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般人看来,“问题学生”有很多不为人接受的顽劣、荒唐,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性格、习惯。他们过于叛逆、自私、冷漠,因而让人感觉厌烦。但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大爱,它应该在乎每一个学生。舍弃了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
“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对“问题学生”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应该是班主任。每个班主任的面前都会站着几个“问题学生”,他们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教育“问题学生”的本质是相同的,转化他们需要班主任与他们进行生命之间的对话。每一个“问题学生”的真正转变都是从他的心灵震动开始的,不触及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使问题学生发生根本的改变。
如何能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呢?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
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走入学生内心的必要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爱是关爱,而不是溺爱、偏爱,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其中自然包括“问题学生”。
对于问题学生,只有将他们与正常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他们,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把他们的缺点当特点来看待,才能使他们的内心深处靠近教师,从而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多发现他们,了解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班里有个学生,老师提出问题时,他总是将手半举着。有时老师注意到他,请他回答时,他却总是站起来半天没反应。我们几个任课教师在一起聊天时,都认为这个孩子有故意捣乱的嫌疑。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叫他到办公室想问个究竟。孩子一进来就哭了,他说总不举手周围就有同学笑他笨,他也想回答问题,但又怕回答错了,同学还是笑他笨。那一刻我惊呆了——这个学生竟承受着这样的压抑和自卑!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些教师居然对此毫无察觉,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在捣乱!于是,我和他秘密地约定:“以后回答问题,要是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怎么样?”此后,他信心大增,慢慢地,举起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学习也赶了上来。
可见,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用自己的真心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宽容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们有着与一般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调皮生事、逃学厌学、行为异常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形成而存在的。教师不能企望经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便一劳永逸,而必须要给予他们宽容。这种宽容不是放纵,对他们所存在的不足我们要积极批评指出。不要不管不问,对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我们都应该随时掌握,及时反馈。这种宽容是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允许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的状况。
我班的一个学生,每次上课时,他总是无视教师的存在,想说话就说话。只要有一点点动静,他马上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叫起来:“老师,他拿我的笔!”“老师,他回头说话!”“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张口就答,既不考虑回答正确与否,也不考虑同学是否受干扰。严重时,一节课有四五次,弄得任课教师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针对这种情况,我与他进行了沟通。首先我表扬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帮他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影响,让他明白,这样的回答方式,既影响了班级纪律,又影响了同学与老师对他的看法。最后,我告诉他,如果想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肯定,下次在发言之前,先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看看自己说的是不是有条理,是不是与老师所提的问题是一致的,与上课有没有关系。我甚至与他约定,他只要有一节课,想回答问题时先举了手,而且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我就奖他一朵小红花。
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情况仍时有发生,但频率不断减少。经过多次的鼓励与肯定,他的发言仍保持那么积极,但却理性、守纪多了。现在,就是不以小红花进行激励,他也能做到守纪了。
要想转化好“问题学生”,就必须学会宽容他们。这种宽容代表的是信任、激励、理解。它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自新,超越自我。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宽容去照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宽容的阳光里学会自律、自策,从而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尊重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学生进行分类,给一些学习有困难和行为有过失的学生戴一些“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坏”帽子。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时,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不是喊家长就是训斥,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对世界充满敌意,不相信任何人,谁说话也不理,从而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
教育家吴友华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而“问题学生”的心灵比一般学生更脆弱、敏感,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理解与尊重,不当的教育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自卑与逆反心理。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必须要尊重他们。
这种尊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我们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特点、优点以及亮点,然后适时地在同学面前对他们给予一定的表扬。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条件和机会,来展示他们的优点和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欣赏的喜悦,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效应,改掉不足,朝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发展。
这种尊重还应该是细节上的,是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天气突变时,叮嘱他们多穿衣服;放学回家时,让他们加以小心,注意安全;和他们交流时,爱抚他们的小脑袋;他们失意时,要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他们取得成绩时,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向他们表示祝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在意,才能让你去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问题学生”转化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广阔的胸怀。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必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释放他们潜藏已久的能量;宽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激起他们自策、自律的欲望;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信的快乐,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一般人看来,“问题学生”有很多不为人接受的顽劣、荒唐,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性格、习惯。他们过于叛逆、自私、冷漠,因而让人感觉厌烦。但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大爱,它应该在乎每一个学生。舍弃了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
