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需要不懈努力的课题。笔者以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为例,借助Bb平台,在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融合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一、关注学生全体发展
传统的教学保证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学优生”会被要求“等一等其他同学”,其学习潜能无法充分激发;而少数的“后进生”则会被要求“赶上大部队”,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彻底解决却无法得知。而“确保个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肖川,2012)。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笔者在执教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以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Bb平台为依托,把与初中历史教学关联度比较高的主要功能模块,例如异步交流、讨论板、文档区、在线测试和调查、小组协作交流区等充分加以运用。
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依据教学目标,将搜集到的介绍近代中国照相、电影事业发展的视频上传到Bb平台上,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完成教材第二子目的自学,并通过在线完成选择题的方式,检验自学效果。随后,笔者利用Bb平台数据生成功能,查看所在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师生互动,及时反馈,这与传统地批改作业相比,效率大为提高,也更容易捕捉到“漏网之鱼”,确保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实到位,这样也为新课教学留下了更多宝贵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了讨论板块的功能,要求学生根据观看的微课视频,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讨论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板块的留言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了传统课堂只能有少数“小组代表”来发言的状况,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论坛,每个人的发言都能被他人看到,除了教师可以随时回复,其余学生也可结合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回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有了更好的展现个人观点的舞台,教师也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生成发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李天昕,等,2011),也就是新课改所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要求的这类教学环境的创建,也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Bb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做出实时的教学调整。
例如,笔者在执教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通过Bb平台的成绩中心,反馈出学生在线测验的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讨论板块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难点及薄弱环节。根据上述反馈,笔者对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教学进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呈现两张照片:一张是奉天太原街街景,另一张是留美幼童1936年最后一次聚会的照片。要求学生结合两张照片和教材最后一段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图片反映了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Bb平台的讨论板上,虽然部分学生的答案与我预设的大体一致,但还有不少学生的观点是:近代中国交通方面有黄包车和汽车,服饰方面人们穿西服和长袍马褂。即部分学生只是对两张照片进行了描述,并没有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限性。这与我在课前所做的学情分析、答题预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常态课堂教学下,教师看不到或听不到这些“不同的声音”,只能按照预设流程走下去。而Bb平台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针对学生答案暴露的问题,做出实时教学调整。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实时做出了教学调整:“请同学们继续仔细观察,图一中汽车、黄包车和马车的数量如何?图二是穿西服的人多还是穿长袍马褂的人多呢?这些能说明什么?”对开放问题下学生的反馈即“课堂生成”的重视,才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三、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去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持续发展,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的自评与学生主体间的互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Bb平台中,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测验结果,阶段性的发言也都得以保存,有利于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评;学生的留言等学习成果是可视化的,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间的互评。通过Bb平台,教师在学生提交选择题答案后就给出得分,还可以事先预设错误选项分析;在学生作答主观题后,教师可以实时浏览评分并给出批注。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能够给予学生及时而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中自己的表现不甚满意,或者在课后对某些问题有了新思考,可以随时随地登录Bb平台,对自己课堂上给出的答案做出调节、补救,并要求教师重新评定。这给予了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通过Bb教学平台的实践应用,我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历史教师如何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把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更有机的融合,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实践。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一、关注学生全体发展
传统的教学保证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学优生”会被要求“等一等其他同学”,其学习潜能无法充分激发;而少数的“后进生”则会被要求“赶上大部队”,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彻底解决却无法得知。而“确保个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肖川,2012)。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笔者在执教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以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Bb平台为依托,把与初中历史教学关联度比较高的主要功能模块,例如异步交流、讨论板、文档区、在线测试和调查、小组协作交流区等充分加以运用。
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依据教学目标,将搜集到的介绍近代中国照相、电影事业发展的视频上传到Bb平台上,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完成教材第二子目的自学,并通过在线完成选择题的方式,检验自学效果。随后,笔者利用Bb平台数据生成功能,查看所在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师生互动,及时反馈,这与传统地批改作业相比,效率大为提高,也更容易捕捉到“漏网之鱼”,确保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实到位,这样也为新课教学留下了更多宝贵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了讨论板块的功能,要求学生根据观看的微课视频,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讨论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板块的留言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了传统课堂只能有少数“小组代表”来发言的状况,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论坛,每个人的发言都能被他人看到,除了教师可以随时回复,其余学生也可结合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回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有了更好的展现个人观点的舞台,教师也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生成发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李天昕,等,2011),也就是新课改所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要求的这类教学环境的创建,也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Bb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做出实时的教学调整。
例如,笔者在执教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通过Bb平台的成绩中心,反馈出学生在线测验的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讨论板块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难点及薄弱环节。根据上述反馈,笔者对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教学进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呈现两张照片:一张是奉天太原街街景,另一张是留美幼童1936年最后一次聚会的照片。要求学生结合两张照片和教材最后一段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图片反映了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Bb平台的讨论板上,虽然部分学生的答案与我预设的大体一致,但还有不少学生的观点是:近代中国交通方面有黄包车和汽车,服饰方面人们穿西服和长袍马褂。即部分学生只是对两张照片进行了描述,并没有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限性。这与我在课前所做的学情分析、答题预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常态课堂教学下,教师看不到或听不到这些“不同的声音”,只能按照预设流程走下去。而Bb平台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针对学生答案暴露的问题,做出实时教学调整。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实时做出了教学调整:“请同学们继续仔细观察,图一中汽车、黄包车和马车的数量如何?图二是穿西服的人多还是穿长袍马褂的人多呢?这些能说明什么?”对开放问题下学生的反馈即“课堂生成”的重视,才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三、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去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持续发展,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的自评与学生主体间的互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Bb平台中,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测验结果,阶段性的发言也都得以保存,有利于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评;学生的留言等学习成果是可视化的,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间的互评。通过Bb平台,教师在学生提交选择题答案后就给出得分,还可以事先预设错误选项分析;在学生作答主观题后,教师可以实时浏览评分并给出批注。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能够给予学生及时而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中自己的表现不甚满意,或者在课后对某些问题有了新思考,可以随时随地登录Bb平台,对自己课堂上给出的答案做出调节、补救,并要求教师重新评定。这给予了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通过Bb教学平台的实践应用,我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历史教师如何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把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更有机的融合,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实践。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