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师“炒冷饭”式的把所学过的知识再现给学生,然后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这样的复习,教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无味,教师反复强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累、学生苦,收效甚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有效”上下功夫,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理——系统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课中,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1.梳理的形式
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复习课的重点是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合适的形式,低年级和高年级采用的形式应该有区别。低年级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到已有认知当中。
2.梳理的方法
⑴先回顾后整理。⑵边回顾边整理。⑶先整理再巩固。
二、展——拓展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课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的一节总复习课,教师先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再把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问: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小组交流后形成初步意见:受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启发,想办法把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接着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各学习小组验证猜想,通过动手实验,最后得出了“四棱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1/3”。以上设计,教师紧紧抓住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教师顺藤摸瓜,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而后大胆抛出一块实验田:“四棱锥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自然地进行知识的上位迁移,并体现数学转化思想。
三、练——科学练习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重在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设计练习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贯穿数学方法,构建数学知识。1.科学设计习题复习课的习题应该是基础巩固和拓展训练相结合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2.有效呈现习题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复习,习题呈现方式的设计是关键,应注意以下三点:⑴多样性。⑵趣味性。⑶发展性。这样,原来被动的学习就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思——自我反思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1.课前反思。在复习前,我常常引导学生边回顾旧知边反思。例如《分数乘除法》的复习,我先引导学生交流:你认为这部分知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是什么?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什么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什么最值得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2.课中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复习课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补缺补漏,从而引发学生充分而广泛的主体反思。我在复习整数乘法时,让学生自编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3位数乘1位数算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与全班交流。其中,一个男孩被小组推荐作为代表汇报。生:704×5=3570。我先让其余学生帮助纠正,再问这位小男孩:“你刚才算得3570,错在哪儿呢?”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才把0乘5算得5,再加2得7。”我本想让他错得“体面”,接着说:“我想这位同学是有意出错的,他是为了提醒我们大家。”但小男孩并没有顺水推舟,领受教师的好意。他头一歪,很固执地强调:“我不是有意出错的。”小男孩的回答,让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说:“你现在再说说,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己纠正:“0乘5要等于0,而不能等于5。”学生接着重述计算过程,我再让该生用红粉笔重新板书乘积十位上的2。在掌声中,小男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3.课后反思。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成才的基石,反思习惯的培养不仅在复习课的课前与课中,课后也是一个契机。每一节复习课,我都让学生在课前撰写复习笔记,课后再充实这份复习笔记,并组织评议交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活动中完善认知体系。
此外,课后展评、数学小报与数学日记,建立学习成长记录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一、理——系统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课中,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1.梳理的形式
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复习课的重点是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合适的形式,低年级和高年级采用的形式应该有区别。低年级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到已有认知当中。
2.梳理的方法
⑴先回顾后整理。⑵边回顾边整理。⑶先整理再巩固。
二、展——拓展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课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的一节总复习课,教师先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再把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问: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小组交流后形成初步意见:受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启发,想办法把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接着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各学习小组验证猜想,通过动手实验,最后得出了“四棱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1/3”。以上设计,教师紧紧抓住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教师顺藤摸瓜,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而后大胆抛出一块实验田:“四棱锥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自然地进行知识的上位迁移,并体现数学转化思想。
三、练——科学练习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重在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设计练习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贯穿数学方法,构建数学知识。1.科学设计习题复习课的习题应该是基础巩固和拓展训练相结合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2.有效呈现习题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复习,习题呈现方式的设计是关键,应注意以下三点:⑴多样性。⑵趣味性。⑶发展性。这样,原来被动的学习就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思——自我反思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1.课前反思。在复习前,我常常引导学生边回顾旧知边反思。例如《分数乘除法》的复习,我先引导学生交流:你认为这部分知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是什么?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什么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什么最值得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2.课中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复习课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补缺补漏,从而引发学生充分而广泛的主体反思。我在复习整数乘法时,让学生自编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3位数乘1位数算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与全班交流。其中,一个男孩被小组推荐作为代表汇报。生:704×5=3570。我先让其余学生帮助纠正,再问这位小男孩:“你刚才算得3570,错在哪儿呢?”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才把0乘5算得5,再加2得7。”我本想让他错得“体面”,接着说:“我想这位同学是有意出错的,他是为了提醒我们大家。”但小男孩并没有顺水推舟,领受教师的好意。他头一歪,很固执地强调:“我不是有意出错的。”小男孩的回答,让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说:“你现在再说说,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己纠正:“0乘5要等于0,而不能等于5。”学生接着重述计算过程,我再让该生用红粉笔重新板书乘积十位上的2。在掌声中,小男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3.课后反思。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成才的基石,反思习惯的培养不仅在复习课的课前与课中,课后也是一个契机。每一节复习课,我都让学生在课前撰写复习笔记,课后再充实这份复习笔记,并组织评议交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活动中完善认知体系。
此外,课后展评、数学小报与数学日记,建立学习成长记录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