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以构建“二型九环”的培训模式为创新突破口,通过对校本培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引导教师走一条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达到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使校本培训做到内容实在、联系实际、讲究实用、追求实效,提高教师的自主专业化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校本培训问题的提出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师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从那时起,世界各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就开始重视起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专业不可替代性和教育不可替代性。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是教学参与式。仍处于探索中的教学模式有示范—模仿、情境体验、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行动研究、案例教学、现场诊断、自主学习。发展中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
传统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培训一直存在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以往的师资培训往往重视形式上的规划和设计,重视规则的学习和对他人的模仿,而轻视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轻视教师自主发展的进程。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正处于逐步推进、走向深化的关键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怎样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新要求,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校本培训的界定
对校本培训作出的界定是: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和指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衔接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和教师自学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的一种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
针对濮阳市油田所辖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油田教育中心提出:通过积极探索并构建“以校为本”的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培训模式的有效性、针对性。
“以校为本”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第二,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人员即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第三,从学校实际出发,各项工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
“校本培训”研究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第二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三、校本培训的理论依据
1.教育研究方法论。行动研究,是西方国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基本理念。目前,行动研究已引入到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之中,教师将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科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科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3.学校教育管理学。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管理学者和专家从教师的职业性质出发,对教师管理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有学者认为21世纪新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5个方面。其中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教育理念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更新以及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体验和创新。构建“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的在职培训活动。教师校本培训以中小学为中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校本培训立足本职、本岗、本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是校本培训的基本特征;二是校本培训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完全由中小学校独自开展的校本培训是不存在的,即使形式上存在,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从校本培训的时空角度看,校本培训应该形成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开放的在职培训格局。
教师校本培训具有双重目标。校本培训应突出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为宗旨。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既要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又要满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着眼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其培训内容和要求应该具有潜在性、先导性。
教师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的有序活动。为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准,避免校本培训可能出现的某种封闭性和随意性,须将其纳入教师教育体系进行规范管理。教师校本培训,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校本培训必须有教育师资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与指导,尤其是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后,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师资管理部门应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求出发,实行对校本培训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培训机构也应实行集中培训向校本培训延伸,同时,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必须寻求培训机构的支持与帮助。
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模式研究,增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使教师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途径的研究。重点研究案例分析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行动研究的教学模式、自修—反思模式、问题探究模式等。研究的重要观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实践智慧发展水平的积累。从知识的形成角度来看,教师实践智慧水平的积累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专业知识的自主积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得到提高,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专业知识的自主积累获得质和量两方面的提高。
四、培训模式的构建
模式一:学员分层—研训一体—专家引领—合作分享—实践反思。这种模式适用于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普通中小学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等,目标是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型教师。
发展型学校校本培训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分层建组;提出目标;专题培训;以研带训,以训带研;专家引领、分类结对帮教;教学技能综合考核;合作分享、实践反思、总结;重新分层,确定新目标。
模式二:实践反思—分类定向—课题研修—诊断创新—专业发展。这种模式适用实验学校、示范学校等优先发展型学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发展型学校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课题实验和专业特长培训,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优先发展型学校校本培训模式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分类定向;专家指导;课题研修;成果展示;专家诊断、创新;反思总结、专业发展;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每个学校类型不同,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也必将改变原有的状态,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教师也必将随之同步发展,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训的原则,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必将发生改变,在一所学校的一定时期内,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兼顾其他模式。当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不断发展,校本培训的操作就可以由“模式一”到“模式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学员分层—研训一体—专家引领—合作分享—实践反思—分类定向—课题研修—诊断创新—专业发展”螺旋式向上推进的大模式。这种“二型九环”的培训模式还使教师的素质培训与专业发展构成了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一个学校的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几大战略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金资源等。实践证明,学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是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研究,实施全员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校本培训可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可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一所学校,只有持续不断进行校本培训,才能办出特点,办出风格。一个教师,只有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走“教、学、研”之路,才能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校本培训是培养青年教师、名教师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施校本培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校为本位的现代中小学发展理论,真正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校本培训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校本培训的投入数量和风险最小,而回报率最高,是学校改变薄弱状况,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点、办出风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新路。
