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汉语双音化的初始阶段,双音词主要产生于句法,即由词组衍化而来。构词法产生后,复合词不但可以产生于句法,还可以不经过句法而直接产生于词法。汉语的复合词经历了一个从词复合到词根复合的转变。本文拟从词汇化过程及构词法规律的关系来探讨现代汉语复合词产生的脉络。
关键词:词汇化 动宾式复合词 形容词 使动用法
词汇化就是“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演变过程”。“词汇化在语言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发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其出现往往是在语言使用者的意识之外的。”“词汇化的发生是一种历史的变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需要很长时间。”“词汇化的发生是以单个形式为单位,以离散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具有比较多的特异性。”“词汇化的过程是发生在语言中原本不是词的单位上,比如发生在短语或句法结构上,也就是说词汇化的起点不是词汇成分而终点是词汇成分。”(董秀芳,2004)。词汇化的规则便是如此,现在通过“怡人”的词汇化过程来验证词汇化的这些规则。
一、“怡人”的词汇化过程
(一)“怡”的词形演变: 怡
“怡”的意义演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怡”有“快乐、愉快”义,是形容词。
在古代汉语中,“怡”的词义:
1.“怡”的本义:和悦;喜悦;快乐。
《说文解字》:“ 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調也。”
下阶发气怡焉,再三举足又趋。(《仪礼·聘礼》)
《爾雅·釋言》:“悅也。”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怡”的引申义:使和悦、舒畅;使人心神感官愉快。
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礼记·内则》)
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牘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红楼梦》第十七回)
(二)“人”的词形演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有如下几个义项:
①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②每人;
③指成年人;
④别人,他人;
⑤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⑥指人的身体或意识。
在古代汉语中,“人”的词义:
1.“人”的本义:名词: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说文解字》: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2.“人”的引申义
①名词:泛指民众、百姓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②名词:别人、他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
③名词:人才
子无谓秦无人。(《左传·文公十三年》)
④名词:人品
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⑤代词:每人、人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三)“怡”和“人”的连用
1.现代汉语中,“怡人”的意义:让人快乐、舒服。
2.古代汉语中,“怡人”的意义演变:
必锡尔勤,襄人怡怡。(唐·卢肇《汉堤诗》)
“人”和“怡”最早连用时,“人”在前,“怡”在后,作“人”的补语。两者是两个词。
湖波不扬,万籁俱寂。此景诚足怡人!(《清宫二年记》)
在该句中,“怡”和“人”已经有了现在的排列位置。但这里的“怡”已经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人”在这里作“怡”的宾语。此句中“怡人”受程度副词“足”的修饰,可见“怡人”整体作为形容词使用了。这种用法源于“怡心”构词法的类推仿造。自此,“怡人”的词汇化过程结束,“怡”和“人”已经完全凝聚成一个词了。因为“怡心”最初的语序是“心怡”,这种语序变化和“人怡”变为“怡人”一样;“怡心”和“怡人”的“怡”的意义都是“使……愉悦”,复合结构关系一样,并且“怡心”的出现早于“怡人”。清代,“怡人”才完全凝聚成为一个词,词汇化过程才结束。从它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怡”从一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带宾语,充当句法成分,最后将句法成分内化为词法规律,动词性弱化,但在意义上多少还保留了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即“使成为……的”。
又当麦苗欲秀,遍地生气勃勃,更夹着那档红柳绿,实在是春景怡人,施公心下颇为适意,因慢慢向着那大树林走去。(《施公传》)
该句中的“怡人”作形容词,表示“让人愉快、舒服”的意思,它可以受到程度副词“很”和“特别”的修饰,“怡”的动词性已经弱化。这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一致,例如“春天的气候很是怡人。”“峨眉山的秀丽景色特别怡人。”
二、从“怡人”的词汇化过程考察使动用法在词内的发展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常常活用为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洁其居,美其服。(《勾践灭吴》)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①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使……洁净;使……美”。②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使……变绿”。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对构词法的影响
从“怡人”的词汇化过程可以看出,它们最初并非是一个凝聚的词,而是两个词以动宾结构联合在一起的。“怡”通过本身的活用,使自己具有动词的特性,再与名词连用。因为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增多,渐渐地两个词凝聚在一起,两者之间不能再添加别的成分,成为一个词——动宾式复合词。“怡”本身是形容词,然后活用成动词,最后动词的功能弱化,但在意义上仍然有所保留。这类词的词汇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看起来仿佛和董秀芳老师所归纳的词汇化过程的特点相悖,但其实不然。因为虽然词汇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特异性,似乎“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词的词汇化过程有着内在的相似性,比如形容词使动用法在词汇创造中的作用。这样的词汇化过程从不同的例子里找到了一条发展的线路,为今日构词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容”一词和一个隐形眼镜的名字“美瞳”来说。“美”是形容词,它通过构词法的规律:和名词连用,形成动宾式复合词,成词后,“美”不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成动词的词素,是“使……美”的意思。新词“美容”是名词;“美瞳”也是名词,作为一种产品的名称。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刘叔新.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余杨 四川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词汇化 动宾式复合词 形容词 使动用法
