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农庄的迅速发展,旅游农庄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各地区的农庄产品质量及服务上却参差不齐。纵观全国各地大型旅游农庄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旅游农庄的经营活动大致相同,鲜有自身特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旅游农庄的开发建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整合等多种方法,对部分大型的农业农庄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农庄经营模式创新的新方向在于“体验营造感动和记忆” 的结论。实际上就是将情感维系作为联系消费者和农庄经营者的纽带,通过果树认领、家禽认领、酿酒等主动参与方式,营造以消费者为生产主体的农庄生产模式,将记忆与农庄相结合,实现农庄的经营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旅游农庄 记忆 经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农庄作为现代农业的突出表现形式,其建设是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排头兵。我国的农庄发展模式已经从最初简单形态,逐渐向深层次、多样化发展转变。在保留我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经验方法,促进农庄农业的全面发展。旅游记忆农庄通过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均衡生态效益,努力提高农业的品牌效应,增加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伴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许多专家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型、体验活动型等农庄发展模式,开创了我国农业农庄发展的一片新天地,努力把农庄建设成为具有一个自然特色、民俗风情和乡村情趣的商业型旅游景点。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会从根本上轉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间,在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体验模式。旅游记忆农庄具有现代化城市之外的自然特色、民俗风情和乡村情趣,同时还能够把高薪技术农业与传统耕作技术相结合,吸引久居城市的消费者,给消费者一个回归田园生活,享受慢节奏,高质量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二、研究意义
“旅游记忆农庄”就是指通过转变和创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新型的农、林、牧、渔等相结合的农业、商业及旅游业,让消费者逐步改变固有的消费模式,生产者将农作物生产过程在定期内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在闲暇之余能够入庄参与种植、采摘、观光游览等。使之在新形势下能够直接参与农村农庄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强调“体验营造感动和记忆”,将情感维系作为联系消费者和农庄经营者的纽带,从而参与者不仅能够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享受乐趣。
1.理论意义。有利于开辟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化农庄。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模式就是新时代要求的产物。
2.现实意义。
2.1有利于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使消费者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旅游记忆农庄”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及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2.2“旅游记忆农庄”是新型的农业、商业、旅游业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体。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推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的有效途径,避免传统农业对农民收益增长的局限。
三、国内旅游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庄经营模式趋于单一化,档次较低。一般农庄的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而农家乐又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所以,活动地点、访客数量自然而然也都受到一定限制。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开发大多处于粗犷状态,乡村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地挖掘,产值最大化也很难从中体现;另一方面,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农庄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旅游娱乐设施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消费者迫切需要更为新颖的娱乐内容,这也就要求了农庄必须创新经营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农庄旅游体验项目单一性。传统旅游农庄一般包括聚餐、打牌、钓鱼、采摘等普适化项目,而富有趣味性游乐体验项目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就很难吸引新客源,留住老顾客。旅游记忆农庄在整个农庄发展中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体系,基本上靠的还是彼此模仿,照搬照旧,既没有从乡村生活体验入手完善农庄发展模式,也没有借鉴现代娱乐工具,着力打造大中型娱乐场所,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匮乏性,缩短旅客滞留时间,阻碍了农庄经济发展的提升。
3.营销模式落后性。一般旅游农庄采用的还是实体店销售模式,其传播手段往往还是通过宣传单、简单的顾客介绍等,很少采用现代化的网络营销模式,导致客源量有限,很难促进农庄经济发展。另外,顾客定位的不精确,对所有顾客,采取的大多数都是同样的方式,没有针对客户来源的多样性及需求多样化制定具体措施。
4.季节性影响显著。农业生产与季节息息相关,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一到冬春季节,其相应的市场优势便黯然失色。再加上我国降雨量的季节性差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严重地影响。面对这些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农庄的经营者应根本地区特色,适当地开展一些除温室大棚之外的特色旅游项目,扩充冬春季的旅游资源,增加游客量。