(责 编 刘 波)
一、校本培训问题的提出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师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从那时起,世界各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就开始重视起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专业不可替代性和教育不可替代性。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是教学参与式。仍处于探索中的教学模式有示范—模仿、情境体验、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行动研究、案例教学、现场诊断、自主学习。发展中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
传统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培训一直存在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以往的师资培训往往重视形式上的规划和设计,重视规则的学习和对他人的模仿,而轻视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轻视教师自主发展的进程。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正处于逐步推进、走向深化的关键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怎样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新要求,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校本培训的界定
对校本培训作出的界定是: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和指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衔接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和教师自学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的一种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
针对濮阳市油田所辖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油田教育中心提出:通过积极探索并构建“以校为本”的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培训模式的有效性、针对性。
“以校为本”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第二,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人员即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第三,从学校实际出发,各项工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
“校本培训”研究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第二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是:“校本培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三、校本培训的理论依据
1.教育研究方法论。行动研究,是西方国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基本理念。目前,行动研究已引入到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之中,教师将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科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科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3.学校教育管理学。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管理学者和专家从教师的职业性质出发,对教师管理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有学者认为21世纪新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5个方面。其中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教育理念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更新以及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体验和创新。构建“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的在职培训活动。教师校本培训以中小学为中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校本培训立足本职、本岗、本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是校本培训的基本特征;二是校本培训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完全由中小学校独自开展的校本培训是不存在的,即使形式上存在,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从校本培训的时空角度看,校本培训应该形成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开放的在职培训格局。
教师校本培训具有双重目标。校本培训应突出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为宗旨。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既要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又要满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着眼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其培训内容和要求应该具有潜在性、先导性。
教师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的有序活动。为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准,避免校本培训可能出现的某种封闭性和随意性,须将其纳入教师教育体系进行规范管理。教师校本培训,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校本培训必须有教育师资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与指导,尤其是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后,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师资管理部门应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求出发,实行对校本培训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培训机构也应实行集中培训向校本培训延伸,同时,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必须寻求培训机构的支持与帮助。
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模式研究,增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使教师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途径的研究。重点研究案例分析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行动研究的教学模式、自修—反思模式、问题探究模式等。研究的重要观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实践智慧发展水平的积累。从知识的形成角度来看,教师实践智慧水平的积累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专业知识的自主积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得到提高,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专业知识的自主积累获得质和量两方面的提高。
四、培训模式的构建
模式一:学员分层—研训一体—专家引领—合作分享—实践反思。这种模式适用于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普通中小学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等,目标是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型教师。
发展型学校校本培训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分层建组;提出目标;专题培训;以研带训,以训带研;专家引领、分类结对帮教;教学技能综合考核;合作分享、实践反思、总结;重新分层,确定新目标。
模式二:实践反思—分类定向—课题研修—诊断创新—专业发展。这种模式适用实验学校、示范学校等优先发展型学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发展型学校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课题实验和专业特长培训,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优先发展型学校校本培训模式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分类定向;专家指导;课题研修;成果展示;专家诊断、创新;反思总结、专业发展;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每个学校类型不同,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也必将改变原有的状态,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教师也必将随之同步发展,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训的原则,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必将发生改变,在一所学校的一定时期内,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兼顾其他模式。当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不断发展,校本培训的操作就可以由“模式一”到“模式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学员分层—研训一体—专家引领—合作分享—实践反思—分类定向—课题研修—诊断创新—专业发展”螺旋式向上推进的大模式。这种“二型九环”的培训模式还使教师的素质培训与专业发展构成了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一个学校的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几大战略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金资源等。实践证明,学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是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研究,实施全员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校本培训可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可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一所学校,只有持续不断进行校本培训,才能办出特点,办出风格。一个教师,只有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走“教、学、研”之路,才能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校本培训是培养青年教师、名教师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施校本培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校为本位的现代中小学发展理论,真正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校本培训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校本培训的投入数量和风险最小,而回报率最高,是学校改变薄弱状况,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点、办出风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新路。
(责 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