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340余年的美丽极致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第一次将他望远镜中的火星描绘到纸张上算起,到今天,人们为火星画像的历史已经有三百四十多年了。当然,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采用描图的方法观测火星了,因为迅速发展的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普通照相到红外技术再到计算机三维模拟。很少有什么图片能像火星图片这样,经受了如此众多的目光;也很少有什么事物会像火星这样,不断地在人们眼中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
  总部坐落在纽约的“太空”网站,最近组织了一批火星专家,审视了迄今所得的火星图片,并从中遴选出了10幅最优秀的。这些图片,每一张都曾改变人类对火星的看法,或者表现了我们火星探索史上的某个重要时刻。
  现在,让我们再次把目光移向天空中那个微红的光点,看一看它340余年来的美丽极致。
  
  火星上的“运河”
  
  1877年晚些时候,火星非常接近地球。据说患有色盲症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吉奥万尼·斯切亚帕利尼(Giovanni Schiaparelli)准备利用这次机会为火星绘图。透过口径8.75英寸(0.2米)的望远镜,目光敏锐的斯切亚帕利尼吃惊地发现,这颗红色行星上布满了由暗而窄的线条织成的网状系统。他把这些十字交叉的线条标记为“canali”——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河床”。这个词被翻译成英语时则成了“运河”。
  这一发现在导致世人长达数十年的火星观测热的同时,也成为了科幻作家们的绝佳素材——火星人由此诞生。有人遐想作为另外一个美好世界的火星,而更多的人则陷入恐惧之中。1938年,奥逊·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火星人入侵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在电台中播出,引起了整个美国的恐慌。在那时,科学家们也在一丝不苟地寻找火星智慧存在的迹象。他们认为火星智慧正在日渐干枯的土地上修建运河。
  
  踏上异乡
  


  1976年7月20日,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着陆了。这是它着陆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从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蛮荒,毫无生气,更不用说“火星人”了。海盗1号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丝毫没有生命存在迹象的火星,它为狂热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但同时,海盗1号的成功也为天文学家积累了难得的经验,之后的火星探测可以说都多多少少得益于他们的先行者——海盗1号。这第一次踏上火星时拍摄的照片也自然显得弥足珍贵了。
  
  红色太空陀螺
  


  这张照片是哈勃空间望远镜于1995年火星接近地球时拍摄的,它已经成了引用颇广的经典照片之一。瑞·维拉德是空间望远镜科学学院主任,负责哈勃望远镜的运行,他说:“看着我们的红色邻居,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它像玩具陀螺一样旋转着,打旋的大气总在变化,激起尘暴和羊毛般的白云。”
  这颗红色行星的魅力并没有因火星人的缺席和近距离的观察而失。
  
  快乐的笑脸
  
  这张照片有何特殊之处?仔细观察一下,那个个头较大的陨石坑是不是有点像一张笑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它叫做“笑脸”陨石坑的原因。
  这张照片是“海盗”任务中拍摄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著名火星地质学专家布鲁斯·捷克斯基特别钟爱它,这也是它能够上榜的原因之一。
  
  另一张脸
  
  与前面那张微笑的脸庞相比,这张图中的人脸可就显得神秘许多。有无数的人完全相信它是智慧生命的建筑。因为无论你怎样观察,那张脸都如此明显,似乎正在盯着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是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们首次说它具有人脸的特征的。从那时起,这张脸就有了生命。而现在,科学家们又要为此“辟谣”。那些深信这张脸是外星人杰作的人甚至怀疑美国航宇局掩盖了事实真相,他们说:“去看看事实吧!”
  其实这也是科学家们所要说的话。最近由奥德赛探测器发回的信息显示,这张“脸”根本不具有脸的特征。照片中的形象只是某种光影的效果。
  
  火星现场
  


  1997年7月4日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天,火星探路者和它勇敢的“索杰纳”号火星漫游车成为继海盗号后第一批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它们之间相隔了20年。火星探路者成为当年太空探索的焦点,各种介绍它的图片以及它不断发回的图片铺天盖地。得益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激动人心的火星探测现场。照片中就是成功着陆后的火星探路者。
  
  夜间的战神
  
  对于火星,最梦寐以求的发现之一将是液态水。美国航宇局奥德赛探测器近距离的探测发现,在火星地表下存在水冰。奥德赛探测器得益于以前探测器所得,并成功运用了令人惊奇的多种技术。然而,奥德赛不会因为拍摄到火星人而被人们记住。因为来自其他探测器的图像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星球。但奥德赛探测器所带来的图像仍然是引人注目的,包括一些红外相机拍摄的红外图片。
  这张照片就是由奥德赛探测器为我们带来的。它是第一张拍摄火星极地区域的红外图片。从图中,你能够看到夜半球的细节——照片中稍靠右下的紫红色区域实际上是处于黑暗之中的。
  
  三维奇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甚至用不着拿着相机,也一样可以得到火星的照片。在这张图中,几十年来从火星探测任务中所得的数据被综合在了一起,生成了第一张火星北极区域的三维图像。“我们综合火星全球勘测者任务中获得的激光数据和海盗号照片中的颜色,获得了这张图像。”麻省理工学院的玛丽亚·芝柏解释说,“它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它描绘了首张火星极地的三维透视图,一直以来它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幅图像。”
  


  那里有水吗?
  
