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被迫开埠是九江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多世纪以来,九江经济几经沉浮,这段历史始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九江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中部大开发以及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九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但是当年开埠经历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对今天的九江改革开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希望通过重新梳理近代开埠经历对九江的多重影响,分析历史中潜藏的经验教训,试图为九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九江开埠近代化 中部大开发 现代化
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LS0901
一、开埠带给九江的城市变革与近代九江的衰落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而告一段落。1861年3月25日,英国人勘定“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六十丈”,“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的一片土地,作为英国“永租地”。当日,英代表巴夏礼以“大英钦差大臣右参赞兼领事官事务”的身份,清代表张集馨以“大清钦命江西等处宣布政使司”的身份,签订了《九江租地约》。这样,英国终于完成了其在九江开埠通商的准备活动。
九江开埠通商,对九江的影响最为深远,城市变革显而易见:一是对外贸易与商业的转型,开埠之后,九江作为江西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取代了樟树、吴城的地位,从传统社会的江西经济的边缘而一跃成为江西的贸易中心城市;二是九江近代工业开始兴起,这些近代工业企业的相继建立,使九江的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从单纯的商业城市向综合性城市发展;三是九江近代金融业开始出现,这些银行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九江经济的发展;四是城市交通和通讯业取得长足发展,城市政治文化也进一步近代化。
开埠通商让九江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城市经济结构却不合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1936年浙赣铁路通车,江西区域经济中心南移;加之长江各省连年水灾,“由九江出口之大宗货物如茶叶、夏布、瓷器、木植、纸张等,均一落千丈”;又因“商品销路缩减,而营业费用较前倍增”,商家“倒闭者纷纷”。九江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并由此而衰落, 直至全国解放,九江经济再没有出现昔日的繁华,丧失了在江西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探究近代九江衰落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过于倚重商业,忽视其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根基不稳固
开埠通商以后,由于得到了银行业的支持,九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他产业,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当时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造成了商业带有严重的买办性、投机性、封建性,商业资本这种先天不足,使他很难转型成为近代企业,因而阻碍了近代九江经济的发展。九江的城市地位确切地说的商品中转站和集散地,而没有实质的生产基地,所以九江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繁荣,一旦发生变化,城市经济便随之发生变化,城市经济的根基很不稳固。
2、九江民族资本主义在外来资本的侵略和城际竞争中,无法发展壮大
外国资本进入九江,无疑对打破九江封建经济壁垒,使其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外国资本主义以九江商埠为基地,大肆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这必然会扼制本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交接处,对九江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而由于列强在通商口岸急切的谋求短期效益,并没有考虑整个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造成长江流域通商口岸的同质化,加剧了各个城市的竞争。生存于外国资本掠夺与各大城市的有力竞争夹缝中的九江民族资本主义,由于经济实力的弱小,始终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由市改县,九江作为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弱化,城市张力难以发挥
九江作为长江流域较早通商开埠的城市,交通便利,在早期其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广及整个江西及周边省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优势地位开始逐渐失去:一是其他城市的竞争与挤压,使其影响力开始减弱;二是由市改县,经济腹地分割减少,城市经济功能弱化,九江作为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随之弱化,城市张力难以为继。
4、商路变迁,角色错位
随着近代化得深入,中国的传统商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运河—长江—赣江—大庚岭—广州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横向路线和以沿海口岸为接点的纵向线交织网络,直接面对世界市场。”而此时的九江却从传统社会长江流域货物调剂中心转为以江西进出口贸易为主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种角色换位决定了九江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只能是边缘化。
二、开埠经历对当代九江经济发展的启示
岁月荏苒,百年沧桑,新中国成立以来,九江社会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得到了重新的整合和发展,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相对来说,九江一直没有踏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反思有助于现实的思考。通过对当年开埠经历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影响的总结思考,我们认为鉴于历史经验,九江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港口为突破,充分利用江西腹地资源,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以港兴市、以港扩城
