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先是阐述了“冰山原则”的由来及内涵,并以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为例,通过对主要细节的赏读,对作品中“冰山原则”的运用作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冰山原则;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1、“冰山原则”的由来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为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2、“冰山原则”的内涵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解释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董衡巽,2007)对“冰山原则”的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简约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像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二是经验省略,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并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
3、《永别了,武器》中的“冰山原则”探析
《永别了,武器》被誉为现代美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其中“冰山原则”功不可没。在这一创作理论下,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及浓缩性,其精炼的语言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思索。在这里我们选取几个片段对海明威作品的冰山风格加以欣赏和讨论。
《永别了,武器》的开篇历来被人称领:“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house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ain to the mountains.In the bed of the river there were pebbles and boulders,dry and white in the sun,and the watet was clear and swiftly moving and blue in the channels,Troops went by house and down the road and the dust they raised powdered the leaves of the trees.The trunks of the trees were dusty and the leaves fell early that year and we saw troops march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 dust rising and leaves,stirred by the breeze,falling and the soldiers marching and afterward the road bare and white except for the leaves.”(Hemingway,1992)从中我们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不仅十分浅显易懂、简洁明了,而且准确生动。他使用的是英语词汇中重复率最高的常用词。从句子形式来讲,海明威多用简单陈述句或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他的句子很少修饰,名词、动词、现在分词用得较多。海明威的作品,故事情节往往简单且意境纯一,其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悟景交融而又意味深长。分析该段的遺词造句,“ the leaves fell early”、“ the road bare and white"”等,可以体会到冰山下面7/8的深刻含义,以及书中人物的命运。在开篇海明威就将一种忧郁的基调呈现给了读者。这种悲剧的基调相当沉重,沉重之中似乎还帯有一点怅惘,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
作品的结尾部分,充分体现了省略掉的“八分之七”的力量。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处环境渲染,只硬邦邦地掷出一句“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铿锵有力,字字珠玑,使读者立刻置身于沉重压抑的死寂氛围中,明显感受到一股因缄默而显得愈发厚重的情感潜流,不禁清然泪下,不忍卒读,这种效果是撕心裂肺般嚎啕大哭远不能及的。亨利把凯瑟琳看成石像,是因为对他来说,痛不欲生的心情已把凯瑟琳“石化”,凯瑟琳“石化”的同时鲜活的他也已经“去世”,“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他才悄然“诞生”。亨利孑然一身地走进蒙蒙雨雾,万念俱灰,莫大的幻灭感夹杂着无限的哀伤弥漫天地。作品的故事情结在主人公冒雨走回旅馆之处戛然而止,亨利回到旅馆后又将何去何从?哪里オ是他的真正归宿?海明威没有交代,既是刻意不讲,也是无法讲明,但他相信读者会凭借自己的阅读体验、生活阅历、感悟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出相应的答案,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作品的内涵。
4、結语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坚持文字简约凝练的“冰山原则”,让读者在简约文字之下挖掘更丰富的历史与情感。用1/8表现7/8的含量,以7/8作为1/8的坚实基础,就是寄深于浅、寄重于轻、寄实于虚一一这是海明威对自己所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美学要求。《永别了,武器》也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待开掘的冰山的深厚蕴藏。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画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2]Hemingway Emest.A Farewell to Arm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7-8.
关键词:冰山原则;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1、“冰山原则”的由来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为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2、“冰山原则”的内涵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解释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董衡巽,2007)对“冰山原则”的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简约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像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二是经验省略,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并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
3、《永别了,武器》中的“冰山原则”探析
《永别了,武器》被誉为现代美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其中“冰山原则”功不可没。在这一创作理论下,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及浓缩性,其精炼的语言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思索。在这里我们选取几个片段对海明威作品的冰山风格加以欣赏和讨论。
《永别了,武器》的开篇历来被人称领:“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house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ain to the mountains.In the bed of the river there were pebbles and boulders,dry and white in the sun,and the watet was clear and swiftly moving and blue in the channels,Troops went by house and down the road and the dust they raised powdered the leaves of the trees.The trunks of the trees were dusty and the leaves fell early that year and we saw troops march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 dust rising and leaves,stirred by the breeze,falling and the soldiers marching and afterward the road bare and white except for the leaves.”(Hemingway,1992)从中我们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不仅十分浅显易懂、简洁明了,而且准确生动。他使用的是英语词汇中重复率最高的常用词。从句子形式来讲,海明威多用简单陈述句或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他的句子很少修饰,名词、动词、现在分词用得较多。海明威的作品,故事情节往往简单且意境纯一,其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悟景交融而又意味深长。分析该段的遺词造句,“ the leaves fell early”、“ the road bare and white"”等,可以体会到冰山下面7/8的深刻含义,以及书中人物的命运。在开篇海明威就将一种忧郁的基调呈现给了读者。这种悲剧的基调相当沉重,沉重之中似乎还帯有一点怅惘,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
作品的结尾部分,充分体现了省略掉的“八分之七”的力量。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处环境渲染,只硬邦邦地掷出一句“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铿锵有力,字字珠玑,使读者立刻置身于沉重压抑的死寂氛围中,明显感受到一股因缄默而显得愈发厚重的情感潜流,不禁清然泪下,不忍卒读,这种效果是撕心裂肺般嚎啕大哭远不能及的。亨利把凯瑟琳看成石像,是因为对他来说,痛不欲生的心情已把凯瑟琳“石化”,凯瑟琳“石化”的同时鲜活的他也已经“去世”,“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他才悄然“诞生”。亨利孑然一身地走进蒙蒙雨雾,万念俱灰,莫大的幻灭感夹杂着无限的哀伤弥漫天地。作品的故事情结在主人公冒雨走回旅馆之处戛然而止,亨利回到旅馆后又将何去何从?哪里オ是他的真正归宿?海明威没有交代,既是刻意不讲,也是无法讲明,但他相信读者会凭借自己的阅读体验、生活阅历、感悟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出相应的答案,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作品的内涵。
4、結语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坚持文字简约凝练的“冰山原则”,让读者在简约文字之下挖掘更丰富的历史与情感。用1/8表现7/8的含量,以7/8作为1/8的坚实基础,就是寄深于浅、寄重于轻、寄实于虚一一这是海明威对自己所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美学要求。《永别了,武器》也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待开掘的冰山的深厚蕴藏。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画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2]Hemingway Emest.A Farewell to Arm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