词汇化就是“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演变过程”。“词汇化在语言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发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其出现往往是在语言使用者的意识之外的。”“词汇化的发生是一种历史的变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需要很长时间。”“词汇化的发生是以单个形式为单位,以离散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具有比较多的特异性。”“词汇化的过程是发生在语言中原本不是词的单位上,比如发生在短语或句法结构上,也就是说词汇化的起点不是词汇成分而终点是词汇成分。”(董秀芳,2004)。词汇化的规则便是如此,现在通过“怡人”的词汇化过程来验证词汇化的这些规则。
一、“怡人”的词汇化过程
(一)“怡”的词形演变: 怡
“怡”的意义演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怡”有“快乐、愉快”义,是形容词。
在古代汉语中,“怡”的词义:
1.“怡”的本义:和悦;喜悦;快乐。
《说文解字》:“ 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調也。”
下阶发气怡焉,再三举足又趋。(《仪礼·聘礼》)
《爾雅·釋言》:“悅也。”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怡”的引申义:使和悦、舒畅;使人心神感官愉快。
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礼记·内则》)
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牘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红楼梦》第十七回)
(二)“人”的词形演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有如下几个义项:
①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②每人;
③指成年人;
④别人,他人;
⑤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⑥指人的身体或意识。
在古代汉语中,“人”的词义:
1.“人”的本义:名词: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说文解字》: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2.“人”的引申义
①名词:泛指民众、百姓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②名词:别人、他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
③名词:人才
子无谓秦无人。(《左传·文公十三年》)
④名词:人品
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⑤代词:每人、人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三)“怡”和“人”的连用
1.现代汉语中,“怡人”的意义:让人快乐、舒服。
2.古代汉语中,“怡人”的意义演变:
必锡尔勤,襄人怡怡。(唐·卢肇《汉堤诗》)
“人”和“怡”最早连用时,“人”在前,“怡”在后,作“人”的补语。两者是两个词。
湖波不扬,万籁俱寂。此景诚足怡人!(《清宫二年记》)
在该句中,“怡”和“人”已经有了现在的排列位置。但这里的“怡”已经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人”在这里作“怡”的宾语。此句中“怡人”受程度副词“足”的修饰,可见“怡人”整体作为形容词使用了。这种用法源于“怡心”构词法的类推仿造。自此,“怡人”的词汇化过程结束,“怡”和“人”已经完全凝聚成一个词了。因为“怡心”最初的语序是“心怡”,这种语序变化和“人怡”变为“怡人”一样;“怡心”和“怡人”的“怡”的意义都是“使……愉悦”,复合结构关系一样,并且“怡心”的出现早于“怡人”。清代,“怡人”才完全凝聚成为一个词,词汇化过程才结束。从它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怡”从一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带宾语,充当句法成分,最后将句法成分内化为词法规律,动词性弱化,但在意义上多少还保留了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即“使成为……的”。
又当麦苗欲秀,遍地生气勃勃,更夹着那档红柳绿,实在是春景怡人,施公心下颇为适意,因慢慢向着那大树林走去。(《施公传》)
该句中的“怡人”作形容词,表示“让人愉快、舒服”的意思,它可以受到程度副词“很”和“特别”的修饰,“怡”的动词性已经弱化。这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一致,例如“春天的气候很是怡人。”“峨眉山的秀丽景色特别怡人。”
二、从“怡人”的词汇化过程考察使动用法在词内的发展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常常活用为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洁其居,美其服。(《勾践灭吴》)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①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使……洁净;使……美”。②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使……变绿”。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对构词法的影响
从“怡人”的词汇化过程可以看出,它们最初并非是一个凝聚的词,而是两个词以动宾结构联合在一起的。“怡”通过本身的活用,使自己具有动词的特性,再与名词连用。因为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增多,渐渐地两个词凝聚在一起,两者之间不能再添加别的成分,成为一个词——动宾式复合词。“怡”本身是形容词,然后活用成动词,最后动词的功能弱化,但在意义上仍然有所保留。这类词的词汇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看起来仿佛和董秀芳老师所归纳的词汇化过程的特点相悖,但其实不然。因为虽然词汇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特异性,似乎“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词的词汇化过程有着内在的相似性,比如形容词使动用法在词汇创造中的作用。这样的词汇化过程从不同的例子里找到了一条发展的线路,为今日构词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容”一词和一个隐形眼镜的名字“美瞳”来说。“美”是形容词,它通过构词法的规律:和名词连用,形成动宾式复合词,成词后,“美”不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成动词的词素,是“使……美”的意思。新词“美容”是名词;“美瞳”也是名词,作为一种产品的名称。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刘叔新.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余杨 四川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