九江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赣江在此交汇,是江西省唯一的长江港口,区位优势显著,枢纽作用突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把九江市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战略的实施,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7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3814万t、集装箱 8.8万TEU,近年来年均递增率分别为30%和62%,在能源、矿石、建材、集装箱等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和促进了九江市、江西省沿江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九江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港兴市,以港扩城”的思路,九江港要遵循规划先行、建设超前、重点突出、发展持续的原则,依托区位优势,走区域合作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港口的区位优势,以构建开放型经济平台为主题,以沿江產业、临港工业为发展依托,加大改制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九江市及至江西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要求。
2、“强工兴城”,坚持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有人认为,九江应该依托“码头”,发展码头经济;有人认为,九江国有企业底子厚,民营经济缺乏发展空间,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认为人,九江县域经济过于单薄,应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又有人认为,九江集名山、名湖于一身,应该发展旅游业……,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破解矛盾,事实上,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仍是九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九江市能否实现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能否实现赶超,要实现赶超,最核心的是做大做强工业。港口只有配合强有力的工业才能支撑起一个综合型的现代城市。工业要发展,最关键是建好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要制胜,最核心的是推进产业集群,这是历史与现实给九江做出的答案。
另外,结合九江现实,新型工业化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巩固和扩展经济腹地
近代九江港的发展与衰落与其腹地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九江东面鄱阳湖,北面长江,西面是众多的湖泊,南面是庐山,其实是一个半岛地形,尽管标榜是江西的北大门,可供开发的腹地很小,九江现有的实力也要求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巩固和扩展经济腹地。一是拓宽城市框架,构建“大九江”格局,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外向辐射能力;二是推进昌九一体化,构造昌九鄱城市群和经济区。昌九工业走廊既沿长江、又沿京九,是国家沿长江开发的重要区域,已经纳入沿江开发的总体规划,因此,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中,昌九工业走廊具有得天独厚的机遇,是带动江西省对接长珠闽尤其是融入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更具活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升温趋势明显。昌九鄱城市群、经济区是建议以南昌九江两市为龙头,以鄱阳湖及其周边其他城市依托的城市群与经济区。加快昌九鄱经济一体化建设要体现“高起点、高层次、多方位、新模式”的要求,使昌九鄱经济区成为江西省经济繁荣、工业发达、社会文明、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群,成为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横向联合,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九江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形成自身特色的聚合力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挖掘九江现有的优势资源,做好差异化的城市定位,并有效地开展利用。例如根据九江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优势,实施“大物流”战略,将九江打造成中部物流中心;九江有一定的船舶工業基础,有15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引进有较强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把九江建设成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有400多个景点景观,特别是庐山,在国内国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充分发挥其政治名山、旅游名山的优势,把九江打造成旅游休闲中心。
2、加强规划,尽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提升九江地位
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有学者指出,今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以及三峡库区这“三圈一区”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九江处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中,要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机遇,积极参与建立中部区域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打破目前沿长江城市的行政格局,成立金三角城市联盟。加强中部区域“五省”政府间,特别是沿江城市间的对话和合作实现省际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在长江经济链中的地位。
3、拓展发展空间,争取更大腹地
九江处于上海与武汉两大经济辐射圈的交切点上,为其拓展空间,争取腹地提供了可能。由于传统的因素,九江与湖北黄梅和安徽的宿松存在天然的联系。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京九铁路的开通,使九江与黄梅、宿松两县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九江、黄梅、宿松三者地位而言,九江作为长江中游的国家级开放城市,位势最佳。“九江应当以昌九工业走廊为支撑,以路桥为契机,利用边缘效应的作用,迅速形成九江—黄梅—宿松城市圈的城市集聚功能。任何人为的行政干预难以与以经济内聚力为核心的城市集聚功能相匹敌,未来应尝试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构筑城市地域新空间,形成九江城市集聚带。”一百五十多年前,九江在屈辱中被迫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随即纷至沓来的各种势力使古老的豫章大地开始了缓慢而深刻的变迁。如今,九江正面临着百年以来在最好的发展机遇,它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而近代的屈辱历史也将化为一笔宝贵的发展经验指导九江向着新一轮的辉煌前进。■
