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展示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文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利弊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1、课容量大,有助于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或认识历史事件
历史课文虽然主要以人物和事件串联,但初中阶段更突出故事性和单元主题,不太注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如何能全面地展现人物和认识历史事件是较难做到的事,但运用多媒体能较好处理此事。如讲“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课时,如何评价唐太宗是一个重点,课本从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三方面展现了他的驭政才干,在讲课时我增加了“玄武门之变”的内容,让同学们多角度了解唐太宗,并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主流、看主要方面。又如在讲“隋朝大运河”一节时,我引入了“南水北调”工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运河的开凿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苦难,那么今天的“南水北调”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苦难呢?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认识到国家兴办公共工程,使老百姓有了就业的机会,既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和隋朝的奴役百姓有着根本不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得民心方可长治久安。
2、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以其图、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我制作了“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同学们从示意图中很容易的就明白了,人口是从黄河流域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在讲“赵州桥”一节时,我放了一段视频短片,同学们一边看着优美的画面,一边听着短片中的介绍,注意力非常集中,等到视频放完能看出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沉醉在其中。我提问要点时,同学们的回答既踊跃又正确,效果很好。在讲“唐朝的衰落”一节时,我呈现了一幅倒U形图,使同学们对唐朝从李渊建立,到“贞观之治”的发展,再到武则天时期的巩固,再到“开元之治”的鼎盛,既而到“安史之乱”走下坡路,直至907年灭亡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如讲“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课中,我采用动态模拟张骞行程和丝绸之路路线的动画,并在直观展示后及时引导,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更深了一步。在讲“贞观之治”一节中,我首先利用幻灯竖列出示了几个词: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百姓、户口、社会治安等,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总结出相关的内容,并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结果我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回答的也比较简练、概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照搬课文了。我及时强调以后再讲到盛世时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概括,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许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不宜过多
课件内容过多,就会导致学生成了“看戏”的,教师成了“放戏”的,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当“解说员”或“播放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课件内容不宜面面俱到
我认为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课件不宜代替板书
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不能只看到课件的优点,而忽视课件所具有的固化的、不可预见和移植的,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的局限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融合和创新。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利弊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1、课容量大,有助于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或认识历史事件
历史课文虽然主要以人物和事件串联,但初中阶段更突出故事性和单元主题,不太注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如何能全面地展现人物和认识历史事件是较难做到的事,但运用多媒体能较好处理此事。如讲“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课时,如何评价唐太宗是一个重点,课本从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三方面展现了他的驭政才干,在讲课时我增加了“玄武门之变”的内容,让同学们多角度了解唐太宗,并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主流、看主要方面。又如在讲“隋朝大运河”一节时,我引入了“南水北调”工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运河的开凿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苦难,那么今天的“南水北调”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苦难呢?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认识到国家兴办公共工程,使老百姓有了就业的机会,既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和隋朝的奴役百姓有着根本不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得民心方可长治久安。
2、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以其图、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我制作了“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同学们从示意图中很容易的就明白了,人口是从黄河流域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在讲“赵州桥”一节时,我放了一段视频短片,同学们一边看着优美的画面,一边听着短片中的介绍,注意力非常集中,等到视频放完能看出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沉醉在其中。我提问要点时,同学们的回答既踊跃又正确,效果很好。在讲“唐朝的衰落”一节时,我呈现了一幅倒U形图,使同学们对唐朝从李渊建立,到“贞观之治”的发展,再到武则天时期的巩固,再到“开元之治”的鼎盛,既而到“安史之乱”走下坡路,直至907年灭亡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如讲“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课中,我采用动态模拟张骞行程和丝绸之路路线的动画,并在直观展示后及时引导,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更深了一步。在讲“贞观之治”一节中,我首先利用幻灯竖列出示了几个词: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百姓、户口、社会治安等,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总结出相关的内容,并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结果我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回答的也比较简练、概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照搬课文了。我及时强调以后再讲到盛世时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概括,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许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不宜过多
课件内容过多,就会导致学生成了“看戏”的,教师成了“放戏”的,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当“解说员”或“播放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课件内容不宜面面俱到
我认为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课件不宜代替板书
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不能只看到课件的优点,而忽视课件所具有的固化的、不可预见和移植的,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的局限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融合和创新。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