5.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由于农村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其农庄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的农庄没有根据自身特色,而是盲目的扩大场地,不仅浪费了现有的土地资源,而且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单纯的企业经营活动会增加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降低环境质量,这就要求农庄的经营管理者要承担社会责任,在创收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 四、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模式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庄。区域特色是决定农庄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农庄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农庄不仅仅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模式、旅游观光等方面都要依据乡村特色,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条件,如地形地貌、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环境条件等等,突出自己在所有农庄中的独特风格,吸引消费者眼球。农庄的发展就是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独树一帜的道路。
2.创新休闲体验项目,扩大影响力。
2.1开创有机蔬菜认领区。通过划分出一部分土地,实行会员制认领。以季度为最少的时间单位,会员认领一块(或以上)菜地并交纳所需费用,即可挂牌标明菜地归属权,会员自选种植套餐种类。
2.2开创禽类认领及体验区。实行会员制认领,以季度为最少的时间单位,会员至少认领2只及以上(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均可)并交纳所需费用,可以对动物进行挂牌标识。
2.3开创果树种植认领区。一是出租果树的所有权,为果树命名挂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也可以平日由农场负责照管(雇人),收获所得归顾客所有。二是采摘体验,划出一部分体验地块用于客户短期体验。
2.4建立自助式酒窖体验区。实行会员制,消费者可以将认领的果树采摘下来的水果或进行采摘体验所得的水果进行自助式酿酒,经营者负责进行指导及消毒恒温保存。
2.5创建户外厨房体验区。消费者可以将认领或购买的家禽进行户外烹饪,享受家庭聚餐的温馨时刻。
2.6开展生态农业基地。生态农业宣传开放日,与宿州市的小学、中学学校合作,提供农业科普知识讲解、蔬果标本参观;与高校合作,为高校农林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研究基地。 以生态农业基地作为实体宣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3.多元化营销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旅游记忆农庄采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客户端进行网络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团购项目,认领体验等各种活动。在进行销售过程中,以体验式、参与式销售为主,采取会员制,结合实体店铺销售、加盟连锁等其他销售渠道为辅,促使旅游记忆农庄在销售模式有一定的创新。开展“推广折扣”活动,如果原先租赁人介绍其他人来租赁家庭农场的话,可以享受1年租金8折的折扣,只需在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即可。
3.1微信营销。互联网在社区生鲜连锁店和生态农场经营中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借助微信朋友圈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文案发布,微信API接口的后台开发,已经可以做到线上线下联动,后期微信公号粉丝达到一定量级,推出社区网上商城,推出社区购物APP,就会节省很多推广运营的时间和费用。
3.2微博营销。通过博客的关注和粉丝们相互转发,对旅游记忆农庄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可以借助博客与微博实现互通的特点,实行双渠道营销,起到了拓宽营销渠道的作用。
3.3“老带新”营销。采取会员制的老客户,介绍其他人来租赁家庭农场的话,可以享受1年租金8折的折扣。只需在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即可。
3.4校企合作营销。通过与中小学及高校建立教育与体验基地、研究基地的形式,利用生态农业基地作为实体宣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3.5价格营销。通过网络团购及会员制的形式进行消费的,租金及销售价格给予一定的优惠。此外,租赁期越长,租金越优惠。
3.6實体店销售。通过在市区居民区附近开设实体店,销售农场的有机鸡蛋、新鲜水果等形式进行宣传。
4.因时制宜,强化季节性项目。根据季节特色,因时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旅游娱乐项目。建立大众化乡村旅游景点,拓展旅游资源,打破季节性对农庄旅游的限制。另外,创新旅游项目,根据季节特点及区域特色开展旅游项目,例如冬春季北方区域依托地形地势,可以开展雪上比赛项目、冬季阳光长跑等,并且,可以根据顾客的参与度,适当设置奖品,激励参与者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潜在顾客。
5.保护生态环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旅游农庄的发展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致力于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还原乡村本色。同时,提高农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营造动态循环的旅游资源,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
参考文献:
[1]吴睿辉.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与优化[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郑文俊.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实证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4):144-149.
[3]顾晓艳, 孟明浩, 俞益武. 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策略及实证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1):104-110.