[关键词]九江开埠近代化 中部大开发 现代化
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LS0901
一、开埠带给九江的城市变革与近代九江的衰落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而告一段落。1861年3月25日,英国人勘定“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六十丈”,“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的一片土地,作为英国“永租地”。当日,英代表巴夏礼以“大英钦差大臣右参赞兼领事官事务”的身份,清代表张集馨以“大清钦命江西等处宣布政使司”的身份,签订了《九江租地约》。这样,英国终于完成了其在九江开埠通商的准备活动。
九江开埠通商,对九江的影响最为深远,城市变革显而易见:一是对外贸易与商业的转型,开埠之后,九江作为江西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取代了樟树、吴城的地位,从传统社会的江西经济的边缘而一跃成为江西的贸易中心城市;二是九江近代工业开始兴起,这些近代工业企业的相继建立,使九江的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从单纯的商业城市向综合性城市发展;三是九江近代金融业开始出现,这些银行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九江经济的发展;四是城市交通和通讯业取得长足发展,城市政治文化也进一步近代化。
开埠通商让九江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城市经济结构却不合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1936年浙赣铁路通车,江西区域经济中心南移;加之长江各省连年水灾,“由九江出口之大宗货物如茶叶、夏布、瓷器、木植、纸张等,均一落千丈”;又因“商品销路缩减,而营业费用较前倍增”,商家“倒闭者纷纷”。九江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并由此而衰落, 直至全国解放,九江经济再没有出现昔日的繁华,丧失了在江西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探究近代九江衰落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过于倚重商业,忽视其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根基不稳固
开埠通商以后,由于得到了银行业的支持,九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他产业,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当时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造成了商业带有严重的买办性、投机性、封建性,商业资本这种先天不足,使他很难转型成为近代企业,因而阻碍了近代九江经济的发展。九江的城市地位确切地说的商品中转站和集散地,而没有实质的生产基地,所以九江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繁荣,一旦发生变化,城市经济便随之发生变化,城市经济的根基很不稳固。
2、九江民族资本主义在外来资本的侵略和城际竞争中,无法发展壮大
外国资本进入九江,无疑对打破九江封建经济壁垒,使其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外国资本主义以九江商埠为基地,大肆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这必然会扼制本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交接处,对九江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而由于列强在通商口岸急切的谋求短期效益,并没有考虑整个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造成长江流域通商口岸的同质化,加剧了各个城市的竞争。生存于外国资本掠夺与各大城市的有力竞争夹缝中的九江民族资本主义,由于经济实力的弱小,始终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由市改县,九江作为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弱化,城市张力难以发挥
九江作为长江流域较早通商开埠的城市,交通便利,在早期其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广及整个江西及周边省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优势地位开始逐渐失去:一是其他城市的竞争与挤压,使其影响力开始减弱;二是由市改县,经济腹地分割减少,城市经济功能弱化,九江作为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随之弱化,城市张力难以为继。
4、商路变迁,角色错位
随着近代化得深入,中国的传统商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运河—长江—赣江—大庚岭—广州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横向路线和以沿海口岸为接点的纵向线交织网络,直接面对世界市场。”而此时的九江却从传统社会长江流域货物调剂中心转为以江西进出口贸易为主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种角色换位决定了九江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只能是边缘化。
二、开埠经历对当代九江经济发展的启示
岁月荏苒,百年沧桑,新中国成立以来,九江社会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得到了重新的整合和发展,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相对来说,九江一直没有踏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反思有助于现实的思考。通过对当年开埠经历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影响的总结思考,我们认为鉴于历史经验,九江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港口为突破,充分利用江西腹地资源,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以港兴市、以港扩城
