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鄂尔多斯,当初被开发商们视为“救命钱”的游资正快速撤离鄂尔多斯房地产业。
鄂尔多斯一夜暴富,被称为中国的迪拜。迅速崛起的草原“迪拜”鄂尔多斯,也有着与经济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难题,一场调控,将困绕这座城市的“阿喀琉斯之踵”彻底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跑不掉的鄂尔多斯
2011年9月24日,鄂尔多斯市中富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简称中富)法定代表人王福金上吊自杀。如果王没有死,他所要面对的是月息高达3%、总额2.63亿元的贷款。也就是说,每个月光利息他就要支付789万元。业内人士称,“对于鄂尔多斯其他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说,都面临这样的情况(资金链断裂),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曾深入鄂尔多斯当地调查民间资本现状的高和投资金融分析师李慧忠这样解释道,“鄂尔多斯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的钱更多是从身边的家人或朋友那里借到的,一旦出了问题,不是跑路就可以解决掉的。”
王福金的借贷生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有债权人公开表示,向王福金提供资金的主要是他以前在法院的同事以及离退休干部、中富公司内部员工的亲属,以及王留宝(中富公司创办人之一)退休前在银行的同事、储户等。或许正是因为“人情”搭上了一条条借贷之路,使得无力偿还的王福金只能选择“以死谢罪”。
对于王福金的死,更多业内人士看成是房地产市场资金链面临大面积断裂的一个信号。年关将至,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投资者谨慎、资金回笼缓慢,另一方面是越滚越大的利息“雪球”,“对于鄂尔多斯其他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说,都面临这样的情况(资金链断裂),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李慧忠对此表示。“接下来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则是,越来越多的债权人出于担心开始收钱,企业又还不上钱,肯定会有一大批企业复制这一情况,但会否引起政府的干预,就要看是否会产生引起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李慧忠说道。
高利贷带动了鄂尔多斯商品住宅、商业地产以及各类酒店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因为高利率的高额回报需求,导致地产业价格、服务业价格节节攀升。一个市区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店铺的价格能炒到每平方米7万多元。市区内每平方米万元的豪宅、高楼遍地都是,部分高端楼盘已经炒作到每平方米两万元左右。开发商孙东说,没办法,不把地产利润弄高点儿,就没办法偿还高利率的贷款。
东达集团董事长赵永亮这样形容高利贷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烧现象:“现在的鄂尔多斯几乎是‘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
一地产调查机构透露,地大人少房子多的鄂尔多斯,平均每人拥有房屋2.7套。一个三口之家的房屋拥有数量很多达到七八套。
资金撤离
一份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高和投资完成的关于鄂尔多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中显示,在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借贷,而非传统的银行。截至今年2月底,鄂尔多斯银行系统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仅59.7亿元。在360.7亿元的投资规模中,仅占不到16.55%。
鄂尔多斯银行业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其他产业一直持比较审慎的放贷原则,这主要也是因为大部分民间资本宁愿将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体系中,而非银行。鄂尔多斯民间融资成本大约在月息2.5%左右,而借贷成本一般则在月息3%,最高甚至可达月息4%~5%的高位。
鄂尔多斯活跃的地下金融,一直是鄂尔多斯楼市蓬勃生长的加速器。一方面,在高利率的诱惑下,闲散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支撑着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圈地盖楼;另一方面,鄂尔多斯楼市需求旺盛,房价急涨却一房难求。庞大的资金维持了鄂尔多斯区域内的体内循环,甚至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房地产的开工和销售,都未受影响。
但进入2011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也随即进入了浓厚地观望状态,楼市有价无市,银行收紧银根,而此前活跃的民间借贷,也忽然谨慎了起来。
“只要是做房地产的,肯定不考虑。”鄂尔多斯市亿恒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康华说,2010年下半年,他们嗅出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危机,在放贷上,逐步谨慎了起来。目前,对房地产谨慎贷款,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共识。
确实如此,中国房地产商正陷入某种困境,长期关注房地产资金走向的研究人员称,“大家都不愿意再往里面投钱了”,而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
现在,他们的主题词是:旅游景点、足球俱乐部、PE投资、网游、矿业开发……其中,单矿业,就集中了近200亿地产资金。
房地产业已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所集体看空。极端的,已经有公司将“房地产开发”从经营范围里剥去。“市场完全成了行政化调控,很多开发商都在转型,现在是个重大的时点。”一房地产开发的转型者称。
暴利终结
鄂尔多斯房地产狂奔了5年,现在已经卖不动了。
五六年光景,鄂尔多斯主城区东胜由35平方公里“增肥”至78平方公里;30余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区,更是从一片荒漠中拔地而起。仅201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09.4万平方米,人均购买就超过15平方米。2011年,鄂尔多斯预计新建住房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这已接近上海楼市1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
据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测算,2011年鄂尔多斯房地产计划新开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施工总量2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0亿元,计划销售商品住宅面积1200万平方米。这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个总人口仅有160万的城市而言,这样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意味着,当地人很快将拥有人均10套以上的房子。
而对鄂尔多斯楼市的迅速膨胀,则早有地产界人士有预测。当地一位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鄂尔多斯的楼市,确实存在很大的泡沫。过去两年,一些并没有开发经验的煤老板盲目进入地产领域,单纯依靠民间借贷资金实现开发,在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房产供不应求的局面下,这种模式得到了助长。
“当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付不起高利贷利息的时候,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这位大型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称。鄂尔多斯的楼市,必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调整过后,或许可以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称,地产业已不再是“遍地是黄金”。一线城市面临的是利润率走低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开发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但又同样面临着目前宏观调控的风险。他们必须努力地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接受这个特定结果。
对于到三、四线发展房地产,并不是那么容易,任志强称:“中小地产商不敢轻易地到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通常没有过硬的人脉,他们不会冒然过去。”