“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对“问题学生”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应该是班主任。每个班主任的面前都会站着几个“问题学生”,他们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教育“问题学生”的本质是相同的,转化他们需要班主任与他们进行生命之间的对话。每一个“问题学生”的真正转变都是从他的心灵震动开始的,不触及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使问题学生发生根本的改变。
如何能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呢?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
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走入学生内心的必要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爱是关爱,而不是溺爱、偏爱,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其中自然包括“问题学生”。
对于问题学生,只有将他们与正常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他们,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把他们的缺点当特点来看待,才能使他们的内心深处靠近教师,从而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多发现他们,了解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班里有个学生,老师提出问题时,他总是将手半举着。有时老师注意到他,请他回答时,他却总是站起来半天没反应。我们几个任课教师在一起聊天时,都认为这个孩子有故意捣乱的嫌疑。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叫他到办公室想问个究竟。孩子一进来就哭了,他说总不举手周围就有同学笑他笨,他也想回答问题,但又怕回答错了,同学还是笑他笨。那一刻我惊呆了——这个学生竟承受着这样的压抑和自卑!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些教师居然对此毫无察觉,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在捣乱!于是,我和他秘密地约定:“以后回答问题,要是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怎么样?”此后,他信心大增,慢慢地,举起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学习也赶了上来。
可见,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用自己的真心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宽容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们有着与一般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调皮生事、逃学厌学、行为异常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形成而存在的。教师不能企望经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便一劳永逸,而必须要给予他们宽容。这种宽容不是放纵,对他们所存在的不足我们要积极批评指出。不要不管不问,对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我们都应该随时掌握,及时反馈。这种宽容是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允许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的状况。
我班的一个学生,每次上课时,他总是无视教师的存在,想说话就说话。只要有一点点动静,他马上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叫起来:“老师,他拿我的笔!”“老师,他回头说话!”“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张口就答,既不考虑回答正确与否,也不考虑同学是否受干扰。严重时,一节课有四五次,弄得任课教师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针对这种情况,我与他进行了沟通。首先我表扬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帮他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影响,让他明白,这样的回答方式,既影响了班级纪律,又影响了同学与老师对他的看法。最后,我告诉他,如果想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肯定,下次在发言之前,先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看看自己说的是不是有条理,是不是与老师所提的问题是一致的,与上课有没有关系。我甚至与他约定,他只要有一节课,想回答问题时先举了手,而且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我就奖他一朵小红花。
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情况仍时有发生,但频率不断减少。经过多次的鼓励与肯定,他的发言仍保持那么积极,但却理性、守纪多了。现在,就是不以小红花进行激励,他也能做到守纪了。
要想转化好“问题学生”,就必须学会宽容他们。这种宽容代表的是信任、激励、理解。它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自新,超越自我。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宽容去照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宽容的阳光里学会自律、自策,从而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尊重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学生进行分类,给一些学习有困难和行为有过失的学生戴一些“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坏”帽子。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时,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不是喊家长就是训斥,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对世界充满敌意,不相信任何人,谁说话也不理,从而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
教育家吴友华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而“问题学生”的心灵比一般学生更脆弱、敏感,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理解与尊重,不当的教育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自卑与逆反心理。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必须要尊重他们。
这种尊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我们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特点、优点以及亮点,然后适时地在同学面前对他们给予一定的表扬。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条件和机会,来展示他们的优点和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欣赏的喜悦,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效应,改掉不足,朝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发展。
这种尊重还应该是细节上的,是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天气突变时,叮嘱他们多穿衣服;放学回家时,让他们加以小心,注意安全;和他们交流时,爱抚他们的小脑袋;他们失意时,要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他们取得成绩时,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向他们表示祝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在意,才能让你去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问题学生”转化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广阔的胸怀。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必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释放他们潜藏已久的能量;宽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激起他们自策、自律的欲望;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信的快乐,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