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需的能力和道德,主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最终确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养有自尊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培养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本人将依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核心素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探讨培养高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之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主要指的是政府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中,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积极敢于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意义,并引导学生认识:在一个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建言献策的智者。这就需要公民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增强关心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教材第19页“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这一目题,并对漫画作出辨析。 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漫画A形象地说明了当前某些决策者在决策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不善于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公众对决策过程往往不知情,难以进行有效地参与。同时,公众也缺乏参与决策的热情。漫画B强调决策者要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观念。因此得出结论:漫画A是精英决策,漫画B是民主决策。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 学生:采取民主决策。 接着介绍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呢?
  1.间接方式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指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2)专家咨询制度。是指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指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4)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
  在这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体会四种间接的民主决策方式,因此选取“学生晚课辅导”“雷州一中学校饭堂饭菜价格”和进行民主决策,一个小组负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一个小组负责“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一个小组则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最后一个小组是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然后每一负责的小组根据自己的民主决策方式进行发言,针对里面的特定内容,其他小组则为辅助。经过10分钟的准备,每一小组进行演练。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的是通过打电话和发邮件等给政府提出关于“学生晚課辅导”的建议,如在时间上可以进行调整,还有形式上可不可以走班制,以学生互助的形式进行……最后一个小组则以“雷州一中学校饭堂饭菜价格”举行听证会,积极听取各方代表的意见,有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代表的意见,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一个成熟社会,必然是一个公共参与度高的群体;一个优秀公民,必定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个体。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组分工活动就把课本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大家的参与活动课,在氛围营造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既有利于完成课堂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明白自己是一个公民,应该有公共参与的意识。
  我国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对她儿子讲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我相信,惟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的社会,不然,我们都会在危险中、恐惧中苟活。”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公共参与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期刊
教学目标:  1.本话题出现在九年级上册UNIT4,着重复习重点单词,短语,句型,问题、建议及建议信的写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以及能够根据他人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并学会写建议信。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复习本话题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请求建议和给出建议的常用句型及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
期刊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一文三读:略读、跳读、细读。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略读、跳读、细读的阅读方法来了解本文所使用的的技法并在课后写作者去尝试使用。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  屏显材料一: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啬薇
期刊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信息化自然的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在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因此,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已成为深化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期刊
目前,初中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表现是没有兴趣,讨厌学习。这样的情况,如何改善厌学的情绪,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想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思想品德,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收到了一定效果。下面談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高尔基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正确而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参加工作有着紧密联系
期刊
美术教学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實施美育和发展个性才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生本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美术课教学中的最高目标。  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期刊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最大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抒发心中的情思,表达生活的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闪现独特的、灵动的智慧,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
期刊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被遗弃或被改得面目全非,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关注传统文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其加以保护便是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而在语文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古人手笔,这些作品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在于传授学生语文
期刊
在上学期的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让孩子在教师事前预设的时间、活动的方式、材料等现象来记录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时间、观察和记录孩子在区域活动的情况,这就缺乏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为此,本学期将这些自主性、能动性回归给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地体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等。所以,在学期的活动中我以时间、内容、方式的固定和弹性进行观察、记录、对比。  一、导入部分的时间的固定性与弹性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