作者简介:许常华(1995—)男。民族:汉。安徽安庆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李伟(1980—)男。民族:汉。安徽淮北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学。吕成龙(1996—)男。民族:汉。安徽黄山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到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背景下记忆农庄开发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610379014)支持.
关键词:旅游农庄 记忆 经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农庄作为现代农业的突出表现形式,其建设是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排头兵。我国的农庄发展模式已经从最初简单形态,逐渐向深层次、多样化发展转变。在保留我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经验方法,促进农庄农业的全面发展。旅游记忆农庄通过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均衡生态效益,努力提高农业的品牌效应,增加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伴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许多专家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型、体验活动型等农庄发展模式,开创了我国农业农庄发展的一片新天地,努力把农庄建设成为具有一个自然特色、民俗风情和乡村情趣的商业型旅游景点。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会从根本上轉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间,在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体验模式。旅游记忆农庄具有现代化城市之外的自然特色、民俗风情和乡村情趣,同时还能够把高薪技术农业与传统耕作技术相结合,吸引久居城市的消费者,给消费者一个回归田园生活,享受慢节奏,高质量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二、研究意义
“旅游记忆农庄”就是指通过转变和创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新型的农、林、牧、渔等相结合的农业、商业及旅游业,让消费者逐步改变固有的消费模式,生产者将农作物生产过程在定期内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在闲暇之余能够入庄参与种植、采摘、观光游览等。使之在新形势下能够直接参与农村农庄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强调“体验营造感动和记忆”,将情感维系作为联系消费者和农庄经营者的纽带,从而参与者不仅能够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享受乐趣。
1.理论意义。有利于开辟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化农庄。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模式就是新时代要求的产物。
2.现实意义。
2.1有利于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使消费者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旅游记忆农庄”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及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2.2“旅游记忆农庄”是新型的农业、商业、旅游业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体。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推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的有效途径,避免传统农业对农民收益增长的局限。
三、国内旅游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庄经营模式趋于单一化,档次较低。一般农庄的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而农家乐又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所以,活动地点、访客数量自然而然也都受到一定限制。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开发大多处于粗犷状态,乡村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地挖掘,产值最大化也很难从中体现;另一方面,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农庄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旅游娱乐设施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消费者迫切需要更为新颖的娱乐内容,这也就要求了农庄必须创新经营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农庄旅游体验项目单一性。传统旅游农庄一般包括聚餐、打牌、钓鱼、采摘等普适化项目,而富有趣味性游乐体验项目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就很难吸引新客源,留住老顾客。旅游记忆农庄在整个农庄发展中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体系,基本上靠的还是彼此模仿,照搬照旧,既没有从乡村生活体验入手完善农庄发展模式,也没有借鉴现代娱乐工具,着力打造大中型娱乐场所,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匮乏性,缩短旅客滞留时间,阻碍了农庄经济发展的提升。
3.营销模式落后性。一般旅游农庄采用的还是实体店销售模式,其传播手段往往还是通过宣传单、简单的顾客介绍等,很少采用现代化的网络营销模式,导致客源量有限,很难促进农庄经济发展。另外,顾客定位的不精确,对所有顾客,采取的大多数都是同样的方式,没有针对客户来源的多样性及需求多样化制定具体措施。
4.季节性影响显著。农业生产与季节息息相关,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一到冬春季节,其相应的市场优势便黯然失色。再加上我国降雨量的季节性差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严重地影响。面对这些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农庄的经营者应根本地区特色,适当地开展一些除温室大棚之外的特色旅游项目,扩充冬春季的旅游资源,增加游客量。