  火星全球勘测者发回的照片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海盗号任务拍摄的照片总数的两倍还要多。这张由其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展现的是位于陨石坑壁上的冲沟,为火星过去曾被液体(也许是水)侵蚀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图片的分辨率达到1.5米每像素。科学家称,在把图片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大小与公共汽车相当的物体。但遗憾的是,天文学家至今还没有在火星上找到公共汽车。
  
  最后的一瞥
  
  看着黑暗中显露出来的目标行星,会有一种复杂的滋味萦绕心头。这张照片,是“火星观察者”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是为了调校飞行器上的设备而拍摄的。一个月后,也就是即将到达火星的前三天,它突然消失在茫茫太空,音讯全无。它让我们了解到,探索的旅程是充满危险和不测的,即使给火星拍照这件事,也是昂贵和有风险的。
  尽管这张照片从通常意义上来看,没有什么非凡之处,但它提醒了我们:即便高科技在使人类不断接近火星,这颗红色行星也尚不是一个容易到达的目标。这种挑战性使火星得以继续保留它的谜团,也使人类充满了探索前行的欲望。
  
其他文献
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宇航界享有盛誉。今年7月22日~28日举行的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更是自“9·11”事件以来世界航空航天业最大规模的聚会。  此次博览会上有来自56个国家,140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为7万平方米,室外展出面积为10万平方米,创历史之最。展览内容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工具、卫星、空间站、防务武器、飞机、航空航天发动机及其辅助设施、航空航天材料、用
期刊
  
期刊
我们地球只有一颗卫星——月亮,可木星却有众多的卫星,它们与木星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次级太阳系”,这些卫星又能告诉我们很多故事。    木星有多少卫星    在宇宙飞船光顾之前,人们认为,木星拥有的卫星有13颗之多,是太阳系内卫星最多的行星。但是,随着宇宙飞船近距资料的不断丰富,木星的卫星数也就不断增加起来,20世纪末已经达到了18颗!最近又有人宣称木卫数已达31颗!众多的木卫大小相差很为悬殊,如太阳
期刊
为宣传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友谊,同时了解祖国的富饶江山和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中国宇航学会和何鸿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于2002年7月29日~8月6日在云南昆明和四川西昌两地举办了2002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来自北京、河北、湖北、西安、广州、深圳、昆明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192位师生参加了夏令营活
期刊
期刊
据联合国抗沙漠化组织资料,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全球土地沙化情况愈益严重,每年因此损失耕地约600万公顷,目前,占全球地表1/4的土地,即36亿公顷已经沙漠化;110个国家70%的干旱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沙漠化使全球10亿人口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1.35亿人流离失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为此,联合国呼吁各国和相关的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全球抗沙漠化行动。站得高,看得远的各种遥
期刊
2002年12月30日凌晨0时40分,我国第四艘试验飞船“神舟”4号从瑞雪覆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载人飞天前的一次全面演练飞行。  遥看琼楼舞清影,喜迎“神舟”飞玉宇。“神舟”飞船的第四次成功飞行,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一页。    “神箭”腾飞    第一次饰有江泽民主席题写“神箭”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高耸入云,巍峨参天,乳白色箭体上的“神箭”二字在探照灯的照
期刊
“从袋子里面吸食,用剪刀理发,在真空浴室洗澡,一天看几次日出……”  这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写照,初次上太空的佩姬·文森以家书的形式记录了太空生活中的趣事。她于2002年6月7日上天,12月份返回地面,在她的十几封信中,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超凡的幽默感,刻画了她和两位俄罗斯航天员之间的同室之情和各种小插曲,读来常令人忍俊不禁,感觉天上会随时飘来他们的笑声。    太空烤肉    上周,我第一次在手
期刊
发射飞船,不光是要把人送上去,还有就是要在太空这个环境中,进行多项科学试验。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共开展了8项在轨应用任务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在52件有效载荷设备中,有33件科学设备是首次上天。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太空演好戏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是我国第一台实验性的微波遥感系统,也是神舟四号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任务中的重头戏。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器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不受云、雷、雨的
期刊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计划在2020年利用无人水平起降机发射载人航天器。无人起降机首先将驮载着载人航天器部分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载人航天器将在大气层内与起降机分离,然后依靠自己的动力在轨道上飞行。该航天器全长30米,主翼展14米,重130吨,可以乘载5~8人。用来发射它的无人起降机全长65米,主翼展30米,重140吨。该载人航天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组件可以重复使用,从而能够降低发射成本。日本航空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