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解读诗词,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关键词:意象;合作探究;诵读
一、教学设想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分别选取了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品。作为婉约词宗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醉花阴》与《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两首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不同的“愁情”,却又有相同的意象。这也是教材选材上匠心独运的地方。
而能在一课时完成两首词的比较阅读,是考虑到一些有利因素: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熟背《醉花阴》;②两首词语言浅易,学生对词意理容易理解;③本单元对宋词的学习,学生已比较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对于本课的学习,但是要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词作情感,还必须得“知人论世”。在本课学习之前,我作了如下两点准备工作:①利用早读,熟读课文,正音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意;②自习时间,带领学生阅读《金石录后序》,了解李清照生平。
目标如下:
1.通过相同意象解读,理解词作情感。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体会这位在乱世中颠沛的美神的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片断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清照这位在乱世中颠沛的美神以南渡为分水岭,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风雨飘摇的南宋初年。《醉》寫于南渡前,词人早年;《声》写于南渡后,词人暮年。这两首词之间有何关联呢?
生:相同的意象,同样写了愁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体会这“一般意象别样情,半世悲愁感生平”
请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朗诵这两首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探究活动一】一般意象别样情
思考:两首词中选了哪些相同意象?并找出与其相关语句。分析这些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解读了意象,了解了他们各自的意蕴。接下来请2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导学案上关于意境,情感的归纳。并请一位同学来做点评。
学生所填表格:
请大家快速浏览导学案“李清照”“生平大事”,并思考,李清照缘何而愁?
【探究活动二】半世悲愁感生平
李清照的愁的原因是?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归纳总结。
国破无寄,国愁;家亡无依,家愁;情重无托,情愁。
【课堂延伸】
人生经历,让她从狭隘的闺阁之中走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她的词作风格也有了不同的变化。请同学结合今天所学两首词,归纳李清照词作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与词作风格之间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
生:《醉》舒缓哀伤《声》低沉悲痛。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纵情千古,执卷吟诵这两首熔铸了词人半生闲愁半生悲愁的《醉花阴》《声声慢》分工合诵(学生读,其余合诵)。
【课堂小结】
李清照这一生从娇美妍丽到憔悴苍老,从幸福甜蜜到孤独凄苦,最后都化成血泪熔铸到了这清丽绝俗、凄美婉约的词句中。这些交织着词人欢愉与希冀、离索与悲戚的意象,静静的诉说着词人美丽的忧伤。
课后作业:
思考:《李清照两首词》中除了“黄花”、“酒”、“西风”等意象,还有哪些感情色彩鲜明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这些构想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落实。学生对于意象的挖掘远超出我对他们的预估,比如有的小组还会注意到“暗香盈袖”的“盈”字联想李清照正当妙龄的美丽;还有对于“西风”的分析不仅紧扣文本还展开合理的联想;对于情感的归纳上,用到了“浓愁”“淡愁”加以对比,比之前我设计的“相思闲愁”“孤苦悲愁”更加鲜明形象。学生之间的点评分析也思维碰撞间火花四溅,这些生动而具体的分析不仅自然的完成了对两首词作的解读,还通过学生们个性化的分析丰富了对词作及词人的了解。一堂课就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愉悦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2.本课为诗词,诵读是走进诗词、走近词人最好的途径。本课在设计时也安排了以音读、意读、情读为线索展开对这两首词的解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上,这一条线索却体现不充分。由于追赶课程,担心不能完成预设教学任务的原因,课堂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够,读的点拨上也启发不够。在朗读的方式上,个人比较满意最后情读部分的设计:师生合诵。青春甜美的女生用忧伤的语调去演绎李清照风华照人时期的作品《醉花阴》,而我则是沉痛悲凉的情感去展现词人沧桑迟暮时的代表作《醉花阴》,这样自然而又鲜明的对比,不仅强化了词作情感,还勾勒出了词人不同时期的形象,其余同学合诵两首词的词末部分,又将这两首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3.作业布置略显草率。最初本着“授之以渔”学以致用的想法,结合课后练习题,布置思考作业,希望强化本课“由意象解读情感”的诗词鉴赏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但却未能将对本文有更深层次的拓展。不妨布置学生阅读梁衡先生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并选取两首词中的任一意象为抒写重点同易安居士酒意诗情与共。
四、课例研究结论
1.诗词教学需强化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视对意象解读;规范学生对意境的归纳;从而探究诗词情感。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知人论世”。
2.诗词教学应重视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方能更好的理解诗词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3.课堂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虽是新课改背景下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深入此理念,才能体味此间妙处。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在课堂上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文对话。在对话中理解作品,在理解作品语言之时,体味语言背后站立的写作主体的情味,从面达到提升鉴赏学生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意象;合作探究;诵读
一、教学设想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分别选取了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品。作为婉约词宗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醉花阴》与《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两首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不同的“愁情”,却又有相同的意象。这也是教材选材上匠心独运的地方。
而能在一课时完成两首词的比较阅读,是考虑到一些有利因素: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熟背《醉花阴》;②两首词语言浅易,学生对词意理容易理解;③本单元对宋词的学习,学生已比较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对于本课的学习,但是要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词作情感,还必须得“知人论世”。在本课学习之前,我作了如下两点准备工作:①利用早读,熟读课文,正音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意;②自习时间,带领学生阅读《金石录后序》,了解李清照生平。
目标如下:
1.通过相同意象解读,理解词作情感。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体会这位在乱世中颠沛的美神的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片断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清照这位在乱世中颠沛的美神以南渡为分水岭,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风雨飘摇的南宋初年。《醉》寫于南渡前,词人早年;《声》写于南渡后,词人暮年。这两首词之间有何关联呢?