九江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赣江在此交汇,是江西省唯一的长江港口,区位优势显著,枢纽作用突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把九江市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战略的实施,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7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3814万t、集装箱 8.8万TEU,近年来年均递增率分别为30%和62%,在能源、矿石、建材、集装箱等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和促进了九江市、江西省沿江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九江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港兴市,以港扩城”的思路,九江港要遵循规划先行、建设超前、重点突出、发展持续的原则,依托区位优势,走区域合作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港口的区位优势,以构建开放型经济平台为主题,以沿江產业、临港工业为发展依托,加大改制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九江市及至江西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要求。
2、“强工兴城”,坚持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有人认为,九江应该依托“码头”,发展码头经济;有人认为,九江国有企业底子厚,民营经济缺乏发展空间,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认为人,九江县域经济过于单薄,应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又有人认为,九江集名山、名湖于一身,应该发展旅游业……,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破解矛盾,事实上,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仍是九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九江市能否实现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能否实现赶超,要实现赶超,最核心的是做大做强工业。港口只有配合强有力的工业才能支撑起一个综合型的现代城市。工业要发展,最关键是建好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要制胜,最核心的是推进产业集群,这是历史与现实给九江做出的答案。
另外,结合九江现实,新型工业化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巩固和扩展经济腹地
近代九江港的发展与衰落与其腹地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九江东面鄱阳湖,北面长江,西面是众多的湖泊,南面是庐山,其实是一个半岛地形,尽管标榜是江西的北大门,可供开发的腹地很小,九江现有的实力也要求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巩固和扩展经济腹地。一是拓宽城市框架,构建“大九江”格局,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外向辐射能力;二是推进昌九一体化,构造昌九鄱城市群和经济区。昌九工业走廊既沿长江、又沿京九,是国家沿长江开发的重要区域,已经纳入沿江开发的总体规划,因此,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中,昌九工业走廊具有得天独厚的机遇,是带动江西省对接长珠闽尤其是融入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更具活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升温趋势明显。昌九鄱城市群、经济区是建议以南昌九江两市为龙头,以鄱阳湖及其周边其他城市依托的城市群与经济区。加快昌九鄱经济一体化建设要体现“高起点、高层次、多方位、新模式”的要求,使昌九鄱经济区成为江西省经济繁荣、工业发达、社会文明、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群,成为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横向联合,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九江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形成自身特色的聚合力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挖掘九江现有的优势资源,做好差异化的城市定位,并有效地开展利用。例如根据九江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优势,实施“大物流”战略,将九江打造成中部物流中心;九江有一定的船舶工業基础,有15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引进有较强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把九江建设成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有400多个景点景观,特别是庐山,在国内国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充分发挥其政治名山、旅游名山的优势,把九江打造成旅游休闲中心。
2、加强规划,尽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提升九江地位
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有学者指出,今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以及三峡库区这“三圈一区”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九江处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中,要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机遇,积极参与建立中部区域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打破目前沿长江城市的行政格局,成立金三角城市联盟。加强中部区域“五省”政府间,特别是沿江城市间的对话和合作实现省际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在长江经济链中的地位。
3、拓展发展空间,争取更大腹地
九江处于上海与武汉两大经济辐射圈的交切点上,为其拓展空间,争取腹地提供了可能。由于传统的因素,九江与湖北黄梅和安徽的宿松存在天然的联系。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京九铁路的开通,使九江与黄梅、宿松两县的关系更为密切。从九江、黄梅、宿松三者地位而言,九江作为长江中游的国家级开放城市,位势最佳。“九江应当以昌九工业走廊为支撑,以路桥为契机,利用边缘效应的作用,迅速形成九江—黄梅—宿松城市圈的城市集聚功能。任何人为的行政干预难以与以经济内聚力为核心的城市集聚功能相匹敌,未来应尝试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构筑城市地域新空间,形成九江城市集聚带。”一百五十多年前,九江在屈辱中被迫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随即纷至沓来的各种势力使古老的豫章大地开始了缓慢而深刻的变迁。如今,九江正面临着百年以来在最好的发展机遇,它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而近代的屈辱历史也将化为一笔宝贵的发展经验指导九江向着新一轮的辉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