鄂尔多斯一夜暴富,被称为中国的迪拜。迅速崛起的草原“迪拜”鄂尔多斯,也有着与经济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难题,一场调控,将困绕这座城市的“阿喀琉斯之踵”彻底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跑不掉的鄂尔多斯
2011年9月24日,鄂尔多斯市中富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简称中富)法定代表人王福金上吊自杀。如果王没有死,他所要面对的是月息高达3%、总额2.63亿元的贷款。也就是说,每个月光利息他就要支付789万元。业内人士称,“对于鄂尔多斯其他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说,都面临这样的情况(资金链断裂),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曾深入鄂尔多斯当地调查民间资本现状的高和投资金融分析师李慧忠这样解释道,“鄂尔多斯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的钱更多是从身边的家人或朋友那里借到的,一旦出了问题,不是跑路就可以解决掉的。”
王福金的借贷生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有债权人公开表示,向王福金提供资金的主要是他以前在法院的同事以及离退休干部、中富公司内部员工的亲属,以及王留宝(中富公司创办人之一)退休前在银行的同事、储户等。或许正是因为“人情”搭上了一条条借贷之路,使得无力偿还的王福金只能选择“以死谢罪”。
对于王福金的死,更多业内人士看成是房地产市场资金链面临大面积断裂的一个信号。年关将至,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投资者谨慎、资金回笼缓慢,另一方面是越滚越大的利息“雪球”,“对于鄂尔多斯其他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说,都面临这样的情况(资金链断裂),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李慧忠对此表示。“接下来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则是,越来越多的债权人出于担心开始收钱,企业又还不上钱,肯定会有一大批企业复制这一情况,但会否引起政府的干预,就要看是否会产生引起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李慧忠说道。
高利贷带动了鄂尔多斯商品住宅、商业地产以及各类酒店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因为高利率的高额回报需求,导致地产业价格、服务业价格节节攀升。一个市区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店铺的价格能炒到每平方米7万多元。市区内每平方米万元的豪宅、高楼遍地都是,部分高端楼盘已经炒作到每平方米两万元左右。开发商孙东说,没办法,不把地产利润弄高点儿,就没办法偿还高利率的贷款。
东达集团董事长赵永亮这样形容高利贷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烧现象:“现在的鄂尔多斯几乎是‘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
一地产调查机构透露,地大人少房子多的鄂尔多斯,平均每人拥有房屋2.7套。一个三口之家的房屋拥有数量很多达到七八套。
资金撤离
一份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高和投资完成的关于鄂尔多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中显示,在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借贷,而非传统的银行。截至今年2月底,鄂尔多斯银行系统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仅59.7亿元。在360.7亿元的投资规模中,仅占不到16.55%。
鄂尔多斯银行业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其他产业一直持比较审慎的放贷原则,这主要也是因为大部分民间资本宁愿将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体系中,而非银行。鄂尔多斯民间融资成本大约在月息2.5%左右,而借贷成本一般则在月息3%,最高甚至可达月息4%~5%的高位。
鄂尔多斯活跃的地下金融,一直是鄂尔多斯楼市蓬勃生长的加速器。一方面,在高利率的诱惑下,闲散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支撑着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圈地盖楼;另一方面,鄂尔多斯楼市需求旺盛,房价急涨却一房难求。庞大的资金维持了鄂尔多斯区域内的体内循环,甚至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房地产的开工和销售,都未受影响。
但进入2011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也随即进入了浓厚地观望状态,楼市有价无市,银行收紧银根,而此前活跃的民间借贷,也忽然谨慎了起来。
“只要是做房地产的,肯定不考虑。”鄂尔多斯市亿恒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康华说,2010年下半年,他们嗅出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危机,在放贷上,逐步谨慎了起来。目前,对房地产谨慎贷款,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共识。
确实如此,中国房地产商正陷入某种困境,长期关注房地产资金走向的研究人员称,“大家都不愿意再往里面投钱了”,而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
现在,他们的主题词是:旅游景点、足球俱乐部、PE投资、网游、矿业开发……其中,单矿业,就集中了近200亿地产资金。
房地产业已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所集体看空。极端的,已经有公司将“房地产开发”从经营范围里剥去。“市场完全成了行政化调控,很多开发商都在转型,现在是个重大的时点。”一房地产开发的转型者称。
暴利终结
鄂尔多斯房地产狂奔了5年,现在已经卖不动了。
五六年光景,鄂尔多斯主城区东胜由35平方公里“增肥”至78平方公里;30余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区,更是从一片荒漠中拔地而起。仅201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09.4万平方米,人均购买就超过15平方米。2011年,鄂尔多斯预计新建住房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这已接近上海楼市1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
据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测算,2011年鄂尔多斯房地产计划新开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施工总量2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0亿元,计划销售商品住宅面积1200万平方米。这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个总人口仅有160万的城市而言,这样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意味着,当地人很快将拥有人均10套以上的房子。
而对鄂尔多斯楼市的迅速膨胀,则早有地产界人士有预测。当地一位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鄂尔多斯的楼市,确实存在很大的泡沫。过去两年,一些并没有开发经验的煤老板盲目进入地产领域,单纯依靠民间借贷资金实现开发,在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房产供不应求的局面下,这种模式得到了助长。
“当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付不起高利贷利息的时候,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这位大型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称。鄂尔多斯的楼市,必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调整过后,或许可以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称,地产业已不再是“遍地是黄金”。一线城市面临的是利润率走低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开发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但又同样面临着目前宏观调控的风险。他们必须努力地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接受这个特定结果。
对于到三、四线发展房地产,并不是那么容易,任志强称:“中小地产商不敢轻易地到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通常没有过硬的人脉,他们不会冒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