塑作为最常见的路边小风景, 一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对道路及其环境予以烘托和渲染, 且大多与地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 表达意境, 引发联想。比如,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镇镇中心的街道上昂然矗立着一匹奋蹄飞奔、仰天长嘶的骏马, 造型简洁明快, 既夸张又逼真, 给过往的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如今的道路建设充满了人文关怀。
总结:在道路设计中不仅要看重道路的安全性和实际功用,同时也要从审美角度来看待道路设计,努力做到将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道路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道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