5.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由于农村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其农庄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的农庄没有根据自身特色,而是盲目的扩大场地,不仅浪费了现有的土地资源,而且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单纯的企业经营活动会增加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降低环境质量,这就要求农庄的经营管理者要承担社会责任,在创收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 四、旅游记忆农庄的发展模式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庄。区域特色是决定农庄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农庄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农庄不仅仅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模式、旅游观光等方面都要依据乡村特色,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条件,如地形地貌、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环境条件等等,突出自己在所有农庄中的独特风格,吸引消费者眼球。农庄的发展就是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独树一帜的道路。
2.创新休闲体验项目,扩大影响力。
2.1开创有机蔬菜认领区。通过划分出一部分土地,实行会员制认领。以季度为最少的时间单位,会员认领一块(或以上)菜地并交纳所需费用,即可挂牌标明菜地归属权,会员自选种植套餐种类。
2.2开创禽类认领及体验区。实行会员制认领,以季度为最少的时间单位,会员至少认领2只及以上(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均可)并交纳所需费用,可以对动物进行挂牌标识。
2.3开创果树种植认领区。一是出租果树的所有权,为果树命名挂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也可以平日由农场负责照管(雇人),收获所得归顾客所有。二是采摘体验,划出一部分体验地块用于客户短期体验。
2.4建立自助式酒窖体验区。实行会员制,消费者可以将认领的果树采摘下来的水果或进行采摘体验所得的水果进行自助式酿酒,经营者负责进行指导及消毒恒温保存。
2.5创建户外厨房体验区。消费者可以将认领或购买的家禽进行户外烹饪,享受家庭聚餐的温馨时刻。
2.6开展生态农业基地。生态农业宣传开放日,与宿州市的小学、中学学校合作,提供农业科普知识讲解、蔬果标本参观;与高校合作,为高校农林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研究基地。 以生态农业基地作为实体宣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3.多元化营销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旅游记忆农庄采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客户端进行网络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团购项目,认领体验等各种活动。在进行销售过程中,以体验式、参与式销售为主,采取会员制,结合实体店铺销售、加盟连锁等其他销售渠道为辅,促使旅游记忆农庄在销售模式有一定的创新。开展“推广折扣”活动,如果原先租赁人介绍其他人来租赁家庭农场的话,可以享受1年租金8折的折扣,只需在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即可。
3.1微信营销。互联网在社区生鲜连锁店和生态农场经营中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借助微信朋友圈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文案发布,微信API接口的后台开发,已经可以做到线上线下联动,后期微信公号粉丝达到一定量级,推出社区网上商城,推出社区购物APP,就会节省很多推广运营的时间和费用。
3.2微博营销。通过博客的关注和粉丝们相互转发,对旅游记忆农庄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可以借助博客与微博实现互通的特点,实行双渠道营销,起到了拓宽营销渠道的作用。
3.3“老带新”营销。采取会员制的老客户,介绍其他人来租赁家庭农场的话,可以享受1年租金8折的折扣。只需在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即可。
3.4校企合作营销。通过与中小学及高校建立教育与体验基地、研究基地的形式,利用生态农业基地作为实体宣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3.5价格营销。通过网络团购及会员制的形式进行消费的,租金及销售价格给予一定的优惠。此外,租赁期越长,租金越优惠。
3.6實体店销售。通过在市区居民区附近开设实体店,销售农场的有机鸡蛋、新鲜水果等形式进行宣传。
4.因时制宜,强化季节性项目。根据季节特色,因时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旅游娱乐项目。建立大众化乡村旅游景点,拓展旅游资源,打破季节性对农庄旅游的限制。另外,创新旅游项目,根据季节特点及区域特色开展旅游项目,例如冬春季北方区域依托地形地势,可以开展雪上比赛项目、冬季阳光长跑等,并且,可以根据顾客的参与度,适当设置奖品,激励参与者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潜在顾客。
5.保护生态环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旅游农庄的发展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致力于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还原乡村本色。同时,提高农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营造动态循环的旅游资源,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
参考文献:
[1]吴睿辉.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与优化[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郑文俊.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实证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4):144-149.
[3]顾晓艳, 孟明浩, 俞益武. 休闲观光农业与户外运动的复合开发策略及实证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1):104-110.
作者简介:许常华(1995—)男。民族:汉。安徽安庆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李伟(1980—)男。民族:汉。安徽淮北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学。吕成龙(1996—)男。民族:汉。安徽黄山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到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背景下记忆农庄开发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610379014)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