生:相同的意象,同样写了愁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体会这“一般意象别样情,半世悲愁感生平”
请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朗诵这两首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探究活动一】一般意象别样情
思考:两首词中选了哪些相同意象?并找出与其相关语句。分析这些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解读了意象,了解了他们各自的意蕴。接下来请2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导学案上关于意境,情感的归纳。并请一位同学来做点评。
学生所填表格:
请大家快速浏览导学案“李清照”“生平大事”,并思考,李清照缘何而愁?
【探究活动二】半世悲愁感生平
李清照的愁的原因是?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归纳总结。
国破无寄,国愁;家亡无依,家愁;情重无托,情愁。
【课堂延伸】
人生经历,让她从狭隘的闺阁之中走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她的词作风格也有了不同的变化。请同学结合今天所学两首词,归纳李清照词作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与词作风格之间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
生:《醉》舒缓哀伤《声》低沉悲痛。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纵情千古,执卷吟诵这两首熔铸了词人半生闲愁半生悲愁的《醉花阴》《声声慢》分工合诵(学生读,其余合诵)。
【课堂小结】
李清照这一生从娇美妍丽到憔悴苍老,从幸福甜蜜到孤独凄苦,最后都化成血泪熔铸到了这清丽绝俗、凄美婉约的词句中。这些交织着词人欢愉与希冀、离索与悲戚的意象,静静的诉说着词人美丽的忧伤。
课后作业:
思考:《李清照两首词》中除了“黄花”、“酒”、“西风”等意象,还有哪些感情色彩鲜明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这些构想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落实。学生对于意象的挖掘远超出我对他们的预估,比如有的小组还会注意到“暗香盈袖”的“盈”字联想李清照正当妙龄的美丽;还有对于“西风”的分析不仅紧扣文本还展开合理的联想;对于情感的归纳上,用到了“浓愁”“淡愁”加以对比,比之前我设计的“相思闲愁”“孤苦悲愁”更加鲜明形象。学生之间的点评分析也思维碰撞间火花四溅,这些生动而具体的分析不仅自然的完成了对两首词作的解读,还通过学生们个性化的分析丰富了对词作及词人的了解。一堂课就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愉悦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2.本课为诗词,诵读是走进诗词、走近词人最好的途径。本课在设计时也安排了以音读、意读、情读为线索展开对这两首词的解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上,这一条线索却体现不充分。由于追赶课程,担心不能完成预设教学任务的原因,课堂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够,读的点拨上也启发不够。在朗读的方式上,个人比较满意最后情读部分的设计:师生合诵。青春甜美的女生用忧伤的语调去演绎李清照风华照人时期的作品《醉花阴》,而我则是沉痛悲凉的情感去展现词人沧桑迟暮时的代表作《醉花阴》,这样自然而又鲜明的对比,不仅强化了词作情感,还勾勒出了词人不同时期的形象,其余同学合诵两首词的词末部分,又将这两首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3.作业布置略显草率。最初本着“授之以渔”学以致用的想法,结合课后练习题,布置思考作业,希望强化本课“由意象解读情感”的诗词鉴赏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但却未能将对本文有更深层次的拓展。不妨布置学生阅读梁衡先生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并选取两首词中的任一意象为抒写重点同易安居士酒意诗情与共。
四、课例研究结论
1.诗词教学需强化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视对意象解读;规范学生对意境的归纳;从而探究诗词情感。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知人论世”。
2.诗词教学应重视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方能更好的理解诗词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3.课堂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虽是新课改背景下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深入此理念,才能体味此间妙处。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在课堂上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文对话。在对话中理解作品,在理解作品语言之时,体味语言背后站立的写作主体的情味,从面达到提升鉴赏学生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